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工作面在高强度开采过程中,回采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至关重要。针对布尔台煤矿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受强采动围岩变形特征,以42203综放工作面为例,根据巷道围岩蝶形破坏理论,与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对其辅运顺槽受一次采动、二次采动时围岩变形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塑性区“蝶形”扩展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塑性区边界与巷道埋深、侧压系数及围岩的力学特性有关;围压比值决定着围岩塑性区的发育形态。在采动影响作用下,巷道周边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42203工作面辅运顺槽在受采动影响时应力发生偏转,致使塑性区呈现出非对称性扩展。基于42203工作面辅运顺槽受采动应力分布规律与塑性区演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围岩控制加强支护技术方案,在现场工业性试验效果良好,为重复采动巷道围岩的变形机理及稳定控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5.
6.
7.
跨采巷道的破坏机理及其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跨采巷道破坏的现场观测,分析了在跨采作用下,底板巷道的矿压显现及其破坏机理,进而提出了适合该矿特点的底板巷道的留设位置及其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8.
9.
为进行采动影响下煤层底板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建立底板破坏深度求解力学模型,依据关键层理论和弹性理论得到沿走向底板内支承压力传播规律,再借助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3煤底板破坏特征,将倾斜煤层底板采动最大破坏深度按照相关理论进行核算。研究表明:底板浅位置的岩层,垂直应力等值线变化梯度相对较大,形状为半椭圆形;工作面回采重新达到平衡后,煤层底板的主要破坏形式为剪切破坏,且3煤工作面采动底板破坏最大破坏深度在21 m左右,底板巷道塑性区无明显增加;滑移线理论计算出采空区底板最大屈服破坏深度为10.68 m,而3号煤底板巷道与3号煤层相距约30 m,3号煤层的开采几乎不会对底板巷道造成影响,计算结果与仿真模拟结论相近。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凹子冲煤矿回风斜井受采动影响下破碎岩层巷道的特点进行了支护参数优化研究.通过现场松动圈测试、实验室矿物成分分析得出了受采动影响极软岩层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先刚后柔再刚、先抗后让再抗的支护理念,采用锚、网、喷的支护形式,通过数值分析等手段对该巷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后得到了最优的支护参数.现场应用表明该回风斜井采用最优支护参数支护后,巷道围岩经5~6个月后,都能达到稳定状态,支护效果非常显著,可为类似矿山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急倾斜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难题,以典型的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方法,对重复采动条件下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复采动影响下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具有非对称特点,其变形破坏失稳是一个复杂的时间空间问题。据此提出了“主动支护、关键部位加强控制”的支护原则,采用“强力锚杆+长锚索+W钢带+钢筋网”非对称耦合支护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变形破坏,该研究成果可为解决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难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布尔台煤矿上下煤层叠加采动影响下保留巷道严重变形破坏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综合研究方法,从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成和发展的角度,对巷道围岩破坏特征、采动应力时空演化规律、保留巷道塑性区恶性扩展破坏机理、应力调控围岩控制技术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上下煤层叠加采动后,保留巷道处于高应力比值带,主应力比值为1.84~2.22,最大主应力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9.7°~41.9°,导致巷道围岩塑性区恶性扩展,顶板破坏深度7.5 m,底板破坏深度4.5 m,煤柱帮破坏深度3 m,煤壁帮破坏深度2.25 m。基于塑性区破坏机理提出应力调控技术,通过改变煤柱尺寸或上下工作面开采布局等手段调控围岩应力,减小围岩塑性破坏范围,并进行工业性试验,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一条瓦斯综合治理巷道的“一巷多用”,实现保护层和被保护层的瓦斯联合治理,是强突煤层瓦斯治得住、治得快、治得省的有效途径。以淮南矿区潘三煤矿17181(1)瓦斯综合治理巷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钻孔施工、瓦斯抽排及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巷道层位。采用高强组合锚杆支护、高强度高刚度锚索组合支护、围岩重构技术等综合技术方法对巷道进行了加固。试验结果表明,巷道整体支护状况良好,成功经受住了下伏17181(1)、上覆17111(3)工作面的双重采动影响,为下伏17191(1)工作面的瓦斯抽采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受到原岩应力与采动应力叠加影响的巷道会产生非均匀变形,甚至会引发顶板事故。针对长岭一号煤矿152106工作面轨道巷受到采动影响变形严重的问题,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采动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在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形呈非均匀性,工作面前方巷道围岩变形量小于工作面后方,巷道煤柱侧变形量大于煤壁侧,顶板出现离层,并且靠近煤柱侧底鼓量更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平顶山戌组采场上覆丁组采准巷道伴随着戊组采场回采而产生的变形破坏进行了观测和统计分析,指出采场上覆采动巷道的变形特性,并提出了一些对其支护与加固有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回采巷道采动影响变形量与护巷煤柱宽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采巷道变形主要是受采动影响引起的变形。在现场实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回采巷道采动影响变形量与护巷煤柱宽度之间关系的确定方法,对于研究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和选择回采巷道支护形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平顶山成组采场上覆丁组采准巷道伴随着戊组采场回采而产生的变形破坏进行了观测和统计分析,指出采场上覆采动巷道的变形特性,并提出了一些对其支护与加固有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顶煤破坏区下破碎围岩巷道变形大、破坏严重的难题,以韩咀矿32103工作面辅运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2103辅运巷道顶板存在的顶煤破坏区呈非连续分布,32103辅运巷道围岩应力环境调整及顶煤遗留煤柱与区段煤柱有效承载宽度减小是导致巷道矿压显现明显的主要原因。基于上述探测及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以“深浅孔注浆+锚网索”联合支护为主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及以“架棚+底板卸压”为主的加固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新支护方案后,32103辅运巷道围岩最大顶底板移近量为70mm,最大两帮收敛量为48mm,支护锚杆未出现破断现象,且锚杆受力与围岩变形均在合理区间,巷道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煤矿开采》2021,(2)
针对王家塔煤矿10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1S101辅助运输巷顶板受采动影响变形破坏严重、支护体失效、后期支护维护困难等问题,以邻近201工作面开采为工程背景,结合数值模拟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现场实测等综合方法,监测获取201工作面推进过程中2S201辅助运输巷顶板变形规律,评估巷道支护方案的有效性,阐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动态监测井巷变形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井下条件复杂,有效扫描距离减少,点云密度下降严重,建议井巷监测工程中扫描仪设站距离不宜超过50 m;三维扫描监测结果显示顶板发生不均匀形变,总体形变量较小,支护方案效果明显;随着201工作面推进,巷道顶板形变值逐渐增加,应力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传递,邻近采空区区域处最先发生形变,监测结果与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