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煤》2015,(10)
上行开采的可行性主要取决于下矿层开采后,引起上覆岩层移动、变形和破坏是否破坏了上矿层整体性。根据下矿层开采后引起的上覆岩层冒落带、裂隙带及弯曲下沉带("三带")的赋存状态,如果上矿层位于冒落带范围之内,其整体性必然遭到严重破坏,在现有开采技术条件下不可能进行回采;如果上矿层位于裂隙带以上,虽然矿层受力生成裂隙,但仍能保持矿层的整体性,原则上是可采的。为了开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下层开采形成的冒落带顶部边界应与上层的底板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蹬碴"作业和采矿机械陷落等不安全生产状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兴晖 《煤炭工程》2004,(B05):28-29
文章介绍了首山一矿的概况及开采的必要性,并重点根据首山一矿煤层赋存特点,对上行开采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上形开采的技术保证措施。对同类矿可采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大面积巷式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失稳机理,建立了均布荷载下连续深梁力学结构模型,得出了巷式开采下顶板岩层应力分布规律。立足于顶板岩层结构的力学特性,提出了大面积巷式采空区上方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理论及方法,理论计算得出虎龙沟煤矿8号煤层大面积巷式采空区影响高度为8.8 m。利用FLAC2D软件对5号煤层实施上行开采的可行性作进一步论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条带个数的增多,应力弱化系数等值线的高度不断增加,然而当开挖条带个数大于4个时,应力弱化系数不再增高,得出虎龙沟煤矿8号煤层采空区影响高度为10 m。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均表明8号煤层采空区影响高度小于煤层层间距25~30 m,因此,虎龙沟煤矿大面积巷式采空区上方煤层上行开采是可行的,对类似煤层进行上行开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本矿井四采区上行开采的成功经验,采用了比值判别法、"三带"判别法等对123上03工作面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经分析,123上03工作面采用上行开采是可行的。由于123上03工作面位于123下03工作面开采后的裂隙带内,文章对123上03工作面上行开采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预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洪杰  杜计平 《煤矿安全》2014,(11):158-160,164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是矿井开采的严重灾害之一。结合贵州某矿具体地质条件,运用比值判别法、"三带"判别法、围岩平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上行式卸压开采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UDEC和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上覆岩层运移和裂隙演化规律与被保护层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证明下保护层的开采可以对被保护层的矿山压力和瓦斯压力起到有效的卸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钱家营矿构造地质及瓦斯赋存特征,利用组合熵对各煤层的危险区域进行预测并对瓦斯危险区域进行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研究发现:钱家营矿7煤层瓦斯含量较大,其西北部地区为瓦斯危险区域,利用上行开采方案,可对上部瓦斯含量较大的煤层进行释放,降低危险区域的瓦斯含量,从而保证煤层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7.
从五牧场煤矿的煤层条件、煤层倾角、层间岩性等方面,对综采放顶煤上行开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着重论述了采用比值分析、"三带"分析、围岩平衡和类比分析等方法对综采放顶煤上行开采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分析认为,五牧场煤矿综采放顶煤上行开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3,(9):64-66
为了研究4-1#厚煤层作为保护层预先开采后,其覆岩的移动变形规律及对上部3-1下煤层的稳定性影响,运用UDEC离散元数值软件模拟了随着工作面推进对顶板及上覆3-1下煤层的影响程度,并根据现场工程实践,得出下部厚煤层开采对瓦斯释放及顶板泄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伊马矿上行开采论证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了伊马煤矿二水平北翼采区“上行”开采的理论上的可行性。通过开采实践证明,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采用上行开采法不仅可行,而且会取得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煤矿上行式开采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煤矿多煤层开采时,主要开采顺序为下行式。但在特定的地质和开采条件下,不宜采用下行式开采。贵州某矿上伏的M8煤层为突出煤层,尝试先采下部的M14煤层作为M8突出层的解放层,因此该矿煤层群采用上行式开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研究了该矿井上行式开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三带”理论,通过计算采动影响倍数及下组煤开采后顶板形成的冒落带和裂隙带高度,提出下组煤采用上行开采是可行的,从而为主采煤层9、15号煤层搭配开采,提高煤质和经济效益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应用数学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实验,有效验证了特殊开采方法上行开采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席家山煤矿乃至同类型同地质条件矿井的后续发展和如何在适宜条件下安全有效开采历史遗弃的呆滞煤层,以提升矿井开采的水平,延长矿区或矿井的寿命以及资源回收率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脊梁煤矿浅埋煤层开采覆岩活动规律的相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纯贵 《煤炭学报》2011,36(1):7-11
为了搞清“两硬”浅埋煤层开采覆岩活动规律,以大同煤业集团马脊梁煤矿为原型,在实验室进行了相似模拟实验,发现“两硬”浅埋煤层刀柱开采发生的大面积来压其实是多米诺效应引起的覆岩大面积切冒,垮落从直接顶开始,逐步扩展至松散层。地表下沉最大处出现在地表沉陷区的中部,上覆岩层的运移以垂直位移为主,呈倒梯形整体下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羊场湾煤矿上行开采条件下合理巷道断面形状选择问题,通过理论计算二煤开采后的“两带”高度,现场实测采空区覆岩破坏范围,总结不同巷道断面形状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研究了上行开采条件下巷道围岩的受力与变形破坏特征,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研究表明:二煤开采后,裂隙带高度约为38.75~49.95m,围岩完整性较低,上行开采巷道位于裂隙带内;模拟得出了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巷道在上行开采条件下围岩稳定性最好,微拱形次之,矩形最差;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与现场验证最终确定了采用微拱形断面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确定直接顶和老顶岩层的运动范围及稳定性对准确的顶板控制设计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红旗煤矿用简单的观测方法和观测工具通过常规矿压观测分析确定顶板岩层的组成、厚度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煤炭开采与岩层运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鸣高  许家林 《煤炭学报》2019,44(4):973-984
采矿是从地层内获取煤炭资源的过程,是一次对矿区地层的扰动,必然引起岩层运动和地层内应力场与裂隙场的改变,从而影响矿压显现、地下水流失和地表沉陷等安全与环境问题。因此,采动岩层运动及其对安全与环境的影响规律是煤炭开采的基础科学问题,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将提高煤炭开采的科学性。由于采动岩层运动的复杂性,至今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介绍了采动覆岩运动的块体结构形式、岩层运动对工作面空间维护的影响、岩层运动对覆岩裂隙演化与地下水和地表沉陷等环境问题的影响、岩层运动对采动应力场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岩层运动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结果表明:采动岩层运动是一种坚硬岩层破断前的应力集中和破断后形成块体的力学行为,坚硬岩层的破断和块体运动具有突变和不连续性,破断块体互相咬合可能形成"大变形"结构,块体咬合结构的S-R稳定性将对矿压显现、采动裂隙和地表沉陷等产生重要影响。岩层运动是一个"黑箱",目前仅仅在控制原理上得到解释,达到"灰箱"程度。因此,岩层控制在很多场合只能是"宏观"控制。"砌体梁"结构力学模型的建立明确了支护原理和支架工作阻力估算原则。一般情况下,按照4~8倍采高岩柱自重估算支架工作阻力可以满足工程需要,在大采高或薄直接顶、浅部开采、特殊压架条件等情况下支架工作阻力估算应采用上限,个别条件下单纯提高支架阻力仍无法彻底解决压架问题,还需配套实施相关工程措施加以防范。根据覆岩关键层破断块体结构的稳定性,将我国不同表土层条件下的地表沉陷划分为3种类型,提出应根据地表沉陷的不同类型进行预测、控制与选择复垦方法。关键层的赋存与破断特性对采动应力分布影响显著。目前,由于应力集中引起的事故比瓦斯事故更难以预防,为此,深部和构造应力集中区域只能开设试验矿井。  相似文献   

17.
刘宝珠  马亚杰  章之燕 《中国煤炭》2012,38(4):41-43,67
采用现场矿压观测和计算机数值模拟对唐山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矿压观测表明,工作面来压周期性较明显,呈现高频率、低强度的特征,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8.1m。整个工作面全长范围内,老顶来压具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即中部来压强度大,上部和下部来压强度小,上部高于下部。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矿压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由于勘探目的和任务所限,顾北矿井在水害防治中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简要分析了顾北矿井水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必要性、勘探手段的选择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19.
王晓辉 《中国矿业》2021,30(2):189-196
以开滦集团范各庄煤矿近距离煤层的上行开采为背景,综合运用数值模拟、经验类比、概率积分等方法,研究5号煤层和7号煤层上行开采过程中矿压显现和岩层移动规律,分析了近距离煤层间相互影响作用,并对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7号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空区上方出现应力卸压区,顶板下沉量不断增大形成顶板下沉区,5号煤层受7号...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济宁二号煤矿前期开采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该矿在开采深度大,宽度小,独立工作面非充分开采时的初步地表移动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