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墨扩散效果的模拟是水墨画仿真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分析绘画材料特性和扩散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全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墨扩散仿真模型系统.首先将笔迹和纸张离散化为笔元和纸元;其次借用遗传算法基本概念和原理,对给定的输入笔迹进行轮廓提取作为初始种群,通过种群个体间的选择、重组和变异等遗传活动模拟笔元的扩散过程;最后为了更好地模拟墨扩散方向,使用Ashikhmin算法合成各种宣纸的自然纹理,增强了真实感.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可以生成丰富的扩散效果,并且接近真实水墨画.  相似文献   

2.
VRML环境中3维分形植物的生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帆  谭建荣 《计算机工程》2003,29(21):110-111,133
虚拟现实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分形理论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文章闸述了植物形态结构分形模拟的主要方法,指出其中的难点。提出了基于VRML的简化的L-系统算法。论述VRML和Java结合的途径和具体步骤,并通过简化的L-系统算法生成了若于种具有交互性的3维分形植物的实例。最后分析了该研究的实际用途,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分形滤波的网络流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结合分形滤波与线性神经网络进行网络流量预测的新方法。通过分形滤波增强网络流量中的长相关结构,使序列更加平滑,根据相空间重构理论利用线性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操作,并用实际网络流量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由分形自回归整合滑动平均(FARIMA)流量模型产生自相似性数据,针对不同维数仿真得出的流量样本,采用变标度极差分析法(R/S)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流量分形维数进行估计分析,并分析了B/S分析法在流量估计中存在的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5.
杨新宇  曾明  赵瑞  吴航 《计算机工程》2004,30(23):17-18,66
从自相似(单分形)和多重分形两个方面讨论了网络流量的相关分析内容,并对长相关、尺度行为等重要概念进行了说明,目的在于对流量分析中的分形理论作整体介绍。  相似文献   

6.
聚集网络业务的多重分形特性既能考查多尺度下业务的突发性,又能描述突发性相对于时间的变化,是网络业务最显著的统计特性之一.使用网络流量的联合多重分形(JMF)模型 [7]对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及参数估计,检测网络业务多重分形结构,并产生理论多重分形流量.将JMF模型理论流量、基于自相似特性的分形布朗运动(FBM)模型的理论流量和实际测量流量作为OPNET仿真驱动,进行网络性能仿真.仿真结果显示由JMF模型产生的理论流量与实际测量流量的性能更为接近,进一步验证了网络业务的多重分形特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形理论的制造系统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新的技术条件下制造企业系统化、复杂化和非线性等特性的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理论,适应敏捷化集成化、系统化要求的新型制造企业组织体系,阐明其层次性、自相似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其“授权自制”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图像自相关模型的研究,提出了判断图像自相似性强弱的方法,该方法定义了一个自相似系数来表征图像的自相似性。通过实验验证应用本文定义的自相似系数判断,在同一程度上,自相似系数越大,图像的分形压缩编码后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形理论对天线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刚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33):166-168
利用分形理论设计出的分形天线和分形天线阵,具有小巧、灵活、轻便、同时还具有多频带、宽频带和“自加载”特性,它们存在多种多样形式,在军事工业和通信行业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为了使得基于图像的水墨画绘制在体现水墨风格的同时,保留更多的必要细节信息,针对现有基于图像的水墨画渲染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强化细节的水墨画扩散模拟算法.该算法人工设置水墨物理扩散的时间,以保证显著的水墨风格,同时增加了细节的增强处理;采用先进行图像分割、提取需要的细节信息,然后将细节信息与扩散后的图像进行加权合成,得到最终的效果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通过强化关键细节信息使得水墨风格更接近实际创作的效果,且能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粒子系统的中国水墨画仿真算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分析中国水墨画绘画材料及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一个基于粒子系统的仿真模型体系,用以实现中国水墨画的典型艺术效果.该仿真模型借鉴粒子系统的基本概念,使用“伪布朗运动”作为水墨粒子流动的推动力;对给定的输入笔迹进行边缘提取和检出,并作为粒子初始化的依据;使用层对象混合运算实现基本的多笔次叠加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成功地模拟了中国水墨画的典型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水墨画仿真中画笔的行为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水墨画进行仿真研究是计算机艺术领域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基于对水墨画感性艺术效果图形的分析,建立起画笔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处理。通过初始化不同画笔的数据结构,使用户通过鼠标、键盘、电子画笔等输入设备,生成交互式的、可控制的、结构化的水墨典型艺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为成功地实现了对水墨画笔的仿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墨画的基本艺术特征及其计算机仿真实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中国水墨画的计算机仿真 ,通过对中国水墨画艺术效果中 ,笔、水、墨、纸的特性及相互影响制约因素的分析 ,将中国水墨画绘画过程“量化”、“标准化”,使得这一过程具有可控性和可预见性 .通过抽取体现水墨画特征的典型艺术效果 ,对中国水墨画中诸如 :笔法、纸张等进行大胆的归类 ,让其减少到可控的少数几种之内 ,并对感性的艺术效果进行了数字化定义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专门用于模仿水墨画效果的三维纸纤维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单笔水墨画效果的计算机仿真 .最后还将纸纹理的干扰作用考虑进去 ,从而使得仿真效果更加多样、更加真实 .  相似文献   

14.
一种应用GA的墨扩散效果仿真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水墨画进行仿真研究是非照片真实感绘制领域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通过分析中国水墨画作画工具特性及水墨笔迹扩散的机制,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水墨画墨扩散仿真方法,用以实现墨扩散艺术效果。该方法借鉴种群个体,二进制编码,基因变异等遗传算法基本概念,完成输入笔迹仿真模型的构建,并提出多级明考夫斯基距离-变异率映射表,使得种群个体自适应产生基因变异率,从而自动完成笔迹的墨扩散模拟。而且归纳出群体规模,纸元纤维门限等模型控制参数,通过参数的任意设定,用户可以得到丰富多样的扩散效果;为了增强扩散效果的真实感,从宣纸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建模,利用Ashikhmin纹理合成算法和高斯分布函数分别模拟了宣纸的宏观结构纹理和微观纤维随机特性,并应用霓红处理和图像分割等方法将两种特性整合统一,得到了更加逼真的仿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成功地模拟了中国水墨画的典型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中国水墨画的计算机仿真,基于对水墨画感性艺术效果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柏林噪声的中国水墨画仿真算法。该算法运用柏林噪声的基本理论,通过构造随机噪声函数、插值干扰函数等方法来实现水墨画的特征效果。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较成功地模拟了中国水墨画的典型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佳婧  彭韧  王健  于金辉 《软件学报》2016,27(S2):220-233
近几年计算审美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方向,但现有工作主要以照片和油画作为研究对象.水墨画以水墨为主,以颜色为辅来表现物体,因而在视觉特征上与照片和油画有显著不同.提出一个水墨画的计算审美评估框架.该框架首先提取水墨画中的颜色、构图和纹理特征,然后用著名画家齐白石的60幅国画作品进行验证.具体先对这些作品进行人工审美评分,然后将计算的特征变量和人工审美评估数据回归得到一个计算审美评估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审美评估结果与人工审美评估结果之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达到0.949.该工作为水墨画作品审美评估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探索人类审美与从水墨画中提取可计算视觉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中国的平面设计在加快融入国际先进设计领域的同时,正在不断深度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水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极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形成了极具东方审美意趣的文化艺术表现符号。文章通过分析水墨的传统审美性及其独树一帜的艺术表现语言,试图探讨其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两年来工程制图测绘周教学改革的效果做了分析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图 面质量和考核方式3 个方面对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教学改 革取得了预期效果,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等方 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尝试采用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来制作写意水墨效果的视频,旨在发掘软件的潜力,提高创新意识,在阐述制作过程的同时,还重点研究了Premiere的"查找边缘"、"高斯模糊"等特效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