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含水量是PVC树脂的重要质量指标。下面将结合我厂PVC生产的气流干燥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对PVC树脂含水量偏高的原因及相应改进措施进行分析。1 停留时间过短干燥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物料在干燥器中的停留时间必须等于或稍大于所需的干燥时间。若树脂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过短,就不能有效地干燥,往往只是树脂表面水分得以干燥,内部水分还没有及时扩散至表面而得以充分除去。因此,当成品包装后,树脂内部的水分会自动向外表扩散,完成“内外平衡”过程,即我们所说的“返潮”现象,致使树脂含水量偏高。虽然物料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是已…  相似文献   

2.
针对生产的包装用透明聚氯乙烯(PVC)型材出现“鱼眼”、透光率下降等问题,研究了SG8型PVC树脂的流变行为、相对分子质量、热稳定性和相应批次的包装用透明型材的凝胶化度等因素。结果发现:各批次的SG 8型PVC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不同,流变行为差别显著;其中07型材试样的凝胶化度比22型材试样高10%~17%。因此,SG8型树脂相对分子质量的离散性是影响型材透明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齐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对提高PVC树脂热老化白度的研究。采取的措施 :(1)单体中含铁量控制 2× 10 -6以下 ;(2 )在生产高型号PVC树脂时 ,加入可消耗高能自由基的链转移剂 ;(3)聚合转化率控制在 80 %左右时出料 ;(4 )加入 0 .0 2 %以下的C7-9Zn。改进后使PVC树脂的白度控制在 85 %、粘数为 85mL/g。  相似文献   

4.
采用红外光谱等试验手段分析了使用S-1000型PVC树脂生产的医用PVC粒料颜色发黄的原因,结果表明:PVC树脂中铁离子含量偏高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喷雾干燥条件对PVC隔板树脂质量的影响。考核了PVC隔板树脂的黏度、筛余物、挥发物3项指标。实际生产表明:喷雾干燥塔出口温度约为53℃、气液比为8~10(当树脂含水量超过0.6%时干燥塔出口温度为53~54℃)能使优级品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6.
聚氯乙烯(PVC)护套电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面经常出现出油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温度和湿度均偏高的区域。由于“油”的易燃属性,造成“易起火”的心理暗示,给电缆使用厂家带来恐慌。研究了PVC电缆出油的原因,并设计了PVC电缆料的入厂检测手段,避免PVC材料做成电缆后出油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的沸腾干燥在我厂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它是PVC树脂生产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对成品的水分和黄黑点二项指标影响很大。目前,在全国推行SG1~7型树脂的生产实践中,由于成品细度的要求很高,使得原设备能力不适应新的要求,尤其沸腾床工艺更是如此。当然,有的厂家由于引进了新型沸腾(内热式)床,该工序的控制就容易一些,而我国绝大多数厂  相似文献   

8.
梁伟山 《化肥工业》2006,33(3):44-47
针对磷酸二铵(DAP)产品养分波动大、含水量偏高、易结块、颜色变化大等缺点,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配矿、联产、设备改造、工艺指标调整等,使DAP装置不仅保持了原有的优点,而且产品质量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养分基本保持在64.0%~64.6%,水分下降到2.1%~2.2%,结块现象较少,颜色也比较统一。  相似文献   

9.
冯伟刚 《聚氯乙烯》2009,37(12):36-40
通过PVC树脂新旧国家标准对比,从型材生产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型材生产企业应通过表观密度、白度、流变加工性、热稳定性、人工老化性等指标来判断PVC树脂质量优劣,这种检测方法实用、方便快捷,能够有效控制PVC树脂质量。  相似文献   

10.
信息窗     
《农药》2004,43(8)
广东八成多农药合格但总体质量下降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对韶关、河源、阳江、湛江、茂名和云浮等六市流通领域农药商品质量进行抽查 ,共抽查了 2 1个农资零售、批发企业销售的 2 1个品种 10 7批次的农药商品 ,合格商品 87批次 ,合格率 81 31% ,但与去年同期 92 7%的抽查合格率相比 ,农药商品的总体质量有所下降。抽查结果显示 ,部分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仍存在漏洞。一些辅助指标 (特别是乳油产品的水分指标 )超标较严重。如标称杭州泰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 4 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水分含量达 5 % ,高于指标值 10倍 ;标称江阴市福达农…  相似文献   

11.
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8万t/a PVC装置采用釜内合成引发剂生产PVC树脂时,存在着腐蚀性强、生产产生死批次及反应时间过长批次、反应时间重现性不好、产品质量波动、分散体系及PVC树脂的稳定性受影响及反应温度不易控制等弊端。选用.PNCC引发剂替代釜内合成引发剂后,生产运行状况良好,提高了产量及产品质量,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我公司2×3000t/d水泥生产线采用100%电石渣配料,电石渣来自于化工乙炔法生产PVC所产生的工业废渣,是化工厂的下游产业,建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化电石渣。公司新进入水泥行业,设备管理较为薄弱,笔者经长期实践总结出以下观点,与广大同行分享。1生产概况一线于2010年9月投产,使用的电石渣为化工湿法乙炔法生产PVC的工业废渣,经过压滤的湿电石渣(水分在32%左右)由烘干锤式破碎机烘干破碎用于生料配料;二线于2011年12月全线投产,所使用的干电石渣(水分在6%左右)为化工干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上法与液上法分别测定聚氯乙烯(PVC)树脂中残留的氯乙烯(VCM)单体含量,并利用SPSS20统计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显著性;针对PVC树脂及其片材制品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液上法比固上法检测结果偏高,但固上法精确度更好,两者具有明显的显著性差异。PVC树脂与对应片材残留VCM检测数据两者具有中等相关性,造成其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来自加工助剂,其中脱模剂硬脂酸钙影响最大,外润滑剂聚乙烯蜡次之。  相似文献   

14.
《塑料制造》2006,(1):68-70
银丝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1)水解银丝。水解银丝是指聚碳酸酯在料筒中发生水解而形成的银丝,其产生原因是由于粒料在成型前未得到充分干燥,或已充分干燥的粒料在料斗中停留时间过长,而料斗中又无有效的保温措施,使其重新吸湿,含水量超过了规定的要求,这种含水量偏高的粒料在料筒内高温作用下水分被汽化,导致树脂在熔融过程中发生降解现象,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积存在熔融树脂内部,  相似文献   

15.
在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氯乙烯单体在聚合釜中进行悬浮聚合,生成聚氯乙烯悬浮液,聚氯乙烯浆料含有70%-85%的水份,在物料进入干燥工序前要进行脱水处理,使聚氯乙烯含水量控制在25%以下,再进入干燥工序进行干燥。目前,我公司聚氯乙烯车间有2台WG-800离心机,用于从含固量约20%的PVC浆料中分离出含水量为20%-25%的PVC树脂湿料,以便进一步干燥。其中2#离心机由于机体振动严重,从一开始投入使用就没有正常过,开开停停,严重影响我公司PVC树脂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氯化氢是PVC树脂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随着江苏常化集团江苏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东公司)PVC树脂产量的不断增大,对氯化氢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江东公司用钢制夹套炉直接合成氯化氢来满足电石法PVC树脂的生产要求,但由于钢制炉结构不大合理,单炉产量低,且有氯化氢产品纯度不高、含游离氯偏高、  相似文献   

17.
木质素磺酸钙在湿法过磷酸钙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厂年产 1 0万吨过磷酸钙 ,采用“浓酸矿浆法”。矿浆法生产的产品水分易偏高 ,混化用酸量大 ,熟化时间长。针对以上问题 ,我厂从 2 0 0 0年 1 0月开始使用木糖粉系列产品 (木质素磺酸钙 ) ,通过生产试验加入木质素磺酸钙 ,减少了能耗、物耗和时间 ,产品物化性能改善 ,产品质量提高。1 减水剂使用原理为解决湿法生产过磷酸钙水分超标 ,我厂在球磨过程中加入减水剂 (木质素磺酸钙 ) ,矿浆含水量可降低 2 %~ 4% ,使矿浆黏度由 1 .0 Pa· s降至0 .35 Pa·s,保证了矿浆的流动性能。木质素磺酸钙是木糖粉的深加工产品 ,含有较多的磺酸基和羧…  相似文献   

18.
王小伟  侯亚东 《聚氯乙烯》2020,48(6):27-28,31
选取了不同批次的SG5型PVC树脂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制品加工工艺进行了炼塑、流变性能及造粒试验,研究了配方调整对PVC树脂制品性能的影响,对PVC下游制品生产企业选择适合的PVC树脂原料提供指导,以保证PVC加工制品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PVC树脂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其严重的缺点,主要表现在PVC树脂及其制品对降解老化有高度倾向性。通常在100℃以上温度或受紫外线幅射,均会引起聚合物的降解脱氯化氢,在氧或空气存在下降解速度更快。温度愈高受热时间愈长,降解现象愈严重。 通常所指的PVC的稳定性主要是指热稳定性、其次是光稳定性。这一直是PVC树脂生产、加工及使用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从事PVC的科技工作者多年来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我厂聚氯乙烯树脂(PVC)生产的后处理采用气流—沸腾床干燥、气流冷却的干燥工艺。过去PVC存在着含水不稳定(部分偏高),风尾料多和大池料黑点、黄点多的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后来经过较长时间的试验,改进了干燥工艺,提高了操作水平,从而提高并保证了PVC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