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连铸小方坯角部纵裂纹及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方坯角部纵裂纹及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卢盛意 《连铸》2001,(2):40-42
在本讲座中对连铸板坯通常出现的表面缺陷(包括宽面中部纵裂、星形裂纹、偏离角纵裂)和粘结漏钢的产生和防止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碳质量分数在0.09%~0.53%的铁碳合金的包晶反应是连铸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它导致连铸坯表面裂纹非常敏感,表面纵裂高发,甚至造成纵裂漏钢。对连铸不同钢种包晶反应的特点与连铸坯裂纹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连铸》2018,(6)
马来西亚标准C12D钢属于包晶钢,采用7机7流8 m弧方坯连铸机生产C12D钢连铸方坯(165 mm×165 mm),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弧角部纵裂,直接导致漏钢而影响正常生产的顺利进行。为控制由于连铸坯角部纵裂而产生问题,通过对连铸C12D钢裂纹形貌、组织和裂纹形成机制的研究。通过调整钢水成分、钢水过热度、保护渣的选择、调整冷却水量、拉坯速度等参数进行优化,最终达到控制铸坯角部纵裂、稳定生产顺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消除大冶钢厂圆坯表面的纵裂纹,从浸入式水口操作、结晶器相关参数以及保护渣等方面进行现场排查,最终通过缩短结晶器铜管长度,均匀热流强度,解决了圆坯纵裂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涟钢210转炉厂1号连铸机生产线上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板坯的表面纵裂形成的原因,认为连铸板坯表面纵裂与结晶器冷却强度、钢水成分、拉坯速度、液位波动等诸多因素相关,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后,铸坯的表面纵裂纹比例由4.99%下降到0.05%以下。  相似文献   

7.
耐候钢板坯表面纵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金相等方法对现场取得的耐候钢板坯纵裂试样分析,结果证实铸坯表面的细小纵裂纹和粗大纵裂纹都是在结晶器内形核并生成,且形核部位是在坯壳表面以下2-4mm的低熔点区,纵裂纹边缘存在脱碳层,裂纹不但沿一次树枝晶臂延伸扩展,在二次树枝晶臂间也会发生裂纹的延伸扩展,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类型纵裂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段海洋  王旭东  姚曼 《连铸》2021,40(4):66-71
纵裂纹是典型的铸坯表面缺陷,严重影响过程顺行和连铸坯质量。铸坯表面纵裂纹的识别和预测对于铸坯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纵裂纹形成与扩展过程中,结晶器热电偶温度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演化和一维传播特征,捕获和提取了纵裂纹和正常工况下热电偶时序温度的典型变化趋势;运用动态时间弯曲(Dynamic Time Warping,DTW)方法度量不同工况下时序温度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算法,建立了针对连铸坯纵裂的在线识别和分类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对纵裂纹和正常工况样本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提出的基于温度时序特征动态时间弯曲及kNN方法的纵裂预测模型,为铸坯纵裂的实时检测和准确预报提供了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赫  段海洋  王旭东  姚曼 《连铸》2022,41(6):21-28
纵裂纹是一种常见的铸坯表面缺陷,准确预测铸坯表面纵裂对于提高铸坯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纵裂纹形成与扩展过程中结晶器热电偶温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捕获和提取了热电偶时序温度的典型变化特征,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对捕捉到的特征进行降维,筛选出与纵裂联系密切的相关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K均值(K Means)聚类的纵裂检测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温度时序特征和聚类算法的纵裂预测模型能够正确区分和识别纵裂纹和正常工况样本,将机器学习方法引入连铸过程异常监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连铸》1997,(2)
本文介绍了罗可普连铸机铸坯纵裂漏钢的特点,分析了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控制漏钢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