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4种培养基中筛选出MRS培养基为L.paraplantiumⅡ32的最适生长培养基。并运用点滴法,通过单因子筛选法,最终确定该菌生长、最大抑菌活性产生的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酵母粉,浓度为2.0%;最适的初始pH值范围为5.5~6.5;温度范围为29~31℃。  相似文献   

2.
L—谷氨酰胺生产菌的定向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G-866(Brevibacterium Tianjin)为出发菌株,利用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定向选育出一株谷氨酰胺生产菌GMS-44(MSO^r、(NH4)2SO4^r、SG^r),在适宜的条件下平均积累谷氨酰胺27.0g/L。并对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配方作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大米原料根霉发酵制L—乳酸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产L-乳酸的根霉菌进行了筛选,根据其产酸水平及稳定性筛选出一株高产菌,并就其发酵条件对产酸水平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从5株购得菌中筛选出了少根根霉As3.2893,并确定发酵条件如下:氮源采用硫酸铵,浓度为0.6%,装液量在40-50mL/250mL锥形瓶,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h,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其产酸水平稳定5.8-6.5g/100mL。  相似文献   

4.
L—缬氨酸菌种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产L 谷氨酸菌乳糖发酵短杆菌 (Brevibacteriumlactofermenturn)ATCC130 5 8为出发菌株 ,经过亚硝基胍和硫酸二乙酯多次诱变处理 ,获得一株产L 缬氨酸的多重标记菌株 ,其遗传标记为Leu±+Ileu-+Met-+AHVr+α ABr+ 2 TAr,在 10 %的葡萄糖培养基中产酸达 2 .8%~ 3.0 %,在 14%的葡萄糖培养基上产酸达 3.5 %以上 ,且副生杂酸少。主要报道了该菌种的诱变过程及其摇瓶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5.
细菌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L—异亮氨酸互生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互生菌共生培养方法及提高L-异亮氨酸发酵产酸率方法。在研究L-异亮氨酸发酵过程中,分离筛选出了一株钝齿棒杆菌AP-6的互生菌H33。通过对这两株菌共生发酵条件的摸索,找到了使L-异亮氨酸的摇瓶产酸率提高20%的共生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正交设计法及均匀设计法对链霉菌TD-1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不同发酵因子对链霉菌TD-1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影响抑菌活性大小的主要因素为葡萄糖、黄豆粉、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钾及硝酸钾;抑菌活性物质较佳发酵条件为90 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的体积分数为0.06,发酵周期8 d,初始pH值为7.15.在此条件下,最终抑菌效率与原发酵液相比发酵液对串珠镰刀菌抑菌活性提高了53.38%.  相似文献   

8.
利用均匀设计和MATLAB软件优化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匀设计法考查了L-异亮氨酸生产茵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中几种主要成分对L-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通过MATLAB软件分析获得最佳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配比,在此条件下该菌株可产L-异亮氨酸15.1g/L。  相似文献   

9.
基于代谢流导向与分析的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代谢流导向与分析,对L—异亮氨酸种子培养基中碳氮源组合、豆饼水解液用量和种子pH控制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优化的种子培养条件;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几种主要成分对发酵的影响,得到葡萄糖、(NH4)2SO4、VH、VB、VB1的最适用量,分析了这4种组分对增大L—异亮氨酸合成代谢流的作用,并对最适供氧量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产L—异亮氨酸19.1g/h。  相似文献   

10.
一次性高糖发酵L—缬氨酸菌种的选育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产L-缬氨酸Apv-5为出发菌株,经过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株在高烧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株Apv-6,在30t发酏罐上进行工业化大生产。一次性投糖18%-21%,60h左右发酵结束。介绍了菌种的诱变德育过程及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产L 谷氨酸菌乳糖发酵短杆菌 (Brevibacteriumlactofermenturn)ATCC130 5 8为出发菌株 ,经过亚硝基胍和硫酸二乙酯多次诱变处理 ,获得一株产L 缬氨酸的多重标记菌株 ,其遗传标记为Leu±+Ileu-+Met-+AHVr+α ABr+ 2 TAr,在 10 %的葡萄糖培养基中产酸达 2 .8%~ 3.0 %,在 14%的葡萄糖培养基上产酸达 3.5 %以上 ,且副生杂酸少。主要报道了该菌种的诱变过程及其摇瓶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2.
发酵L—乳酸提取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酵生产L-乳酸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创立了一套收率高,设备相对简单的提取方法——溶剂法,确定了较佳的提取操作条件,L-乳酸提取收率76%以上。  相似文献   

13.
14.
改进L—缬氨酸发酵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谷氨酸产生菌乳糖发酵短杆菌(Brevibactium lactofermentum)ATCCl3058为出发菌株,经亚硝基肌和硫酸二乙脂多次诱变,获得了一株产L—Val的多重标记菌株,其遗传标记为AHV^г a-AB^г 2-Ta^г Leu^ Met^- Ileu^-。通过控制葡萄糖的浓度、玉米浆浓度、豆饼水解液浓度,调节发酵罐上风量(通气比)、温度、pH值,使30t发酵罐产酸率达3.0%一3.5%。在合适的条件下,副生杂酸少,且不副生Leu、Ileu、Met等比较难分离的杂酸,转化率超过20%,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详述了实验过程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5.
Geotrichum penicillatum生产酯类风味物质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enicillatum是一株能生产水果香味的微生物,酯类是其香味的主体。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影响G.penicillatum产酯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摇瓶实验研究,确定了培养最佳组成,用此培养基发酵,乙酸乙酯产量提高了9.6%;还得到了摇瓶条件下预测酯产量与菌体生长量的两个多项式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过程中培养条件对乳酸脱氢酶和L-乳酸发酵影响,着重讨论了乳酸脱氢酶活力对L-乳酸发酵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EA为研究菌株进行种子培养和发酵,分析其絮凝活性的分布,然后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选取不同的物质作为碳源、氮源,通过测量发酵产物的絮凝率来进行比较分析,对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接种量等主要发酵条件进行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有利的碳源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酵母膏;最有利的培养条件是初始pH值7.5、培养温度37℃、接种体积分数4%.经过优化培养之后发酵液对高岭土的絮凝率从71.7%提高到78.5%.  相似文献   

18.
L—异亮氨酸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黄色短杆菌ATCC14067出发,选育获得一株L-异亮氨酸高产菌ZQ-4。试验结果证明,生物素是ZQ-4菌株唯一必需生长因子,生物素或玉米浆用量分为50μg/L和20mL/L时可得到较高的产酸率。为了获得较高的L-异亮氨酸积累量,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40g/L,硫酸铵用量为40g/L时较为适宜;以适当的摇瓶装液量改善通风状况可明显提高产酸率。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ZQ-4经摇瓶发酵培养3d,  相似文献   

19.
细菌纤维素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正交原理设计试验,对醋酸杆菌生产细菌纤维素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醋酸杆菌发酵能够生产细菌纤维素:(2)醋酸杆菌发酵最佳工艺为;pH5.0,20℃,苹果汁加量100ml,发酵时间5-7d;(3)醋酸杆菌生产纤维素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0.
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为实验材料,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研究了其所产纤维素酶各组分的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粉3%、硝酸钾3%、聚乙二醇0.1%,初始pH6.5,250mL三角瓶装25 mL液体培养基、接种种龄为1d的种子培养液10%、32℃培养5 d,纤维素酶各组分活力达到最高.经过对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黑曲霉达到产酶高峰的时间由6 d缩短为5 d,在最佳培养条件下,黑曲霉所产纤维素酶各组分酶活力分别为: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24.52 u/mL,滤纸分解酶(FPA)活力为6.89 u/mL,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20.63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