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高精度3D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建立了大民屯凹陷沙三段、沙四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沙三段、沙四段层序体系域构成特征属于受同沉积断裂坡折控制的层序,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低位三角洲,并分布在同沉积断裂坡折之下;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大型河流或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发育四级层序;湖扩展体系域在坡折带之下发育深湖泥岩和油页岩,在坡折之上发育滨浅湖沉积。SSq3-1,层序(沙三中下亚段)和SSq2-1,层序(沙四段)发育的受同沉积断裂坡折控制的低位域砂体分布在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之下。这些砂体正好处于沙三段、沙四段超压带内,对形成岩性油气藏十分有利。斜坡区SSq2-1。层序、荣胜堡洼陷SSq2-1和SSq3-1。层序发育的受同沉积断裂控制的低位域砂体最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埕东-飞雁滩地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10个准层序组、23个准层序,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初次湖泛面和准层序界面控制了岩性油气藏分布。研究各级层序地层单元中的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认为:岩性油气藏的分布与各体系域的特征相关,低位域和湖侵域砂体发育(高位域砂体不发育),故岩性油气藏发育,但低位域砂体缺乏良好封盖层,只发育小型油藏,而湖侵域砂体的封盖条件好,因此是岩性油藏主要赋存的层位;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还受准层序的控制,如湖侵域中主要发育向上粒度变粗的准层序,而储集砂体分布于准层序的顶部,所以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准层序顶部。图5参6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精度3D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建立了大民屯凹陷沙三段、沙四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沙三段、沙四段层序体系域构成特征属于受同沉积断裂坡折控制的层序,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低位三角洲.并分布在同沉积断裂坡折之下;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大型河流或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发育四级层序:湖扩展体系域在坡折带之下发育深湖泥岩和油页岩,在坡折之上发育滨浅湖沉积.SSq3-1层序(沙三中下亚段)和SSq2-1层序(沙四段)发育的受同沉积断裂坡折控制的低位域砂体分布在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之下.这些砂体正好处于沙三段、沙四段超压带内,对形成岩性油气藏十分有利.斜坡区SSq2-1层序、荣胜堡洼陷SSq2-1和SSq3-1层序发育的受同沉积断裂控制的低位域砂体最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综合地震、测井、钻井等资料分析 ,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下二级层序由四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 )组成。主要研究层段跨两个中期基准面旋回 ,由沙三中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 (SA)和沙三上~沙二下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 (SB)构成 ,并识别出三个界面 ,即地震标志层T4(湖泛面 )和T6(最大湖泛面 ) ,以及此两界面之间的一个层序界面 (SB)。基准面下降半旋回晚期发育了一些三角洲前缘砂体 ,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期发育了一些盆底扇、斜坡扇 ,这些砂体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极易形成岩性隐蔽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深陷期层序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形成于湖盆深断陷期的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段下亚段可划分出三个深断陷型层序,三个层序结构相似,由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层序的主要特征是发育数量众多的低位扇砂体、区域分布的油页岩和深湖相泥岩及大型的进积三角洲砂体。层序纵向上叠加使盆地边缘形成明显的砂泥岩旋回性沉积,盆地中心主要为泥岩夹浊积砂岩。层序中发育的各类低位扇砂体、深水浊积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体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是形成岩性油藏最有利的砂体类型。构造坡折带是控制各类砂体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构造坡折带附近是寻找岩性油藏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6.
利津洼陷及周边地区沙四上亚段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津洼陷及周边地区沙四上亚段发现了多种类型油气藏尤其是滩坝油气藏,由于缺乏对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分布系统研究,影响了下一步油气勘探.为了查明该地区的沉积相类型,搞清滩坝的沉积特征、平面分布及与其他沉积相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观察、测井、录井和地震等分析方法,在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识别出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滨浅湖滩坝和半深湖-深湖泥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根据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将沙四上亚段细分为1个层序3个体系域(LST、TST、HST)7个准层序组,对各准层序组内的沉积相展布进行了研究,以低位域滩坝最为发育,湖侵域、高位域滩坝发育差,但高位域发育碳酸盐滩坝,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在各种层序组内均有发育,并指出下一步应尽可能向洼陷内或深洼区寻找有利的滩坝砂体.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沙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东濮凹陷沙三3-4亚段可划分为两个Ⅲ级层序,每个Ⅲ级层序都可划分为低位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湖侵.湖退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低位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扇沉积体系、千盐湖沉积体系.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高位三角洲沉积体系、高位湖底扇浊积砂沉积体系、辫状河沉积体系-浊积砂沉积体系.湖侵-湖退体系域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沉积体系、湖退-湖进三角洲沉积体系、滩坝沉积体系.低位三角洲砂体、低位扇砂体是油气勘探最有利的砂体,其次是高位三角洲砂体、高位湖底扇砂体、辫状河砂体、扇三角洲砂体.  相似文献   

8.
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冯有良 《石油学报》2005,26(4):17-22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南堡和西部凹陷的岩性及地层油气藏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层序界面控制了地层油气藏的发育,主裂陷幕三级层序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控制岩性油气藏发育的层段,盆缘沟谷和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层序低位域和高位域砂体是岩性油藏的主要储集体,该砂体发育带与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的有效配置部位就是岩性油气藏的富集带.高异常流体压力封存箱保留了原生孔隙,有机酸产生了次生孔隙,流体压裂、幕式排烃以及高异常流体压力有利于克服储层毛细管阻力,这些特性使得有高异常流体压力封存箱发育的受坡折带控制的岩性油气藏富集、高产.  相似文献   

9.
层序地层分析中,层序界面的识别及界面性质的确定最为关键。在陆相盆地中,层序界面通常形成于基准面下降与上升的转换位置,也是盆地发育过程中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比值最小的位置。该时期物源补给充分,砂体发育,砂体成因类型和展布样式在界面附近发生变化,因而不同砂体成藏条件、成藏类型也显著不同。本文针对东营凹陷樊东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中亚段发育的数十米厚的砂岩,用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比值法确定其层序界面,认为此层序界面之下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体,层序界面之上发育浊流成因的盆底扇砂体及重力流-牵引流成因的斜坡扇砂体。  相似文献   

10.
东营三角洲演化特征与岩性圈闭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三角洲是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的主要沉积体系之一,为一大型复合三角洲。该三角洲形成的浊积砂体岩性圈闭是东营凹陷沙三段重要的勘探目标,近几年平均每年发现的岩性油藏石油储量超过千万吨。为了给东营三角洲隐蔽油气藏进一步的勘探提供科学依据,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研究东营三角洲演化过程、古构造坡折发育类型及不同期次三角洲与构造坡折的配置关系,分析这些因素对岩性圈闭形成的重要作用,认为在进积时期推进距离较远(三角洲进积作用大于加积作用)、退积时期湖泛规模较大条件下发育的三角洲朵叶体易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浊积扇.  相似文献   

11.
岩相及其组合有规律地分布于层序地层格架内。通过岩心观察和样品测试数据综合分析,基于T(湖进)-R(湖退)层序划分方法,系统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陆相断陷湖盆关键层序界面特征、变化形式、构成样式及分布模式,总结出沙三下亚段的沉积层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沙三下亚段关键层序界面类型主要有区域性的最大湖泛面和层序界面;②层序变化形式主要有向上变浅的R半旋回、向上变深的T半旋回和稳定旋回3种,层序单元构成可归为3种类型,分别为快升慢降型、慢升快降型和均一型;③沙三下亚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对应早期湖进体系域(早期LTST)、晚期湖进体系域(晚期LTST)、早期湖退体系域(早期LRST)和晚期湖退体系域(晚期LRST),四级层序和划分的五级层序单元具有全区的可对比性和完整性;④济阳坳陷沙三下亚段湖平面在总体快升慢降的背景下,主要经历4个变化阶段——早期LTST的快速上升阶段、晚期LTST的缓慢上升阶段、早期LRST的缓慢下降阶段及晚期LRST的下降阶段。层序演化过程中,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从而造成层序格架内岩相及其组合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南堡凹陷第三系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从沉积环境,沉积旋回性研究出发,对南堡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将下第三系分为下层序(Es3^5-Es3^1),中层序(Es2-Es1),上层序(Ed3-Ed1)3个层序。并分析了层序结构,体系域特征;探讨了层序,体系域与不同级辊沉积旋回之间的关系;解剖了南堡凹陷各组段,各体系域发育的沉积体系及硝体类型;总结了各种砂体的分布规律及含油性,对进一步的勘探前景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泌阳凹陷为一陆相断陷湖盆,运用T-R旋回原理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地层进行层序划分,这种层序由湖进体系域(LTST)与湖退体系域(LRST)组成。根据详细的相分析、地震地质解释以及区域地质方面的研究,将核三段划分为一个T-R旋回(相当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Ⅱ级层序)和3个次级T-R旋回。识别出扇三角洲、远(近)源三角洲、水下扇及浅湖、深湖-半深湖等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弄清不同体系域中沉积体系的发育规模及其展布有明显的差异,总结出泌阳凹陷T-R旋回沉积层序模式,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冲积沉积体系多发育于盆-山耦合处,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研究其特征对于揭示盆-山耦合关系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合应用高精度开发地震、丰富的密井网资料及取心分析化验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地区三叠系层序格架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其内部沉积类型、展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层序及沉积体系控制下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表明:①百口泉地区三叠系为完整的二级层序,根据其内部沉积特征的差异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即百口泉组及克下组(除S6砂组外)构成的以低位域发育为主的底部三级层序(TSQ1)、S6砂组及克上组构成的以低位域及高位域为主的中部三级层序(TSQ2)、白碱滩组整体以湖侵域及高位域为主的上部三级层序(TSQ3);②明确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为冲积沉积体系主要的沉积类型,与之相伴的沉积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TSQ1处于湖平面较低时期,发育大规模、垂向呈退积叠置的冲积扇,随着湖平面的上升,TSQ2发育扇三角洲,TSQ3早期湖平面快速上升并达到最大值,发育滨湖-半深湖,晚期湖平面下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③百口泉地区三叠系层序及沉积特征与油气成藏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TSQ1发育厚度较大的近源块状冲积扇砂砾岩储层,加之临近油源断裂具有较好的油气运移路径,后期受断裂遮挡易于形成储量丰度较高的构造-岩性油气藏,TSQ2和TSQ3发育规模较大的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是其优质储层,远离油源断裂的斜坡部位因沉积差异导致物性的遮挡,易于形成规模较大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延长油区侏罗系-上三叠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延长油区侏罗系和上三叠统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和一部分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具有较好的物性,构成良好的油气储集层.以晚三叠世抬升剥蚀造成的区域性剥蚀面为层序边界,可将侏罗系与上三叠统沉积体系分为两个层序,即上部层序(侏罗系)和下部层序(上三叠统延长组).下部层序由一个湖进体系域和一个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上部层序从下到上依次为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上下层序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为总体特征,按生、储、盖的配置关系可划分为3种组合类型:(1)下生上储式岩性油气藏组合,发育于下部层序下部,以长7湖泊相长6三角洲相为最佳油气藏配置;(2)上生下储式和自生自储式岩性构造油气藏组合,发育于下部层序上部,以长2+3和长1曲流河(交织河)水侵进积型地层为代表,是研究区良好的生储盖配置;(3)下生上储式为主、自生自储式为辅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于上部层序河流相沉积体系(延安组延10延1小层)中,该类油气藏的形成需要较好的构造圈闭和盖层条件.  相似文献   

16.
延长油区侏罗系—上三叠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延长油区侏罗系和上三叠统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和一部分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具有较好的物性,构成良好的油气储集层。以晚三叠世抬升剥蚀造成的区域性剥蚀面为层序边界,可将侏罗系与上三叠统沉积体系分为两个层序,即上部层序(侏罗系)和下部层序(上三叠统延长组)。下部层序由一个湖进体系域和一个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上部层序从下到上依次为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上下层序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力总体特征,按生、储、盖的配置关系可划分为3种组合类型:(1)下生上储式岩性油气藏组合,发育于下部层序下部,以长7湖泊相-长6三角洲相为最佳油气藏配置;(2)上生下储式和自生自储式岩性-构造油气藏组合,发育于下部层序上部,以长2+3和长1曲流河(交织河)水侵进积型地层为代表,是研究区良好的生储盖配置;(3)下生上储式为主、自生自储式为辅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于上部层序河流相沉积体系(延安组延10-延1小层)中,该类油气藏的形成需要较好的构造圈闭和盖层条件。  相似文献   

17.
哈密坳陷三叠系是重要的烃源岩和储层,综合地震、测井、沉积和古生物等资料对其进行层序地层综合划分,将其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分别由3个体系域组成,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哈密坳陷三叠系主要发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5种沉积相,其中曲流河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是主要的储集体发育相带,湖泊相是有利的烃源岩和盖层发育相带。早、中三叠世哈密坳陷中南部缓坡带广泛发育辫状河相,北部、西北部主要发育曲流河相;晚三叠世黄山街组和郝家沟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克拉玛依组沉积晚期哈密坳陷北部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8.
张阳  邱隆伟  杨勇强  李际  师政 《石油学报》2014,35(5):857-866
频繁超剥地区具有岩性变化快、断裂体系发育等特点,是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有利位置。为了系统研究频繁超剥地区不整合特征及圈闭发育模式,以草桥北部地区沙河街组四段(简称沙四)上亚段—东营组为例,对研究区的层序、不整合平面特征及纵向岩性配置特征、不整合对圈闭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研究区沙四上亚段—东营组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6个体系域、24个准层序组。共有3个级别6个不整合,分为4种类型:削超、平超、削平以及平行不整合。一级不整合发育有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黏土层、半风化岩石3层结构,其他小级别不整合不发育风化黏土层,为2层结构。不整合对地层圈闭的控制取决于不整合平面类型与不整合纵向结构的组合关系。建立了频繁超剥地区圈闭发育模式,认为在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等砂体的层序中,低位域有利于形成地层超覆圈闭,高位域有利于形成不整合遮挡圈闭;在主要发育湖泊相等泥质沉积发育的层序中,低位域和湖侵域有利于形成断层-岩性圈闭和断层圈闭,高位域可形成不整合遮挡圈闭。  相似文献   

19.
准东白家海-五彩湾地区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陆相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冲积体系的特殊性,借鉴高分辩率层序地层学中其准面旋回原理,通过研究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各种条件下体系域和沉积体系的发育特点。认为:一个完整的层序应包括冲积充填体系域、水进体系域、水退体系域和河流体系域。但当剩余可容空间不足时,层序可不发育水进和水退体系域,只发育冲积充填体系域和河流体系域。顶部的河流体系域常因基准面的继续下降被剥蚀而难以保留。通过准东地区仓房沟群和小泉沟群的研究,确定了4个层序,层序A、D发育水进和水退体系域,而层序B、C发育冲积充填和河流体系域。  相似文献   

20.
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即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及水退体系域(RST),该四分体系域具显著的几何构型特征,它们分别由低位加积小层序组、退积小层序组、高位加积小层序组及进积小层序组构成。陆相层序四分体系域是一个沉积基准面旋回所引起的可容空间旋回性变化的沉积响应。对于断陷湖盆的一个完整陆相层序,其体系域划分原则为:湖相厚层泥岩代表高水位体系域,它是水退体系域和水进 体系域的分界;初始湖泛面之上为水进体系域,其下为低水位体系域。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的陆相层序自下而上依次由下列层序单元构成;层序界面(SB)→无湖岸上超的低水位体系域→湖岸显著上超的水进体系域→由沉积速率缓慢的垂向加积型湖相泥质岩构成的高水位体系域→湖岸显著退却的水退体系域→层序界面(S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