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OPC技术在SCADA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实际的公路隧道监控系统,论述了OPC技术及其在SCADA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开发OPC服务器的要点和部分关键代码以及读取现场设备数据的流程图,并利用西门子的WinCC监控软件设计了WinCC应用程序,将OPC服务器和WinCC应用程序分别应用到Profibus现场总线系统和基于以太网的工业控制系统当中,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有效地实现了控制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场总线的迅速发展,以太网也将成为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以太网也以其数字式、可互操作、开放性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解决以太网用于工业控制网络的关键问题,设计并构建了一种基于Ethernet的工业过程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陈征  杨新志 《自动化仪表》2003,24(10):68-70
现阶段对于现场总线技术以及工业以太网技术的争论颇多 ,焦点在于两种技术哪种更具优势 ,在未来的自动控制领域谁能取代谁。可是实际上从本质上看现场总线技术来源于网络技术 ,而工业以太网技术是进入总线概念的以太网 ,两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必将互为支持 ,协同发展。本文将针对工业以太网的高可用性提出自己的看法。1 现场总线技术的演变现场总线技术的本质是早就成熟了的网络通信技术 ,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 ,用于连接逻辑可控单元PLC的简洁连线就是现场总线的雏形。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现场总线也有了质的飞跃 ,其优势在于能减…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系统是当前风洞测控系统主流;称之第五代控制系统的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由于现场总线种类多造成不易推广;Internet“异军突起”,它将进入现场设备层,作为现场总线产品之一。以太网在风洞控制系统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指出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与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及IT计算机网络的区别,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现场总线标准和现场总线的应用现状,指出引入以太网技术是现场总线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以太网在自动化领域应用现状及前景,以太网与现场总线技术等热点问题,从技术比较出发,发表了个人看法,本文认为:以太网在工厂管理层,车间监督控层将成为主流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是未来eManufactory技术基础,在没有严格时间要求的设备层也将获得一定的发展;但一般工业网络要求实时性,确定性的通信场合,现场总线技术还将处于主导地位,我们必须学会面对一个多种网络技术并存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7.
对几种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网络的特点和以太网技术的进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选择现场总线时应考虑的问题进行了叙述。分析了以太网技术的进展对这几种现场总线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现场总线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OPC技术的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及OPC Server/Client的开发思维,详细讨论了基于OPC技术实现的DeviceNet、LonWorks及ProfiBus的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系统既能实现基于局域网的本地实时监控,同时又能实现广域网扩展的远程实时监控,为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实现和优化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现场总线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因控制仪表的发展需要引发的现场总线技术,给出了现场总线有代表性的定义,并分析了现场总线的数字化、开放性等技术特点,比较了目前流行的几种典型现场总线(FF总线、LonWorks总线、Profibus总线、CAN总线、HART总线)在应用领域、通信协议、传输距离等方面的技术特点,最后阐明了目前多种现场总线并存的发展状况及预测今后将会是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辛薇  同志学  刘涛 《工矿自动化》2012,38(12):118-121
针对焦化厂备煤生产车间内部由于具有多种网络体系或者结构的现场总线及控制系统而造成信息无法共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OPC技术的异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的OPC服务器/客户端的设计开发。该系统通过基于工业以太网的TCP/IP体系连接所有子系统,并利用OPC技术为异构数据源提供统一数据接口,使数据管理层能够获取各种数据,解决了异构网络中数据信息转换、集成及存储问题,满足了企业生产过程中信息互操作以及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应用TCP/IP协议的Ethernet已成为当前最流行的局域网技术,同时也是最具开放性的网络技术,还具有价格低康的优点。解决了实时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Ethernet将会十分迅速地进入工业控制系统的各级网络。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的混合控制网络结构,为系统的全分散、全开放和不同种类的现场总线系统集成创造了条件。将以太网技术运用到水质净化厂监控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TCP/IP协议的Ethernet已成为当前最流行的局域网技术,同时也是最具开放性的网络技术,还具有价格低廉的优点.解决了实时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Ethernet将会十分迅速地进入工业控制系统的各级网络.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的混合控制网络结构,为系统的全分散、全开放和不同种类的现场总线系统集成创造了条件.将以太网技术运用到水质净化厂监控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0 引言当前 ,在多种现场总线标准并存 ,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的形势下 ,以以太网和无线技术为代表的商用COTS(Commercial Off The Shelf)技术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管理层、监控层网络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有直接向下延伸 ,应用于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现场设备层网络的趋势。以太网 +TCP(UDP) /IP逐渐称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为此 ,在国家“86 3”计划CIMS主题重点课题的支持下 ,浙江大学、浙大中控、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经济技术研究所、重庆邮电学院等单位 ,承担国…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速以太网现场总线的陶瓷辊道窑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目前陶瓷辊道窑控制系统特点及对高速以太网现场总线的原理和应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联系相关过程控制应用软件SYSCON.NI-FBUS Configurator等,提出基于高速以太网现场总线技术的陶瓷辊道窑控制系统,给出相应的高速以太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网络总体构成方案,完成该工业以太网控制网络的系统配置、组态设计和实现方案。从而真正体现陶瓷工业过程自动化的分散控制概念,实现陶瓷生产的先进控制及优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太网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工业领域中的到应用,尤其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普及和发展.在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系统,以太网技术也在不断普及,随着电厂DCS控制系统对通信数据量,通信速度及可靠性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现场总线技术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电厂DCS系统日益提高的通信要求.基于此,以太网技术替代现场总线技术成为电厂DCS系统的通信技术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浅谈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出现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过程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产生的历史原因、重要性和必然性。它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具有开放性、分散性与数字通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出现将是自动化行业的又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太网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工业领域中的到应用,尤其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普及和发展。在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系统,以太网技术也在不断普及,随着电厂DCS控制系统对通信数据量,通信速度及可靠性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现场总线技术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电厂DCS系统日益提高的通信要求。基于此,以太网技术替代现场总线技术成为电厂DCS系统的通信技术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马欣  李京  黄斌  丁开云 《自动化仪表》2002,23(10):69-70
1 LonWorks监控网络 随着现场总线和控制网络等新颖技术的推出和发展,使得许多测控系统向网络化、分布式和互操作性方向发展.美国Echelon公司推出的LonWorks就是其中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现场总线网络.LonWorks将具有分布式控制和通信网络功能的Neuron芯片作为构成智能测控单元的核心,采用ISO/OSI模型的全部七层协议,各智能测控单元通过网络通信介质互连,形成一种全分布式、具有互操作性的局域测控网络,特别适用于中小规模系统实现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和工业以太网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现状。根据以太网的技术特点,分析了以太网在工业现场控制中的优缺点,预测了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Ethernet和Profibus-DP现场总线技术,阐述了结合二者来组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以冷扎电解清洗线系统为例具体描述了系统的构成。系统在逻辑结构上分为两层:网络控制层和现场设备层,网络控制层采用工业以太网,Profibus用于现场设备层。用SIMATICS7进行了网络组态以及硬件组态,并实现了监控软件WinCC与S7的动态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