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处理含铜重金属废水时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问题,选用廉价且吸附性能较好的吸附剂成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稻壳灰吸附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Cu2+质量浓度、pH值、吸附剂投加量、时间、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吸附Cu2+的最佳条件;通过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测定,对吸附前后的稻壳灰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对吸附效果影响极大,当4≤pH≤6时,吸附率较高,pH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吸附;在前0.5 h内吸附速度很快,1 h后吸附基本完成。稻壳灰吸附Cu2+的最佳条件为:稻壳灰投加量20.0 g/L、35 ℃、Cu2+质量浓度30 mg/L、吸附时间1 h、溶液初始pH为6。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稻壳灰对Cu2+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H-90阳离子交换树脂对PTA模拟废水及工业废水中Co2+ 、Mn2+ 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不同 pH、CH-90树脂的质量浓度、接触时间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3.5、CH-90树脂的质量浓度为 2.0g/L时,CH-90树脂对模拟废水中Co2+ 、Mn2+去除率达到最佳,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5.4、50.5mg/g,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描述。而在工业废水中,由于有机物的大量存在及pH 的影响,最合适的CH-90树脂的质量浓度为24g/L。吸附后的树脂在强酸中脱附,能够重复再生15次以上,降低树脂的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胺型腰果酚醛树脂对Ni 2+、Co2+、Zn2+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初始离子浓度、温度等条件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并经结构分析(FTIR、XPS、DSC-TG)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树脂对Ni 2+、Co2+、Zn2+均有较高的吸附量,吸附选择性Ni 2+Co2+Zn2+;溶液pH值为5.5时吸附效果最佳,100min内吸附基本平衡,提高浓度和温度均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吸附动力学特征可用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热力学特征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为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推测其吸附机理是树脂中胺基、羟基与金属离子发生较强的配位作用和较弱的离子交换作用的化学吸附为主;吸附后的树脂用稀硝酸处理后易脱附再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乙二胺(EDA)、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四乙烯五胺(TEPA)系列胺基改性甘蔗渣(SCB)吸附剂,探讨了浓度、吸附时间、酸度和共存离子对四种吸附剂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胺基改性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可在1h内达到平衡,动力学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最佳酸度范围为4.5~5.5。4种胺基改性甘蔗渣吸附剂对Cu2+的吸附容量大小的顺序为:DETA-SCB>TEPA-SCB>TETA-SCB>EDA-SCB,对Cu2+选择性顺序为:EDA-SCB>DETA-SCB>TETA-SCB>TEPA-SCB。共存干扰离子对Cu2+吸附容量影响的大小顺序:Zn2+>Cd2+>Ca2+≈Mg2+>K+≈Na+。  相似文献   

5.
将花生壳生物炭与磷矿粉采用不同质量比进行共热解制备得到共热解生物炭,通过批量实验探究了溶液pH、生物炭投加量、初始重金属离子浓度、吸附时间对共热解生物炭吸附Pb2+的影响,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以及准一级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共热解生物炭吸附Pb2+的适宜pH为5。生物炭投加量为2 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条件下,Pb2+达到吸附平衡后,质量比为1∶1时吸附量最大,吸附量为62.44 mg/g,且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综上所述,所制备的花生壳-磷矿粉共热解生物炭对Pb2+的吸附能力明显优于花生壳生物炭,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尾矿坝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Ca2+ ,易与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形成淤堵物质,堵塞尾矿坝的排渗管,严重时导致溃坝。为处理废水中的钙离子,以壳聚糖为原料,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种离子吸附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结构分析,确定了该离子吸附剂含有大量EDTA基团。通过模拟实验和络合滴定实验研究了原料配比、样品用量及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剂的饱和吸附量达到4.3 mmol/g,有着很好的吸附效果。研究为尾矿坝废水中的Ca2+安全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显波      刘志红      张小武      卯松      张覃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39(6):550-556
采用浮选试验,结合溶液化学计算、方差分析、扫描电镜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难免离子对中低品位钙镁质磷矿石反浮选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矿浆中Ca2+和Mg2+会降低浮选磷精矿中P2O5含量而提高MgO含量,原因是Ca2+和Mg2+会沉淀捕收剂解离的RCOO-,降低其有效浓度;SO42-会降低磷精矿中P2O5回收率,其作用机理是由于SO42-能与Ca2+作用生成硫酸钙沉淀并覆盖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增强氟磷灰石的可浮性,导致氟磷灰石随白云石一起浮出;PO43-对浮选影响较小;Ca2+、Mg2+、SO42-和PO43-对磷精矿中SiO2、Al2O3和Fe2O3含量影响较小. 由于Ca2+和SO42-分别对磷精矿P2O5品位和P2O5回收率影响显著,因此在回水利用过程中需控制矿浆中Ca2+和SO42-浓度,降低其对浮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为原料,戊二醛(glutaraldehyde)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互穿网络(IPN)水凝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PVA和PAM按不同配比及交联剂的不同用量制备的IPN水凝胶的吸水性和Cu2+的吸附性,主要探讨了吸附时间、pH、吸附温度等对吸附Cu2+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行为及其动力学特性,并对其吸附机理做出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研究范围内,30wt.% PAM含量的PVA-PAM IPN水凝胶在pH=5时对Cu2+的吸附效果最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PVA-PAM IPN水凝胶对Cu2+的平衡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吸附行为符合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扩散机制为颗粒内扩散和膜扩散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煤炭清洁高效加工利用是“碳减排”的重要途径,采用耗散石英微晶天平(QCM-D)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类高分子絮凝剂在碳表面的吸附脱附行为,并深入分析了Ca2+对絮凝剂吸附的影响机制,以为煤炭工业中固液分离、絮凝浮选等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与碳表面的吸附作用最强,其次为聚丙烯酰胺(PAM),吸附均完全不可逆,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几乎不能与碳表面发生吸附作用.PAM表现出两段吸附特性,随着吸附量增加,吸附速率逐渐降低,吸附层构型变松散,难以达到吸附平衡;CPAM可在5 min内迅速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层构型随着吸附量的增加先变松散,然后密实程度保持不变.Ca2+可以促进PAM在碳表面上的吸附,提高吸附速率,使其更容易达到吸附平衡,但对CPAM在碳表面上的吸附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Ca2+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Ca2+可以极大促进APAM的吸附,随着Ca2+浓度的增加,APAM的吸附量显著增加,且吸附可持续进行,不能达到平衡,吸附层先变松散,然后变密实...  相似文献   

10.
啤酒废酵母对Pb2+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开发新型生物吸附剂, 研究了啤酒废酵母对Pb2 +的生物吸附能力。初步确定了啤酒废酵母对Pb2 +的最佳吸附条件, 起始pH 为5, Pb2 +的起始质量浓度为50 mg/ L, 酵母的质量浓度为1 g/ L, 吸附温度为30 ℃,吸附时间为60 min , 在此条件下啤酒废酵母对Pb2 +的吸附率可达93.50 %。对吸附了Pb2 +的啤酒废酵母进行解吸实验, 表明浓度为1 mol/ L 的HCl 为较好的解吸剂, 其解吸率可达54.59 %。通过计算分析表明, 啤酒废酵母对Pb2 +的吸附符合Langmuir 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 吸附模型, 且符合Langmuir 吸附模型的程度更优。最后对未吸附Pb2 +的空白酵母和吸附Pb2 +的酵母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 比较了啤酒废酵母吸附Pb2 +前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油田配聚污水水质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单因子试验,分析了油田配聚污水中Na+、K+、Ca2+、Mg2+、Fe2+以及S2-单独作用时对水解聚丙烯酰胺(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黏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离子均会造成HPAM溶液黏度下降,其中Fe2+的影响最为显著,二价阳离子的影响强于一价阳离子。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分析,得出Na+、K+、Ca2+、Mg2+对HPAM黏度的影响是由正电荷屏蔽HPAM分子羧酸基上的负电荷,造成聚合物大分子卷曲引起的。Fe2+则是由还原性引发自由基链式反应,造成HPAM分子链断裂,从而使HPAM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胺型腰果酚醛树脂对Cu2+、Pb2+与Cd2+的吸附-解吸行为,并探讨了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溶液pH为5.5时树脂的吸附量最大,等温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方程;热力学数据显示树脂的吸附以自发的吸热的化学吸附为主过程;动力学特征可用Lagergren准二级方程描述。采用0.1mol/L稀硝酸对吸附在树脂上的重金属离子进行洗脱,解吸率可达95%以上,且降温有利于提高解吸速率。  相似文献   

13.
因其独特的化学组分和晶体结构,羟基磷灰石(HA)可通过引入金属离子实现表面改性,即将制备的HA粉末放入含有二价铁离子的溶液中,Ca2+与具有小离子半径的Fe2+完成离子交换.对改性粉末进行表征后发现,HA粉末的表面电势、OH和PO4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以及(00l)晶面的间距都发生了变化.另外,在含油酸钠的溶液中Fe2+改性的HA粉末与阴离子电解质间的化学键合能力大大下降.本研究可模拟人体骨骼和牙齿中的Ca2+被体内循环系统中Fe2+取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Fe2+掺杂对十二胺分子(DDA)及其阳离子(DDA+)在高岭石层面吸附的微观影响机制,对DDA和DDA+在Fe2+掺杂高岭石(001)及(■)面的吸附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DDA和DDA+在Fe2+掺杂高岭石层面的吸附机理为氢键和范德华静电引力共同作用.DDA在Fe2+掺杂高岭石层面吸附以氢键作用为主,范德华静电引力作用为辅;DDA+在Fe2+掺杂高岭石层面吸附以范德华静电引力作用为主,氢键作用为辅.Fe2+的杂质缺陷增强了高岭石(001)面的表面活性,对(■)面的表面活性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煤泥水中黏土颗粒表面的真实吸附状态及煤泥水高效处理药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Ca2+取代对高岭石晶体结构及表面性质的影响机制,构建了Ca2+取代高岭石晶胞模型,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其进行键长、键角、能带结构及态密度、前线轨道、Fukui指数及电荷等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取代后晶胞导电性增强,同时反应活性更强,其中Na+平衡构型比K+平衡构型更稳定;在(001)面及■面上,取代后高岭石表面反应活性增强,其中H1,O3位点反应活性增强,而水分子相较于■面更倾向于吸附在(001)面.结合表面电荷分布,取代高岭石(001)面电负性增强,同时Na+与(001)面及■面均以静电作用为主.Ca2+取代Al3+,使得晶体产生局部膨胀,周围晶格结构产生变化;同时取代后改变晶体轨道电子分布,轨道能量及电荷密度随之变化,最终改变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柠檬酸改性汉麻做为吸附剂,通过测定pH值、吸附时间、Pb2+初始浓度研究柠檬酸改性汉麻对重金属离子Pb2+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模型拟合分析,探讨汉麻纤维对Pb2+的吸附特性与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改性是一种能有效提高汉麻Pb2+的吸附性能的改性方法;在酸性条件下(pH=5.5)、溶液初始浓度为0.12g/L、吸附时间为30min时,柠檬酸改性汉麻纤维对Pb2+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过程介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之间,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均可描述该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Hofmann降解反应制备对铜离子(Cu2+ ) 具有高效吸附作用的两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乙烯胺)(Poly(AM/AMPS/VAm))。首先以AM和AMPS为单体,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oly(AM/AMPS) 反相乳液,然后在反相乳液中通过Hofmann降解反应将Poly(AM/AMPS) 的部分酰胺基转变为氨基,得到两性聚合物Poly(AM/AMPS/VAm)。讨论了合成条件、降解反应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电导法测定其胺化度。在模拟废水环境下,进行了重金属Cu2+的脱除试验,探讨了搅拌时间、温度、pH值、Cu2+ 摩尔浓度及两性聚合物Poly(AM/AMPS/VAm) 用量对Cu2+脱除率的影响。用SEM表征了产物表面吸附Cu2+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该两性聚合物Poly(AM/AMPS/VAm)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Cu2+脱除剂。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在不同水化学条件下高岭土的压缩特性,开展了不同化学溶液饱和条件下高岭土的一维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压力水平下,Na+或Ca2+明显降低了高岭土的压缩性,但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高岭土的压缩性又有提高的趋势,而高应力水平下离子浓度对高岭土压缩性的影响不明显;同一浓度下,Ca2+对试样压缩性的影响比Na+更明显;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高岭土压缩性均较中性条件下有所提高;回弹曲线同样受到水化学条件的影响。试验结果的作用机理为:水化学条件变化对高岭土压缩性的影响以物理-化学机制为主导,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与溶蚀、沉淀作用是改变土体压缩性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揭示水-土化学作用的力学效应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负载型吸附剂Al(OH)3/SiO2,研究其对铀酰离子的吸附行为。分别考察了吸附剂质量、溶液pH、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合吸附等温线、热力学以及动力学初步研究了吸附机理,并探究了共存离子和富里酸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剂质量0.03 g、pH=5、初始浓度1 mmol/L、温度303 K、吸附时间60 min时,最大吸附量为110.4 mg/g,可以重复使用4次;Al(OH)3/SiO2对铀酰离子的吸附过程是吸热且自发进行,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是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20.
以自制的壳聚糖树脂生成装置,采用改进的滴加成球法,以环氧氯丙烷做交联剂,合成新型壳聚糖交联树脂.研究树脂对Pb(Ⅱ)的吸附效果,探讨了溶液pH、吸附时间、温度、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pH对树脂吸附Pb(Ⅱ)的影响较大;在pH=6,温度30℃,吸附4.5 h时,最大吸附容量可达105.0 mg/g;用Temkin等温线模型和Pseudo 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对树脂的吸附过程进行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5和0.992 6,表明新型交联树脂对Pb(Ⅱ)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