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即要围绕这六条逻辑主线组织课程内容,形成学科大概念,但要真正落地绝非易事。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大概念教学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对大概念教学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并以“活化单元”为切入点,探索信息科技大概念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核心素养,对标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六条逻辑主线,以安徽省首届中小学信息科技作业设计大赛案例为研究基础,运用可实时收集学生作业的软件,探索中小学信息科技作业特征下的设计理念与实践应用方式,以此来促进一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与评价,以大单元作业设计为抓手,推动新课标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教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推出,明确了信息科技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以及课程实施要求,使得信息科技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从信息科技六条逻辑主线的角度,深入阐述了“网络”这一概念的内容架构,并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九大模块出发,梳理了“网络”这一概念在四个年段的教学内容。作者认为,网络教学的实施,可以从“融合‘网络’逻辑主线,基于大单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真实情境,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设计多样学生活动,培养‘互联网+’创新精神”“重视实验设施的建设,落实素养培养目标”等四个方面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服务于新时代数字公民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课程相关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提出了“六条逻辑主线并不是完全平行的”“逻辑主线既是信息科技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又是课程内容的主线脉络,也是教学实施的重要抓手”等观点,以期为理解课标、实施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教学的价值与地位呢?林众:网络是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六条逻辑主线之一,从教学价值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审视。其一,它是对既有教学内容的继承发展。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相关应用的普及,网络越来越被作为重点,无论是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还是2016年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都要求在教学中把网络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现在的学生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尽管他们生活在数字世界,时刻与网络接触,但依然要引导其从规范角度去了解网络、认识网络。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素养导向下小学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活动以逻辑主线为锚点,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真实情境为焦点,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提升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项目学习的理论、概念、特征,结合项目学习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实施项目学习的组织形态,提倡借助资源支架、学习策略来塑造更适合学生的项目学习形态,并遵循课程标准的大概念、大单元、逻辑主线等理念去寻找项目学习新的发展方向,达成更长远的项目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部"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备受瞩目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公布了.信息科技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国家课程,一改过去长期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而存在的现实,特别是它从以往的"信息技术"改名为"信息科技",使得很多人对信息科技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9.
信息认知活动的属人性,决定了信息是围绕人的活动而展开,而信息传输、加工、处理、保存过程对外界的需求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技术从身体技术、器具信息技术发展逐步形成现代信息技术,虽然不断迭代更新,但所有的活动依旧基于数据、算法、算力。因此,信息科技课程课堂教学呈现出追求一种以数据为表征、凝练学科逻辑为脉络主线的新样态,为课堂在技术与文化同行中解决数据与逻辑带来的学科教学弊端,解决信息科技课堂中的重认知、轻情感的倾向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自《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以来,人工智能教育、跨学科综合课程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作者以“开源机器人+图形化编程”的应用为例开展研究,以期能为信息科技和“田园课程”的校本课程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教学要多学科融合,发挥信息科技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作者从校园植物识别案例入手,实践了信息科技和基础学科之间的融合,以期能够为跨学科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科技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学生认知心理的规律,针对课程标准对信息科技领域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通过对数据、程序、算法等本质学习,把握住“编程本质就是翻译”这个关键,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需求辨析、逻辑梳理到代码实现的初中三步转译编程教学法框架,并根据教学探索给出了相关的学习场景、过程的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13.
锅炉运行检修岗位是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学生的主要工作岗位,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以锅炉运行值班员、锅炉检修工职业标准为主线,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为不同的教学情景,按照六步教学法通过以教为辅,以学为主的方式进行任务实施,从而使学生和企业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再学习、再思考出发,针对信息科技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提出了课程性质再认识的“三个统一”,针对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过程提出“三个不局限”,并以信息科技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为核心,抓住语言促进思维这个关键,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对三步转译编程教学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开展跨学科学习,其主题对信息科技项目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信息科技课堂,一线教师所开展的项目学习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如何突破困境,真正发挥信息科技项目的育人价值?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多方面具体阐述了信息科技项目选题的设计路径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算法是信息科技教学过程的思维基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了有关认知能力的具体要求。本文从儿童编程平台中算法教学的实践意义出发,通过多类主题的实践,探究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堂算法教学的具体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其中,“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信息社会责任的重要构成,因此,作者提出将“自主可控”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培养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将是教师重要的教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信息素养”这个概念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版)》中首次作为课程目标被提出,而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则提出了“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概念。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数字素养”的辩析,来明确二者的内涵以及与课程核心素养的关系,以期为正确理解信息科技课程的性质、目标,开展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清除障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结合作者对新课标的学习与认识,针对初中段程序设计教法提出若干实施构想,从教法创新、工具遴选、支架配置、综合评价四个方面讲述了先行实践所获得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企业的先进技术的引用,主要有两条主线,其中一条是技术主线,另一条是信息主线,技术主线主要是关注于企业设计的深度,如二维CAD技术、三维CAD技术、CAE技术、CAM技术、数控技术等均是其考虑的空间。而信息主线,主要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在企业中的准确、快捷的流动,为决策提供依据,其关键就是实现设计信息、生产信息、管理信息的有效整合,限于篇幅有限,主要针对信息主线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