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中的Python教学为例,针对在课堂设计中如何关注学生实践与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提出通过“教学做”三者合一的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信息科技魅力课堂。  相似文献   

2.
对分课堂是近年流传度较高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多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实践和应用。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对分课堂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构建学科核心素养框架等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对认知内容的理解深度。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道德情操和认知能力都在飞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信息科技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在学习信息科技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其个人发展都尤为重要。本文探究了将初中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德育教学相融合的方法,旨在充分发挥信息科技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培养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方式,学生围绕学习主题深度参与,并综合运用两种及两种以上学科观念和知识对主题持续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发展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本文以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五年级“滑动电位器的使用”为例进行了跨学科深度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信息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信息科技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遵循分层教学的理论,以《电子表格-函数》一课的教学为例,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来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计算思维是信息科技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作者以江苏省小学五年级信息科技教材《小猫抓鱼》一课为例,解析在结合开源硬件的图形化编程教学中如何以真实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想玩、善思、能创、乐享,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相似文献   

7.
项目化学习是信息科技学科中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对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围绕项目化学习的研究探索,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将信息科技学习平台引入到项目化学习当中,助力项目化学习的开展与实施,帮助教师与学生将目光聚焦在教与学上,并以实际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引下,如何提升信息科技课堂学生的学习效能和学科思维水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一线教师实践探索的热点。本文以《在线社会悄然而至》一课为例,通过案例重现和评析,探索在线社会行为意识的培养途径,期望能够通过真实的主题情境、高效的合作探究,打开在线社会的大门,让学生感知在线社会对学习和生活的深远影响,为成为合格的数字小公民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中,信息意识培养是教学研究中比较空白的领域,也是课堂落实的难点所在。本文对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信息意识培养的难点进行了剖析,以省编2020版六年级上册《数据安全》一课为例,提出了“知识案例化”“探究合作化”“汇报模板化”“评价电子化”的“四化”策略,并在信息科技课堂中进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展示课《算法》为例,在理解主题体验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主题体验式”课堂进行阐述,从课例分析和设计思路展开,并从“体验场景游戏,培养计算思维;体验角色分工,提高信息意识;体验知识迁移,发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体验程序运行,感受编程魅力”四个方面,谈如何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开展大单元教学是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基于大单元的复习课模式有助于避免学习过程的碎片化、零散化,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形成学科素养。本文结合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一维数组内容,针对如何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的构建和整合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问题,提出了一条可行的教学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要素组成。本文基于计算思维的主要组成要素对《询问交互》一课进行了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用计算思维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项目学习问题,作者提出了创设情境、激发思维——自主体验、引导思维——活动探究、辨析思维——学以致用、评价反思——迁移运用、拓展思维的“5T”信息科技课堂微项目学习模型,并通过用活资源、激活方法、盘活评价等策略,开展了微项目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设计智能时间管理器》为例,说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如何在“5E”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中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差异揭示深度学习的特征,针对现阶段小学信息科技课的现状,依据信息科技新课程标准,研究小学信息科技课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微课程教学法的系统设计“三剑客”(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课堂学习任务单)在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上具有独特作用。本文以《大洲和大洋》一课为例,剖析微课程教学法“三剑客”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指出通过微项目学习落实区域认知素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项目化学习是落实新课程的重要方法与形式,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可以在完成项目中掌握知识、提示素养。因此,作者对项目化学习模式进行实践,以期促进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u Kit AI“交警小助手”为例,探讨了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上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推动人工智能教学的可行之法,以期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字化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通过提供技术多样、资源丰富的数字化环境,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要素组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四个核心要素融入教学设计中,让它们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索了面向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认知学徒制教学策略,包括问题导入、专家示范、搭脚手架、形成实践共同体、教师辅助探究、学生合作反思等,并在《机器人传动》一课中进行了教学实践,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创造性思维、合作学习等高阶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