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盐酸和轻烧粉为原料合成碱式氯化镁晶须(MHCH).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IR)等手段对碱式氯化镁晶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碱式氯化镁的分子式为Mg2(OH)3Cl·4H2O,粒径约为100~300 nm,晶须长度大于20μm.轻烧粉中的MgO与盐酸的摩尔比在0.75∶1~0.5∶1可以得到形貌较好的碱式氯化镁晶须.合成碱式氯化镁的适宜条件为:轻烧粉中的MgO与盐酸的摩尔比为0.65∶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 h.此外,利用配位化学理论合理地解释了轻烧粉与盐酸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碱式硫酸镁晶须/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PP)为基料,表面改性后的碱式硫酸镁晶须( MOS)为填充料,制备MOS/PP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改性剂处理的MOS及用量对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锌改性的MOS/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微乳液改性和未改性的性能,当硬脂酸锌改性的MOS加入量为20%(质量分数wt)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44.91MPa,弹性模量309.66MPa,冲击强度3.75kJ/m2,断裂伸长率41%.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研究表明,未改性的MOS、硬脂酸锌改性的MOS和微乳液改性的MOS与PP基体间均无化学键形成.分析研究了MOS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固相合成法,利用稻壳作原料,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反应气氛和催化剂的用量生长出了三种规格(直径分别为:0.2—0.8μm,0.5—1.5μm,3—5μm)的SiC晶须,并且晶须直径均匀,表面光滑,分析了有、无氢气参与反应的两种机理,提出了改变工艺条件对晶须生长过程中横向增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碱式硫酸镁晶须增强PVC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面改性处理的碱式硫酸镁晶须为添加剂,加入到PVC基料中,利用单因素条件实验法重点研究晶须加入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试样的力学指标,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断口处晶须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晶须加入量制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差异,其中当晶须加入量为40份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复合材料的冲击断裂强度提高了62.43%,弹性模量提高了52.38%,断裂伸长率降低到纯PVC基料指标的15.09%,文中对晶须的增强机理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碱式碳酸镁晶须新的制备方法,扩大其作为阻燃剂的应用,采用以六水氯化镁和尿素为原料,通过均相沉淀法成功地制备了Mg5(CO3)4(OH)2·4H2O型碱式碳酸镁晶须.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晶须进行物相、形貌和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当反应原料六水氯化镁与尿素的摩尔比值为1∶4,山梨醇作为有机模板剂时,在水浴时间为24 h,陈化时间为21 h,干燥时间为5 h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制备出长径比大于100,发育良好的碱式碳酸镁晶须. 采用二维成核?鄄台阶生长理论有效解释了碱式碳酸镁晶须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原位生成莫来石晶须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岭土和工业Al(OH)3为原料,外加V2I5和AlF3,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莫来石晶须。采用XRID、SEM、EPMA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成分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AlF3气氛、烧成制度和V2O5添加量对晶须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了莫来石晶须的生长机理。研究表明莫来石晶须生长的最佳条件是AlF3的添加量为(质量分数)3%;晶化温度为1400℃,时间为2h;矿化刹v205的添加量为4%。莫来石晶须的生长机理是气-固(VS)机制。  相似文献   

7.
以93W-4.9Ni-2.1Fe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无衬底和钼(Mo)衬底两种条件制备钨(W)晶须,并探讨其生长机理.分别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形貌、元素分布和物相等进行测试分析.研究表明,在无衬底和Mo衬底条件下均能得到表面形貌良好,无明显缺陷,直径约200~400 nm,长径比达100以上的W晶须,且Mo衬底能促进W晶须的生成,少量的Mo原子进入W晶格,可取代晶胞中的W原子,形成连续固溶体,使晶胞参数减小.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液相接触反应生成TiB2颗粒机制时,发现反应块表面存在一些TiAl3^8昌须。本文用SEM分析了反应温度对TiAl3晶须形貌的影响,讨论了TiAl3晶须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TiAl3晶须的长径比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减少;TiAl3的晶须的生长机理为VLS机制,但在晶须生长过程中触媒液滴里的Ti参与了反应,这与一般的晶须生长VLS机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以乙醇为溶剂,十七氟葵基三乙氧基硅烷(AC-FAS)为改性剂,对152型碱式硫酸镁晶须(152MHSH)的疏水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Ray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水接触角测试仪(CAM)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前后样品的形貌、结晶状况及产品组成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疏水性处理,改性剂被成功包覆在152碱式硫酸镁晶须表面,实现了对其疏水改性的目的。当改性处理时间为1h时获得了理想的疏水表面,其水接触角达到126°。FT-IR、XRD、SEM及EDS分析均表明AC-FAS仅成功包覆在MHSH晶须的表面,并未对晶须的晶型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莫来石晶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莫来石晶须的常用制备方法和生长机理,并指出莫来石前驱体化学制备方法的研究将促进莫来石晶须的开发,近期的研究重点将向莫来石晶须的工业化生产、增强增韧陶瓷材料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以CaSO4·2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半水硫酸钙晶须,采用生物显微镜、XRD对硫酸钙晶须的结构、形貌及生长机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半水硫酸钙晶须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80℃、时间30 min、Ca/A=9;制备的半水硫酸钙晶须平均直径3μm,长径比为80;XRD显示半水硫酸钙晶须d(020)特征峰明显;根据阿伦尼乌斯和热力学公式,料浆浓度、合成温度、合成时间影响了半水型硫酸钙晶须的成核速率,晶须成核速率随硫酸钙溶液过饱和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绿藻的光培养及其生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气及富CO2空气作碳源,采用与太阳光波长接近的荧光作为模型光源,对绿藻进行悬浮培养,考察了光照度及通气中CO2的浓度对藻类生长速度、色素组成的影响,研究了其生长规律,确定了本实验条件下培养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锌粉高温氧化法制备氧化锌晶须,研究氧化锌晶须在紫外光照射下光降解甲基橙的能力,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对降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脚氧化锌晶须的光催化效果要比一维氧化锌晶须好,四脚氧化锌晶须的尺寸越小光催化性能越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了碱式碳酸锆在空气气氛中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热分解升温速率分别为10 ℃/min、20 ℃/min、30 ℃/min,根据固相反应动力学理论及TG-DTG数据,计算其动力学参数. 采用Kissinger-Akah-Sunose方程与Flynn-Wall-Ozawa方程及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推导了其最可几机理函数. 结果表明,碱式碳酸锆非等温热分解分为四阶段,第Ⅰ阶段表观活化能为94.963 kJ/mol,指前因子为27.407 6~27.864 1,最可机理函数为NO.27,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制;第Ⅱ阶段表观活化能为309.781 kJ/mol,指前因子为57.730 4~58.873 6,最可几机理函数为NO.28,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制;第Ⅲ阶段表观活化能为362.591 kJ/mol,指前因子为53.268 8~55.034 6,最可理机函数为NO.21,化学反应机制. 为以碱式碳酸锆作为原料热分解制备纳米氧化锆粉体及碳酸锆铵、碳酸锆钾等衍生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制备碱式碳酸铝镁的方法 .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优化工艺条件 .结果 提出了制备碱式碳酸铝镁的方法 .结论 以 Al( NO3) 3,Mg( NO3) 2 及 Na2 CO3为原料制得了性能良好的碱式碳酸铝镁产品 ,产品化学式为 Mg5 Al( OH) 3( CO3) 5 · 1 0 H2 O .  相似文献   

16.
碳化硅晶须的生长机理与制备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碳化硅晶须的生长机理与制备方法,简要评述了对碳化 硅晶须研究的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机械合金化3Ti/Sn/2C粉体,会细化晶粒,产生显微应力。在室温下,放置空气中1d后,即有少量Sn晶须出现,长约20μm;半年后,会形成大量直径约0.3-1μm,长约100μm的细晶须,以及直径约1~3μm,长达1.2mm的粗晶须。最后,探讨了Sn晶须的形成与自发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低成本制备无水氯化镁,实验采用半固相法,分别向Mg(OH)2-H2O体系和Mg(OH)2-无水乙醇体系中通入无水氯化氢进行氯化反应制备氯化镁.研究了反应温度与溶剂质量对不同体系下Mg(OH)2氯化效率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氯化效率的检测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Mg(OH)2-H2O体系具有更好的氯化效率:水加入质量为60...  相似文献   

19.
为低成本制备无水氯化镁,实验采用半固相法,分别向Mg(OH)2-H2O体系和Mg(OH)2-无水乙醇体系中通入无水氯化氢进行氯化反应制备氯化镁。研究了反应温度与溶剂质量对不同体系下Mg(OH)2氯化效率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氯化效率的检测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Mg(OH)2-H2O体系具有更好的氯化效率:水加入质量为60 g,反应温度为200 ℃时,氯化效率为90%。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样品表面形成了疏松的氯化镁晶须且晶须生长完整,提高了氯化效率,对无水氯化镁的工业化生产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没有任何催化剂和添加剂的情况下,采用燃烧法制备了四脚状、多脚状、六棱柱状氧化锌晶须。讨论了反应温度对氧化锌晶须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反应室内锌挥发度对氧化锌晶须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结晶结构、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四脚氧化锌晶须的最佳生长温度为940℃;在880℃相对低温下,生成大量六棱柱形氧化锌晶须;在1 000℃下生成细长多脚状氧化锌晶须;在360 nm激发光作用下,发出波长约为520 nm的绿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