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萃取精馏过程中萃取剂选择及萃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UNIFAC模型,借助于MATLAB计算软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用于萃取精馏过程中萃取剂的选择、萃取性能的考察以及萃取条件的影响研究。通过对甲醇-乙酸甲酯共沸体系在不同萃取剂和不同萃取条件下相对挥发度的计算,选择出适宜的萃取剂,并讨论了温度和溶剂比对相对挥发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车灯饰圈免底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材料低雾化的要求,研究了羧酸钙盐、超细滑石粉和羧酸钠盐3种不同成核剂对PBT结晶性能、小分子挥发性能、雾化和GC-MS谱图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明显提高了PBT的结晶性能,进而有效改善复合体系的热稳定性和小分子挥发性能;超细滑石粉作为成核剂,其用量为0.3%时,在降低小分子挥发量、提升材料热稳定性和透光率方面效果最为显著;PBT的雾化主要源于其分解产物,滑石粉用量为1%时,导致其从PBT复合体系中挥发出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用不同种煤和半焦制取脱硝剂载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半焦是良好的脱硝剂载体。载体的挥发分、化学反应性、起燃温度等均对脱硝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压敏性共沸物乙醇-苯的分离为例,基于标准挥发度曲线随压力的变化趋势,探究了萃取精馏塔塔压对工艺经济性的影响。通过分析萃取剂对乙醇-苯体系相对挥发度的影响,确定出不同类型的萃取剂1,2-丙二醇和对二甲苯。研究发现不同类型萃取剂下标准挥发度曲线随压力改变有不同的变化趋势。为找出标准挥发度曲线变化趋势与工艺经济性的关系,以最小年度总费用(TAC)为目标函数,对包括萃取精馏塔塔压在内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发现,当1,2-丙二醇为萃取剂时,TAC随压力的降低呈下降趋势,而当对二甲苯为萃取剂时,TAC随压力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常压下以1,2-丙二醇为萃取剂工艺的经济性优于以对二甲苯为萃取剂的经济性,TAC减少了7.42%。优化压力后,以对二甲苯为萃取剂工艺的TAC反而更小,TAC减少了9.17%。压力的改变导致了萃取剂的选择发生了改变,这为萃取剂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减少萃取剂用量、降低TAC、以及选择萃取剂方面,萃取精馏塔塔压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不同萃取剂和盐对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体系的相对挥发度的影响。测定了萃取剂和盐的的种类、用量对萃取精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混合萃取剂、用量与体系溶液比为1.5∶1、盐为氯化镁时,该体系的相对挥发度由1.0259增大至1.0894。这为加盐萃取精馏工业化分离间、对二甲苯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萃取精馏分离四氢呋喃-乙醇共沸物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根据汽液平衡实验数据采用UNIFAC法进行VLE关联。然后通过定性判断、基团贡献法定量估算选择该二元物系的合适萃取剂为乙二醇。通过气液平衡实验对萃取剂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比较了不同溶剂比对四氢呋喃,乙醇相对挥发度的影响,当溶剂比为3时,相对挥发度为2.26。最后进行精馏实验验证过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加盐萃取精馏分离苯-环己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不同萃取剂和盐对苯-环己烷共沸物相对挥发度的影响,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盐和萃取剂与原料液体积比对苯-环己烷体系相对挥发度的影响以及萃取剂加入速率和回流比对加盐萃取精馏的影响,按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重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萃取剂,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KAc,萃取剂与原料液体积比为0.75,萃取剂加入速率为6 mL/min,回流比为3,可得到纯度大于98%的环己烷。与常规萃取精馏相比,加盐萃取精馏所需萃取剂与原料液体积比小,所得环己烷的纯度较高。塔底釜液经减压精馏,可得质量分数大于99.5%的苯和苯质量分数小于0.15%的加盐萃取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新型的双循环沸点仪测定了在101.3 kPa下四氢呋喃-水-乙二醇和四氢呋喃-水-1,4-丁二醇体系的等压气液平衡数据.讨论了不同萃取剂对四氢呋喃的相对挥发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二醇和1,4-丁二醇都能消除四氢呋喃-水体系的共沸点,并使四氢呋喃对水的相对挥发度明显提高,可作为萃取分离四氢呋喃-水的萃取剂.  相似文献   

9.
离子液体萃取精馏分离乙醇-环己烷共沸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0.101 MPa压力下,测定了不同离子液体对乙醇-环己烷共沸物相对挥发度的影响,研究了溶剂比(萃取剂与原料液体积比)对体系相对挥发度、离子液体加入速率和回流比对萃取精馏的影响,按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重复实验. 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可以消除乙醇-环己烷物系的共沸点,提高该物系的相对挥发度. 采用[bmim]PF6作为萃取剂,溶剂比为0.5,离子液体加入速率为6 mL/min,回流比为3,可得到纯度大于99.8%的环己烷. 釜液采用闪蒸分离回收乙醇和离子液体,乙醇的回收率达99.9%以上. 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不影响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共聚甲醛反应过程的参数优化,采用引发剂先期与二氧五环预聚合,能够有效降低共聚甲醛中的挥发分。对反应温度及引发剂用量进行优化,有效提升共聚甲醛转化率,降低了产品中的挥发分。  相似文献   

11.
以无水乙醇为工质,采用3种不同管径的圆形毛细管进行毛细蒸发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毛细管毛细蒸发过程中,蒸发界面移动后会延展形成一层液膜,这层液膜可以大幅提高液体蒸发速率。这是因为液膜蒸发引起的温度变化会通过Marangoni效应转化为表面张力差,使液膜在蒸发的同时得到不断补充,形成高效的蒸发-补充机制。随管径增大,液膜厚度增加,蒸发稳定性变好,速率变化幅度减小。工质整体蒸发速率随管径变大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deals with a wiper for a molecular evaporator. Its wiping element has the shape of a cylinder with a screw thread with coarse pitch (lead) on its surface. The wiping element bears on the evaporating cylinder due to centrifugal force and rolls over it, bringing the liquid on the evaporating cylinder into an intensive complex movement. The screw thread on the wiping element surface increases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liquid through the element, while restricting the formation of a longitudinal wave which develops in front of the element. An analysis of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curves shows that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liquid flow regimes on the evaporating cylinder. In this study, condi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se regime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are discussed. Optimum conditions for distillation can be reached at peripheral speeds of the wiper at which increased retention of a liquid on the evaporator occurs. This leads to an increased residence time. The increased residence time is a positive factor which makes efficient evaporation under gentle conditions at a lower evaporating temperature possible.  相似文献   

13.
以发酵液中的乳酸为原料,采用离心式分子蒸馏设备进行精制。研究了离心式分子蒸馏设备的蒸发面温度、蒸发面转速、冷热面间距、冷热面温差对L-乳酸纯度和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离心式分子蒸馏设备精制发酵L-乳酸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压力0.1Pa,进料温度50~70℃,蒸发面温度60~75℃,蒸发面转速700~900 r/min,冷热面间距20~30 mm,冷热面温差40~45℃,在此条件下操作L-乳酸的纯度由80%提高到95%,收率为70%。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蒸发压力对卡琳娜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基液氨浓度分别为65%、75%和85%的氨水工质为研究对象,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在其他变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蒸发压力,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经济性3个角度,分析其对卡琳娜循环系统热力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液氨浓度和热源一定的条件下,蒸发压力越高,基液氨和富氨蒸气质量流量越小,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量越小,系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越高;存在一个最佳的蒸发压力使系统净输出功达到最大,且最佳的蒸发压力会随基液氨浓度升高而增大;蒸发器和冷凝器所占系统总(火用)损比例随蒸发压力增大而增大,而汽轮机和回热器则正好相反;从经济性角度分析还得出:当蒸发压力大于2.5MPa时,换热器的投资相对有利,对汽轮机尺寸参数的优化设计则要综合考虑其成本和发电量。  相似文献   

15.
用可调电炉、瓷蒸发皿分别代替马弗炉和铂蒸发皿,进行可溶性硫酸盐的预处理,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并对瓷蒸发皿 可调电炉消解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陆军 《化工机械》1999,26(6):350-351
通过对原高温硫磺汽化管失效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改进管子化学成分的方案,实践证明这一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18.
内冷式刮膜蒸发器粘性流体的传热与蒸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粘性流体甘油为物料,在内冷式刮膜薄膜蒸发器中进行加热蒸发实验,分析和探讨了内冷式刮膜薄膜蒸发的传热阻力和工艺条件如操作压力、刮板转速和进料流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粘性流体薄膜蒸发时的传热阻力主要在液膜侧;液膜传热系数随刮板转速和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力的降低而增大;单位时间的蒸发量随刮板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力和流量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王元文 《广东化工》2011,38(1):205-205,219
蒸发是氯碱工业中极为重要的过程,蒸发装置体积大、造价高,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烧碱产量。文章介绍了江苏双菱化工集团公司烧碱扩建中蒸发装置的技术改造情况,指出了技术改造詹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煤燃烧过程中矿物质形态分布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热力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了在煤燃烧和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里矿物质元素的形态及分布.压力 1× 10~5Pa下.温度 1073K~2 073 K温度范围里,研究了煤种 Ⅱ中 Na.Fe和Si等矿物质在还原性气氛及氧化性气氛的烟气中的化学形态和分布.着重探讨了环境气氛和温度对矿物质元素在烟气中的形态和分布的影响.化学热力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矿物质在还原气氛下的蒸发量要大于氧化气氛下的蒸发量.尤其是 Fe元素和Si元素在还原气氛下的蒸发量要远远大于氧化气氛下的蒸发量.不同环境下.煤灰中的矿物质的化合和迁移特性也不同,导致最后的产物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