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该工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变化剧烈以及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导致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降低了叠加成像效果。针对难点,通过优化野外静校正方法、合理选择搭配去噪方法,改善了资料信噪比,为后续的叠加成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东缘巨厚砾石区具有地表和地下双重复杂的特点,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吸收衰减严重,激发和接收条件差;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断裂发育,构造变形强烈,致使构造主体部位地层反射波组特征不明显,基本为杂乱反射。针对以上特点,在准东地区开展了采集方法研究和大量的试验,提高了目的层的信噪比和成像效果,为该区下一步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借鉴与支持:①精细的近地表结构调查获得全方位的浅层地震属性信息;②井震联合激发技术,针对不同的地表科学选择激发因素,确保有效波激发能量、提高资料信噪比;③设计大组合接收方式,压制了噪音,提高了信噪比。  相似文献   

3.
针对宁夏永利地区影响石油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野外实际试验和生产资料,对表层结构调查、激发、接收等环节,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指出采用小折射、微测井等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取全、取准表层静校正数据,对获得高品质的地震剖面至关重要;井深24-27m深度井炮激发,可以保证记录有足够的能量;对不同地表条件,采用相应的观测系统和施工方法,有利于提高资料品质,可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地质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何翰林 《中国化工贸易》2013,(9):210-210,238
新区勘探的目的是要尽快实现突破,为此在工作中,需要突出把握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注重勘探目标的细节研究、对有利目标进行择优先探等:研究总结地震新区的采集基本特征,可以为勘探管理、勘探战略决策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通过对地震新区下扬子望江一潜山二维采集施工总结,形成了一套较好的适应该新区的二维采集施工方法。一是通过多方法分布建立表层地质模型,指导动态井深设计;二是灵活的炮点与检渡点布设;三是多方位的现场质量监控,确保采集高信噪比地震资料;四是合理的观测系统设计。紧紧结合地质任务进行地震采集设计是未来地震采集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静校正方法有很多种 ,针对陕北富县复杂地区 ,我们选择了野外静校正量估算、初至波折射静校正量估算、剩余静校正量估算等三种办法 ,通过静校正量的准确求取 ,为复杂地区地震剖面处理质量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复杂地区进行地震资料时,尤其是在表层复杂的区块,如煤矿、沼泽、山地、等复杂地表类型的勘探工区,对工区的浅层地震地质认识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对第四系地表沉积的认识还是后期人为改造上都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和认知方能为地震波激发井深的选择提供最有利的依靠。本文主要以煤田开发,浅层地震地质条件破坏为起点,结合表层调查情况深入分析地表原生土质和地表水改变程度,就怎样选择不同的激发井深进行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7.
对于黄土塬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不仅仅是复杂的地表和静校正问题,而且由于这种情况往往与低信噪比,有效反射信号弱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先进的静校正软件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需要在多个处理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做好每一步的处理工作.特别是对于浮动基准面与野外高程校正、折射波的拾取、剩余静校正时窗、速度分析,切除等关键参数的反复试验,选取合理的参数,才能获得理想的处理剖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震勘探区域地表条件复杂化,静校正在资料处理中的作用日显重要。本文对层析静校正的基本理论和适用条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基于初至时间的层析静校正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复杂地表区由地形和低速带变化引起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9.
YA工区高精度三维是江苏油田第一块高精度三维地震项目,工区位于高邮凹陷深凹带汉留断层东段。区域内河流分布较多、集镇村庄密集,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对该区地震资料运用了静校正、干扰波去除、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测试、常速度扫描、精细速度分析、随机噪音衰减等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表层结构复杂对资料影响的问题、增强了有效信号,剖面的信噪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静校正技术在复杂地区地震数据处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折波走时层析反演是一个全三维反演方法,它是用回折波或连续折射直达波通过高精度的交互反演近地表介质速度变化,进而计算静校正量的过程,它适用任意观测系统的二维或三维地震资料。将此方法应用在某地资料处理中,提高处理剖面质量,尤其在解决长波长静校正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与其它同类静校正技术相比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seeks to determine the trigger of faint heat generation, which was one of the causes of fires in the piles of rubble produced after the 2011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The rubble piles consist of various combustible materials, such as wood, paper and plastics, as well as non‐combustible materials from destroyed buildings. Multiple rubble outdoor storage areas were temporarily set up in the disaster areas to dispose of rubble after it was piled up and separated. However, fires have been occurring in these storage areas since the summer of 2011. One cause of such fires is thought to be the heat generated by fermentation of microorganisms that easily proliferates within the piled up rubble, ultimately resulting in spontaneous ignition.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samples from rubble outdoor storage areas where fires have occurred. We then conducted thermal analyses to obtain basic data, and finally, we developed safety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fir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heat generated during fermentation of rotten tatami and wood chips most likely acts as a trigger causing the fires, given the adiabatic conditions are good.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全容式LNG储罐的地震作用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国际工程界常用的三种地震作用计算模型,对各个计算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LNG储罐地震作用计算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针对滩坝砂体单层砂体厚度薄,横向连续性差的特点,采用多参数地震属性神经网络技术进行预测。该方法综合多种属性所包含的地质信息,避免单一属性的局限性,采用交会图、灰关联分析及相关系数组合优化方法优选出对滩坝砂体影响最大的地震属性,经过BP神经网络的学习训练,对官1地区滩坝砂体平面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前偏移处理技术是解决精细速度分析和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之一,叠前时间偏移是近年来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发展趋势,可获得偏移归位后的速度场,适应于陡倾角构造和深部的正确成像,在本工区的应用中,采用Kirchhoff积分求和的方法,使得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剖面比叠后偏移处理的剖面有较大的改善,使其质量得到提高,断层及地层不整合关系清晰,由此得到了较好的地质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15.
张广宁 《河北化工》2014,(7):14-16,19
煤矿开采一部分主要地质任务是探测采区内地质构造的分布及其含(导)水性,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主要用于探测地质构造,而电法勘探则用于构造含水性的探测。为了探求三维地震勘探探测含水构造的可能性,采取对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的方法来提取含水信息,并结合实际的地震资料反演成果与瞬变电磁探测成果在富水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地震资料提取的富水特性信息与瞬变电磁法测得的富水区域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地震勘探技术在探测地质构造方面精度比较高,构造含水与否也可通过钻孔测井资料的标定来提取波阻抗反演信息来确定,并且关于含水信息定性解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以后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地震相干体技术及其在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三维数据体的不连续主要反映断层和岩性的变化;连续性则主要反映岩性的均一性和地层的连续性。当存在断层和地层不连续变化时,在局部一些地震道上会出现与相临地震道不同的反射特征,导致道与道之间相关性方面的极不连续^[2]。根据这一特点。利用地震相干体技术可在相干切片上直观的反映构造和断层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地震大地电磁场异常机理的基础上,利用大地电磁仪在安县地震台进行汶川大地震后余震观测,获得了观测期间余震的电磁场异常,分析了其中三次较大余震的电磁场数据,总结了发震时大地电磁场异常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临南油田田口断块区含油层系多,由于区块内小断层比较发育,三维资料品质较差,断块破碎,构造十分复杂。本文应用了构造解释的多种技术,进行综合分析解释,落实了该区各层系构造,完善该块注采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鹏 《辽宁化工》2010,39(11):1194-1196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在油层附近产生频率很低的机械波,通过声波的特性在油层发生一系列的波动效应,达到多口井增产增注的一种物理采油方法。它是一种适应低渗透、高含水中后期油田开发的比较理想的物理法采油技术。作者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归纳和总结,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20.
汪辉 《化工机械》2009,36(2):165-167
对地震后2台液氨球罐进行评估、检验,并按照制定的方案完成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