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张琳  杨珂 《风景园林》2020,27(12):104-109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遗存,具有珍贵的文化遗产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村落已经成为人们体验田园生活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以云南大理沙溪寺登村为例,采用依恋量表问卷、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对村民的传统村落景观感知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村民对自然古朴、保留了传统风貌、承载了集体记忆的景观具有强烈的依恋感知,而对功能、风貌、格局变化较大的村落景观则依恋感知较弱;且功能依赖维度的感知普遍低于情感认同维度。针对以上问题与发现,提出以提高村民的场所依恋和情感认同促进传统村落景观内生性保护和发展的策略建议,实现传统村落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南疆地区传统村落景观是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印迹层积叠加的产物,拥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属性和人居空间符号特征.以"景观-基因"的异变辨识视角探析传统村落千百年来有序传承的深层基因内核,不仅有利于揭示地域聚居历史演化的动力机制,更可使现今的乡村振兴保护开发工作对地域特色基因的保持有相互印证参考之利.尝试引用文化地理学领域的...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村落为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对象,分析传统村落景观与一般乡村景观和乡土景观的差异,提出了传统村落需要"弱景观"的理论,并定义了弱景观的概念。同时,从整治设计、改造设计、引入适度设计3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在传统村落景观实践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弱景观营造,以及3类景观营造方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曹子旭  马明 《中国园林》2023,39(3):72-77
立足于“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聚焦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以文化地理学“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具有人工营建与草原环境相协调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时间-空间-文化”三维耦合的景观基因识别、提取方法,解译出“逐水草居、农牧结合、聚散有致、内生植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共融开放、热情豪迈”八大景观基因。从景观空间格局、景观过程、景观感知3个维度总结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景观空间格局的地域系统性、景观过程的历史演化性、景观感知的民族融合性。拓展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类型辨析和传承保护的理论视野,为内蒙古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5.
张琳  杨珂 《园林》2022,(7):20-27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地域精神。使游客获得对乡村景观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使居民获得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二者对传统村落的主动保护行为,是发展传统村落旅游的重要意义。以云南大理沙溪寺登村为例,通过场所依恋感知量表和景观偏好认知地图等方法对村民和游客的景观感知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村民的景观特征感知普遍低于游客,景观依恋感知普遍高于游客;村民与游客都对保留了传统风貌与文化精神的典型景观具有更高的感知与偏好。针对以上问题与发现,从空间规划、游线设计、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村民和游客景观感知和场所依恋的策略建议,使乡村旅游能够成为促进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传承乡土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当下,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如何改造更新,空间如何才能被激活?文章首先对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和"活化"进行概念阐释。接着,以朱塘村为例,从理性分析出发,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村庄新旧景观空间进行对比分析,再从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由表及里地提供一条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活化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7.
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的地域性与复杂性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表达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根本差异性所在。为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避免“千村一面”,以陕西关中地区现已公布确认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中的地方性知识理论,提出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的概念内涵、分类体系和提取路径。从大地格局景观、选址布局景观、空间形态景观、街巷格局景观、院落布局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6个方面,开展关中地区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的提取与谱系生成,从而构建起传统村落景观“人-地”关系语境下的知识网络,使其具备探索、分析和解决“在地性”风景营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朱力  张旎 《中外建筑》2023,(1):16-19
文章从“安居”角度,运用栖息地理论和防卫理论,提出了“蔽护型”景观遗产的概念,认为其结构形成源于内在的文化心理和外在的环境影响。以传统村落景观遗产为例,从空间格局、景观边界、街巷组织、建筑类型等方面着手,提炼此类村落景观的构成,包括“垂直疏离型”和“水平围合型”双重蔽护向度。“蔽护型”景观遗产结构是地域特色、文化心理、民族信仰等内涵的空间化呈现,对其结构的探析能为传统村落景观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地方文化载体和旅游资源。绿道的通过能为当地村落带来游客,增加村民收益,同时能够引起人们对传统村落的关注和保护,为绿道的发展创造地域特色。该文以增城绿道为例,把绿道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作为一个研究整体,将两者的发展连接在一起,并围绕如何让绿道有效地整合传统村落最终达到可持续、共赢的目标来展开。首先对增城绿道周边的传统村落资源进行梳理,针对现状总结绿道中传统村落的景观整合思路与方法,并进一步阐述绿道沿线村落景观元素的整合设计过程。希望能对广东绿道热潮衰退的现象带来一定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传统村落孤岛化、破碎化问题提出客观而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地域景观是漫长历史过程中村民记忆积淀的产物,是承载乡村文化、情感和意义的物质载体。从地方居民的角度出发,基于村落景观要素的格局、街巷、地标3个维度,采用认知地图、深度访谈的方法分析住民的景观认知偏差和探究其对村寨景观的情感认知,归纳村落景观文化内涵,得出各类景观要素分别承载了村落的氏族关系、风俗活动及文脉特色,为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地域景观的再现与表达提供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以厘清传统村落风景营建内涵为主旨,在汲取“三 境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确立“自然认知-形式构架-意境升 华”的景观解析框架;并通过对福建北部党城村的案例解析, 梳理景观营建思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表明,传统村落景观营 建是在保障生存安全的前提下,以大尺度范围的山水秩序为参 照,以人文理想为价值追求,进行空间格局、聚落秩序和节点 场所的营建,形成“大尺度空间-聚落-人文空间”三级空间层 级,积累了高度融合山水秩序与人工环境的空间法则,实现了 “三美”一体的意境理想,是一种将生存经验与人文理想高度 融合的景观营建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少有的古代规划与营建知识体系的鲜活载体和典范工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面对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恶化、资源趋紧、特色缺失、文化断层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归纳提炼其所蕴含的三大生态智慧核心,包括"遵循自然的形制格局""功能融合的空间形态"和"物尽其用的营造法则"。针对其当代发展困境,基于生态智慧理念分别从"消减胁迫因子,提升生态韧性""精明管理土地,优化产业结构""传承空间要素,更新场所环境""关注人文感知,回归设计本原"4个层面提出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保护策略,以期为山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分析初探——以肇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出发,提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两个层次和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祈求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机发展。以肇庆为例,首先分析其在广东的文化形态分区区位;再以肇庆辖区内22个传统村落为例,运用该分析框架进行文化景观解读。最后,本文提出传统村落的动态发展结论,并指出传统村落未来发展的两大类型及其发展方向。其一是城镇化的传统村落,应在变化中传承村落原生的文化基因。二是再村庄化的传统村落,应建立“环境-产业-社会”协调互动的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4.
周详  成玉宁 《中国园林》2021,37(3):56-61
消费主义时代的空间生产以符号审美为表征,消费者通过感知符号特征完成对消费空间文化意义的解读.基于此,选取上海音乐谷作为研究对象,借用场景理论探讨由生活文化设施组成的场景如何影响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感知.通过利用主轴编码技术分析消费者网络点评数据发现:在音乐谷历史性城市景观中,消费者对于由消费空间构成的"现代化享乐场景"感知...  相似文献   

15.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传统风貌区遗产碎片化及历史文脉中断的普遍现象,从强调遗产载体"物质-价值"关联的文化景观视角出发,以重庆市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传统风貌区为例,借助历史档案调查和实地考证,回溯再现传统风貌区近百年的时空变迁过程,厘清文化价值层积演化的内在规律,发掘物质空间与地域人文信息,剖析其文化景观构成要素,最终从价值体系构...  相似文献   

17.
对历史文化村镇的景观环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历史文化村镇的宏观景观环境满足的是人们“安居乐业”的生存需要,表现为村镇整体的山水环境景观和农业景观;中观环境着重营造的是人们“安身立命”的空间场所感,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承载了历史文化村镇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微观景观环境则包含私家庭院和房前屋后的景观,其营造要符合自然规律和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及礼制秩序,体现的是一种“心安理得”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8.
刘涛  蔺宝钢  程圩 《中国园林》2022,38(2):99-103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红色文化景观的价值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过程中需进一步突显.从文化景观理论视角,以陕西省3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红色文化景观游客感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正相关性,并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忠诚度;感知质量与整体形象是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且相互影响;感知质量包括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