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根据垂线监测成果,研究了锦屏一级水电站拱坝蓄水期的变形分布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并与类似工程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价了锦屏一级水电站拱坝在蓄水期的工作性状。综合分析认为:锦屏一级水电站拱坝垂线监测成果规律性较好,拱坝变形基本处于正常状态,但左岸1 730 m高程以上存在轻微扭转变形。锦屏一级水电站拱坝垂线监测成果对其他特高拱坝垂线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华桥水电站为澜沧江上游第六梯级,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且分布有多处大型滑坡体,距离枢纽和居民区较近,水库蓄水后滑坡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滑移迹象。本文以拉古滑坡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前期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利用阵列式位移计和测斜仪监测分析Ⅰ区潜在滑动带,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下限解法对该滑坡体在蓄水前和蓄水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I区中部沿覆盖层局部剪出及中部至底部沿基覆界线剪出两种滑动模式安全裕度小,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存在局部蠕滑变形的可能,与实际监测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
2013年7月18日23时,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顺利蓄至死水位EL.1 800米,枢纽工程运行正常,库岸基本稳定,标志着锦屏一级水电站第二阶段蓄水取得成功。锦屏一级水电站第二阶段蓄水期间,大坝变形、渗流渗压、应力应变无异常变化,各项指标均在设计控制指标范围内,枢纽工程运行正常,库岸基本稳定。监测成果表明,锦屏一级大坝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防止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对某水电站的滑坡体进行了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改造,采用GNSS技术对滑坡体稳定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以便定时或随时了解滑坡体的稳定运行状况。GNSS监测系统建设工作主要包括GNSS基站和测点建设、组网工作、系统安装及调试、数据解算和成果展示等工作,可实现监测成果展示、分析、异常报警以及信息推送等功能。通过对滑坡体区域内布置的7个GNSS监测点的表面变形数据和变化速率进行统计,对影响滑坡体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GNSS技术克服了人工在冬季极寒、积雪天气条件下无法观测滑坡体表面变形的不足,真正实现了全天候、智能化、无人值守的监测目的,对确保渠道边坡安全和建设智慧电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锦屏一级水电站为世界最高的双曲拱坝,为了保证坝体的安全运行,以库区谷幅伸缩变形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谷幅在前期开挖阶段、初期蓄水阶段和长期蓄水阶段的伸缩变形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前期开挖阶段,谷幅处于收缩变形加速期,变形速率在每月-0.65mm左右,变形量达到40mm;初期蓄水阶段,谷幅的收缩变形速率在每月-0.5 mm左右,变形速率有减小的趋势;长期蓄水阶段,库区蓄水水位在1 880m-1 800m-1 880m之间循环了4个周期,从前2个周期可以看出库区谷幅的伸缩变形与水位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滞后特征;随着蓄水时间的增长,谷幅逐渐只产生微量的收缩-拉伸变形。分析谷幅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发现,在前期开挖阶段谷幅变形主要由开挖后的卸荷回弹造成,后期蓄水阶段谷幅伸缩变形主要由左岸坡体的结构变形所产生。  相似文献   

6.
郑敬罕 《水利科技》2012,(1):40-42,51
万安溪水库蓄水后,引起地质环境变化,导致岸坡表层岩土体变形位移,形成库区坝前右岸滑坡体。该文根据勘察、试验和变形监测成果,分析滑坡成因和形成机制,进行滑坡体工程地质定性分析和稳定计算,并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能实时监测大岗山水电站库区新华滑坡的稳定情况,开展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设计工作。首先结合该滑坡体地质条件及稳定性情况,论证了实施监测的必要性。将常规监测方法和GNSS自动化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介绍了自动化系统的组成构架以及各子系统的功能与联系。提出了基准点检验的方法,仪器安装、埋设的技术要求和变形测点的观测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在大华桥水电站坝址上游约20km范围库区内分布着大华、拉古和沧江桥3个较大型滑坡体,对水电站顺利施工及后期蓄水安全运行影响重大。因此,在库区三大滑坡体布置了深部变形测斜孔,对滑坡体深部位移变化进行连续监测。根据监测成果确定滑动面的具体位置,并跟踪分析滑坡体的变形规律[1-2],为指导滑坡体的综合治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边坡稳定性评价是边坡施工期的关键问题之一,单一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充分性和不完善性。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地质条件复杂,边坡稳定性问题突出。分析了左岸边坡岩体变形破坏机理和失稳模式,计算了各种失稳模式的安全稳定系数,结合多种监测成果以及参考几个典型人工岩石边坡失稳及监测结果,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岩石高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左岸边坡目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边坡支护设计基本满足边坡稳定性要求。并提出了边坡安全监测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家峡水电站坝前滑坡蓄水前后的变形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家峡水电站坝前滑坡在蓄水前后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其危害是剧滑形成的坝前涌浪对大坝安全带来影响.本文通过对电站坝前滑坡体的勘察及变形监测资料分析,对滑坡的复活和蠕变特性进行了探讨,采用Sarma法对滑坡在水库蓄水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认为:滑坡在水库运行期处于极限平衡和缓慢的蠕滑状态,整体失稳产生剧滑的可能性不大.这对李家峡工程后期处理和正常运行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赋存环境直接决定滑坡的稳定性,其中库水位涨落、暴雨及地震作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干海子滑坡体位于溪洛渡水电站库区,水库调度过程中滑坡体的稳定性是保障溪洛渡水电工程健康运营的关键。根据干海子滑坡体现场变形监测资料,运用二维极限平衡分析法,开展了滑坡体在水电站建设期、蓄水期及运营期的稳定性分析;并评价了赋存环境对干海子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以确定可能的破坏模式、规模和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前缘滑坡体安全系数明显小于整体滑坡体和中部滑坡体,蓄水期间随着库水位的上升,滑坡体的安全系数减小,导致前缘塌岸的风险增加;在一个运行周期内,滑坡体的最不稳定条件为库水位下降且遇到暴雨时;当有地震作用时,前缘滑坡体失稳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研究成果对滑坡体的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的评价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坪滑坡体是清江隔河岩水库库岸大型滑坡体之一,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滑坡。为了监测水库蓄水前后该滑坡体的稳定性状态,通过在滑坡体上埋设钻孔倾斜仪和布设外部变形监测网点等监测手段来进行现场观测。监测成果表明:水库蓄水初期诱发地震导了(墓坪)徐家台次级滑坡体的剧烈变形,对滑坡体整体稳定性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春旭 《大坝与安全》2021,(4):58-61,70
大华滑坡体位于大华桥水电站库区内,水库蓄水后该滑坡体是否还能维持原有状态对库区安全有重大意义.边坡变形作为边坡稳定直接判定条件,是边坡安全监测的重点.笔者介绍了一种利用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的阵列位移传感器测试边坡变形的新方法,变形监测传感器可以放置在一个钻孔或嵌入结构内,具有精度高、功耗低、自动实时采集和无线传输数据等优点,可用于铁路、公路、基坑和水利枢纽工程边坡的变形监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初次蓄水对瀑布沟库首拉裂体影响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期监测成果表明,瀑布沟电站库首右岸拉裂变形体支护结构荷载变化正常,坡体位移较小,蓄水前处于稳定状态。初次蓄水对瀑布沟库首右岸拉裂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依据蓄水期间拉裂体宏观变形现象和监测资料,运用比较法、作图法和特征值统计法等对拉裂体支护结构荷载变化和变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后认为:受蓄水影响较大的是强卸荷底界限以上的岩体,坡体主要的变形方式为浅表松动带蠕滑变形;坡体位移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地表累计合位移 10 ~ 20 mm ,最大平均位移速率为 0.10mm/d ;蓄水使水位高程以下的锚索荷载产生了明显的减小,最大减小量 70.0 kN 。从初次蓄水后连续的监测成果分析,瀑布沟库首右岸拉裂体目前仍处于整体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5.
墓坪滑坡体是清江隔河岩水库库岸大型滑坡体之一,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滑坡。为了监测水库蓄水前后该滑坡体的稳定性状态,通过在滑坡体上埋设钻孔倾斜仪和布设外部变形监测网点等监测手段来进行现场现测。监测成果表明:水库蓄水初期诱发地震导致了(墓坪)徐家台次级滑坡体的剧烈变形,对滑坡体整体稳定性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茅坪与新滩滑坡体变形机理类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清江茅坪典型滑坡体稳定性,基于失稳前长江新滩滑坡实测曲线进行了滑坡体变形分析。清江隔河岩水库库岸茅坪滑坡体约有2350×104m3, 是由十分复杂的物质构成的典型滑坡体,而水库蓄水直接影响了滑坡体的稳定性;后部白岩底部采煤造成陡壁崩塌,又对滑坡体产生了巨大加载效应。通过监测茅坪滑坡体变形过程,类比长江新滩滑坡体在破坏前几个阶段的变形特征,为预测茅坪滑坡体破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深部变形在水库蓄水前后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进入运行期后变形仍未收敛,需持续关注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通过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运行期深部变形各种监测成果的历年变形值进行比较,分析了左岸边坡运行期的变形规律和变形收敛情况,评价了左岸边坡的稳定性;针对石墨杆收敛计与谷幅变形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谷幅和石墨杆观测的可靠性,论证了谷幅和石墨杆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左岸边坡变形虽未收敛,但变形速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景顺 《四川水力发电》2013,32(4):85-86,90
硗碛水电站库区广泛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成因类型复杂,厚度为数米~数十米不等。水库蓄水后,正常蓄水位以上产生蠕滑变形的库岸有21处,规模和工程危害均较大。通过总结库区不同成因堆积体库岸的蠕滑变形特征,分析了水库蓄水过程、水库运行方式及土体细粒含量等因素对库岸蠕滑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边坡的开挖高度达到530 m,断层发育,岩体卸荷深度大,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边坡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稳定性问题突出。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边坡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左岸高边坡的应力、位移、稳定性等变化情况,并与实际监测情况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边坡除局部出现拉应力集中现象外,其余基本处于三向受压状态,边坡变形主要为指向临空面的向下变形与卸载回弹变形,除部分块体外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较好;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合理的开挖支护程序。  相似文献   

20.
阿墨江三江口水电站坝前右岸发育一规模较大的1号古滑坡体。依据野外勘察、试验成果,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1号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水库畜水后,在正常蓄水及各种不利工况条件下,滑坡体总体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三江口水电站已于2010年7月下闸蓄水,2010年9月3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变形监测结果表明,1号滑坡总体位移量并不大,且主要集中在2010年,2011年以来已趋于稳定,鉴于滑坡体距枢纽区大坝较近,仍应重视监测、预警,加强巡视、观察,消除人为活动对滑坡的不利影响,加强库水位的运行控制,避免水位骤降或暴涨暴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