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花粉萌发生长与分枝式花粉管形成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半薄切片法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对银杏(Ginkgo bilobaL.)花粉管的体内萌发与生长以及花粉的离体培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银杏花粉粒通过传粉滴收缩后到达胚珠珠孔处,并经珠孔道进入贮粉室内停留,约7 d后花粉粒开始萌发;(2)贮粉室内的花粉最初萌发出的花粉管与花粉粒的四细胞轴几乎垂直,表现出明显的侧向萌发特征。初始花粉管在贮粉室内的生长方向无规律,有的通过一定的贮粉室空间向较远的珠心组织细胞间隙生长,有的直接进到较近的珠心组织细胞间隙,花粉管的生长不损伤珠心组织细胞;(3)花粉离体培养过程中会迅速发生水合作用,花粉粒由船形变为圆球形。48 h后花粉外壁脱落,管细胞膨大,花粉管自管细胞膨大处萌发。随着花粉管的生长,管细胞核移动进入花粉管内,而生殖细胞仍留在花粉粒内。伸长的花粉管可分为淀粉粒区和透明区,花粉管末端易形成多种类型的分枝。花粉管内原生质呈喷泉状流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裸子植物青扦花粉为材料,运用非损伤、选择性电极技术探究了花粉水合、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的钾离子流,以及抑制剂处理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钾离子通道抑制剂BaCl2和TEA(氯化四乙胺)处理推迟花粉萌发;(2)BaCl2和TEA处理后,青扦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均受到抑制;(3)选择性电极检测结果显示对照花粉不同发育时期钾离子均内流,即花粉水合、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均需大量的钾离子.BaCl2和TEA处理后,花粉的钾离子流动态也随之发生改变.培养3~9 h,钾离子呈明显的外流,12~21 h钾离子内、外流基本平衡,24 h钾离子内流.抑制剂处理导致的钾离子流的紊乱使得花粉不能正常萌发、花粉管不能正常生长.因而,钾离子在青扦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秦冠'苹果花粉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组分以及温度对苹果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蔗糖和硼酸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苹果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起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质量浓度时则起抑制作用.秦冠苹果花粉最适的培养基为20%蔗糖和0.01%硼酸,花粉的萌发率可以达到60%.在此基础上,以Alexa Fluor 488phalloidin作为肌动蛋白微丝的探针,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了苹果花粉萌发过程中微丝骨架的分布变化动态;(2)在未水合的苹果花粉粒中,均匀分布着短小弯曲、颗粒环形微丝.在水合而未萌发的的花粉中,微丝呈网状分布在胞质中,萌发沟部分肌动蛋白束网络较致密,中央胞质部分较疏松.花粉萌发后,微丝转变为平行排列,向花粉管伸长的方向延伸聚集,与花粉管纵向平行排列;(3)生长异常的花粉管内其微丝状态也异常.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微丝抑制剂(latrunculin b,LATB)处理青秆花粉管后,对其微丝骨架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ATB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青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应用荧光探针FITC-鬼笔环肽标记花粉管中的微丝,发现用正常培养基培养的花粉管中,柬状的F—actin以与花粉管长轴平行的方向排列,从花粉管基部一直延伸到花粉管亚顶端,而LATB处理导致微丝的解聚。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LATB处理使花粉管顶端的透明区消失,顸端区域被一些空泡、脂粒等占据,线粒体膜破裂,高尔基体片层断裂成泡状结构以至解体。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微丝抑制剂LATB通过破坏花粉管微丝的组装和超微结构影响青秆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因此微丝在青扦花粉萌发、花粉管极性生长模式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微丝抑制刺(latrunculin b,LATB)处理青杄花粉管后,对其微丝骨架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ATB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青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应用荧光探针FTTC-鬼笔环肽标记花粉管中的微丝,发现用正常培养基培养的花粉管中,束状的F-actin以与花粉管长轴平行的方向排列,从花粉管基部一直延伸到花粉管亚顶端,而LATB处理导致微丝的解聚.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LATB处理使花粉管顶端的透明区消失,顶端区域被一些空泡、脂粒等占据,线粒体膜破裂,高尔基体片层断裂成泡状结构以至解体.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微丝抑制荆LATB通过破坏花粉管微丝的组装和超微结构影响青秆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因此微丝在青秆花粉萌发、花粉管极性生长模式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硝酸甘油(glyceryl trinitrate或nitroglycerin,GTN)对于体外培养的三叉神经节星形胶质细胞损伤作用,为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纯化培养大鼠三叉神经节星形胶质细胞,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法鉴定。不同浓度的硝酸甘油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后,应用Alarm blue检测细胞活力,并筛选出可以影响细胞活力的适宜刺激的浓度;适宜刺激后用Fluo-3AM为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指示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各组星型胶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RT-PCR检测IL-1β、TNF-αmRNA表达。结果:GFAP免疫荧光法显示培养的星型胶质细胞阳性率达95%左右;0.55mmol/L、1.1mmol/L和2.2mmol/L三种浓度硝酸甘油刺激星型胶质细胞后活力明显降低(P〈0.05),但从细胞活力和形态上观察0.55mmol/L硝酸甘油刺激最佳;0.55mmol/L硝酸甘油刺激后细胞内钙略降低,IL-1β、TNF-αmRNA表达增高(P〈0.05)。结论:硝酸甘油对于体外培养的星型胶质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Ca2+通道抑制剂LaCl3处理“秦冠”苹果成熟花粉,观察其对花粉管生长以及细胞壁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较高浓度LaCl3处理花粉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花粉管发生弯曲,膨大,甚至出现多个花粉管萌发等现象。花粉管壁的成分也发生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生长的花粉管纤维素和胼胝质在细胞壁上呈均匀分布,其中胼胝质在顶端微弱分布。处理后,花粉管顶端纤维素荧光较对照明亮,胼胝质并未在花粉管顶端积累。运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酸性果胶质、酯化果胶和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均存在于正常生长的花粉管壁上。经过处理后,酸性果胶质和酯化果胶质在花粉管顶端积累,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明显增加。通过显微红外光谱( FTIR)技术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处理导致花粉管壁酸性果胶质和酯化果胶以及壁蛋白含量的增加。上述结果表明,LaCl3改变了细胞壁多糖和蛋白分布、含量以及细胞壁的延展性,从而引起花粉管生长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外源钙对花粉管胞吞/胞吐速率和细胞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花粉管生长调控的机制,本研究利用花粉管模型,结合超微结构观察测量花粉管的内径,壁厚,囊泡大小,首次定量分析了花粉管生长速度变化过程中的胞吞和胞吐速率变化。结果发现在0.01%外钙浓度下花粉管平均生长速率为(8.74±1.83)μm/min,胞吐速率9 043个/min,胞吞速率344 749个/min;在0.3%浓度下花粉管均生长速率为(3.47±0.93)μm/min,胞吐速率12 873个/min,胞吞速率517 738个/min;这证明了花粉管生长速度与胞吞胞吐速率不成直接的正比关系。其次通过细胞壁成分的荧光标记观察,还发现在0.3%的外钙浓度下,花粉管细胞壁中胼胝质明显增加,顶端生长点细胞壁内纤维素和酸性果胶略有增多。这表明细胞壁成分的变化对于花粉管生长速度的调节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枯草芽孢杆菌萌发后孢子响应甲醛胁迫过程的生理反应及其耐受甲醛机理,利用激光光镊拉曼光谱(LTRS)系统研究不同浓度甲醛胁迫萌发后孢子2 h的响应过程。结果显示,营养细胞和萌发后孢子对甲醛都具有耐受能力,但萌发后孢子对不同浓度甲醛胁迫产生的生理响应效应不同;当萌发后孢子在不含甲醛的培养基中生长时,与生物大分子相应的特征峰强度增加先经历0~0.5 h的延缓期,接着1.5~2.0 h是一个快速上升的过程;当分别用0.4,0.8和1.0 mmol/L甲醛胁迫萌发后孢子时,相应特征峰强度都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峰强下降的时间拐点分别是1.5,1.0和0.5 h。光谱分析结果表明,0.4 mmol/L甲醛的胁迫会对细胞造成轻度伤害;0.8 mmol/L甲醛胁迫会抑制孢子DNA的复制,造成膜脂碳氢链断裂;1.0 mmol/L甲醛胁迫时,细胞在0.5 h内对甲醛产生了剧烈的胁迫响应,导致生物大分子含量在0.5~2.0 h内严重下降,细胞受到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10.
月光宝盒     
爵床科孩儿草属花粉. 花粉,本身就是植物繁殖、遗传交流的要素. 花粉上一些结构多为了其更好的传播和萌发,如网状纹饰可减轻花粉重量,保障其传播的更远;花粉上薄壁位置就是萌发孔,保障花粉萌发时顺利破壁. 因为植物种类的区别,这些纹饰、萌发孔的数量与位置也千差万别,也就成为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花粉的传播需要借助外力,搭载风或者蜜蜂、蝴蝶和其它昆虫完成旅行,到达子房的柱头,萌发花粉管携带精子进入子房完成受精,受精卵(合子)发育成种子. 种子扩散出去,形成新的植株,生长、开花、结实,开始新的生命轮回,去往下一个梦开始的旅程,去进行下一次的轮回. 旅程与轮回,不就是生命的意义吗?  相似文献   

11.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不同种类氨基酸对尿结石主要成分一水草酸钙(COM)晶体生长的影响,这些氨基酸分别为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中性氨基酸苯丙氨酸及碱性氨基酸组氨酸.结果表明:氨基酸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影响草酸钙的结晶.酸性氨基酸在抑制COM成核的同时促进其生长;碱性的组氨酸在0.01 mmol/L~0.1 mmol/L浓度区间内抑制成核,而在0.1 mmol/L~1.0 mmol/L区间则促进COM成核;中性的苯丙氨酸在0.01 mmol/L~0.1 mmol/L区间抑制COM的生长,而在0.1 mmol/L~1.0 mmol/L区间抑制COM的成核.研究氨基酸对含钙尿石晶体生长的影响,对探索氨基酸及富含酸性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在尿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合成肽在尿石治疗的潜在应用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以来,人们相继在被子植物几个种的三细胞花粉中发现两个精子与营养核紧密连结,并在花粉管中一直保持这一结构。Dumas等(1984)将此结构称为“雄性生殖单位”(male germ unit)。对具二细胞型花粉的植物来讲,精子在花粉管中形成,最近在朱顶红、矮牵牛和木番茄等少数植物的花粉管中发现与三细胞型花粉一样存在雄性生殖单位。这一结构的发现对深入研究双受精作用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雄性生殖单位在被子植物中是否普遍存在需要研究更多的植物来确定。本工作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体内生长的花粉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二细胞型花粉的植物同样  相似文献   

13.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并同时定位了Ca2+及分泌囊泡在青杄花粉管内的空间分布模式与对应关系。利用钙离子特异性荧光探针Fluo-3及分泌囊泡动态变化的指示性染料FM4-64对正在生长的花粉管进行的双重标记显示,青杄花粉管细胞质内Ca2+从距顶端40~50μm处呈现典型梯度分布,花粉管顶端浓度最高;FM4-64荧光染料主要分布在花粉管质膜周围及花粉管顶端大约15~20μm的地方,而亚顶端区荧光较弱;在正在改变生长方向的花粉管中,FM4-64荧光主要集中在弯曲部位。对二者及与Rop GTPases在花粉管内的空间分布及与功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比较0.3%细胞外钙浓度下生长的和正常培养基下生长的百合花粉管中F4-64荧光波动特性,研究花粉管顶端FM4-64波动机制.结果发现在0.3%外钙浓度下,花粉管中FM4-64波动平均频率减少为对照花粉管的38%,几乎等于花粉管生长速度减少的值;FM4-64波动的平均振幅增大为对照花粉管中的1.84倍,接近于囊泡...  相似文献   

15.
自六十年代发现钙调素(Calmodulin,CaM)之后,与此有关的Ca~(++)的研究受到很大的注意。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Ca~(++)在植物体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大量元素,而是参与调节植物体内许多生理过程的代埘和发育的主要调节物。有报道认为花粉管的生长被Ca~(++)所促进,花粉管到达胚珠的向性生长可能是从柱头到胚珠钙含量徒度的反应。本实验用甘蓝油菜为材料,用焦锑酸钾沉淀技术,对花粉管生长途径的细胞进行钙离子定位,并结合细胞结构研究花粉管在雌蕊中的生长与Ca~(++)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是沙生根寄生植物。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对种子经外源信号物质氟草敏(Norflurazon)、2,6-二甲氧基对苯醌(DMBQ)处理后萌发产生的类胚根状体、初生吸器的细胞形态;Ca2+浓度、囊泡运输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肉苁蓉种子萌发产生的类胚根状体顶部的细胞为多面体,细胞小,排列紧密,内含物较多,中部大多为长方形薄壁细胞,内含物少;经DMBQ处理后类胚根状体细胞的钙离子浓度升高,囊泡运输加强。研究结果为揭示外源信号物质对肉苁蓉寄生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以青杄花粉为供试材料,研究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 butyric acid,GABA)合成抑制剂3?MP对线粒体活动规律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分布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线粒体的活动规律为由花粉管基部移动到亚顶端后随即发生回流,并主要集中在花粉管的顶端和亚顶端;3?MP处理后,线粒体前移并充满整个花粉管的膨胀区,同时花粉管中快速移动线粒体的比例也逐渐减少.此外,正常条件下,花粉管的顶端区域存在一个以顶端为基础的陡峭的ROS梯度;用3?MP处理后,ROS由花粉管顶端扩散至整个膨胀区.这些结果丰富了GABA影响裸子植物花粉极性生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优化ALA-PDT对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本文通过不同浓度的ALA与不同用药时间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KC)PDT的生物效应研究,观察PpⅨ荧光强度及KC凋亡和生长周期的影响,优化ALA最佳药物浓度和用药时间,探讨ALA-PDT抑制银屑病KC异常增生的可行性和最佳效果.方法:将新鲜包皮组织经两次酶消化法进行KC分离与培养,分设KC对照组、单纯ALA组、单纯照光组及0.1、0.6、1.2、1.8、3.6mmol/L ALA五个浓度组,经0.5、1、3、5h四个避光孵育时间后PDT.FCM、酶标仪、荧光显微镜检测KC中PpⅨ荧光强度,确定ALA最佳药物浓度和最佳用药时间;Hoechst33342 / PI双染法和Annexin V / PI双染法检测KC凋亡率和对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 0.6mmol/L ALA(用药1h)-PDT组为最佳药物浓度和最佳用药时间, 显示PpⅨ荧光强度表达与KC凋亡率最高,能明显抑制S期与G2期的细胞增值,使细胞增殖指数降为最低,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0.6mmol/L ALA(用药1h)-PDT能明显抑制KC增殖,优化后的ALA-PDT更迅速有效地促进人KC凋亡.  相似文献   

19.
以对碳化硅表面有选择性的脂肪酸作为捕收剂,采用泡沫浮选分离方法来分离回收硅片线锯砂浆中的和碳化硅粉。研究了捕收剂浓度、起泡剂浓度、浮选溶液的温度及pH值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当浮选溶液中捕收浓度为0.315mol/L,起泡剂浓度为0.18mol/L,温度为70℃,pH值为4.5时,分离效果最佳:浮起产物中碳化粉质量分数为99.3%,沉淀产物中硅粉质量分数为95.9%。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有创检测血糖的问题,文中对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使用ABB公司的TALYS ASP531近红外光谱仪测得葡萄糖溶液的光谱,建模波段选取5 500~6 500 cm -1,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光谱数据与对应浓度之间的校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83 99,校正均方根偏差为1.023 26 mmol·L -1,误差分布为-1.3~1.7 mmol·L -1,证明了近红外无创检测人体血糖浓度的可行性,为近红外血糖检测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