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变角扫描荧光光谱法是一种新的荧光分析方法,它是在三维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的基础上,根据研究者所设计的扫描途径,用计算机控制仪器,对试样进行扫描测试获得特征荧光光谱。用此方法对有代表性的煤、石油、天然气样品进行了测试,发现荧光图谱随着煤阶的增加和油气的演变,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光谱的特征比值(T5/T4)进行度量。考查此比值与煤阶Romax的相关关系,列出了两者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初步证明了此比值可以作为表示煤阶的另一个指标。此方法比较简捷,获取的富有特征的图谱及量值化指标,为研究煤、油、气等化石燃料演变提供了很好的判断依据。图2表2参6(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2.
三维荧光光谱指纹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我国某海域油气田的原油及其上方的海底沉积物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三维荧光光谱指纹技术在海洋油气化探领域,用于油/油、油/海底沉积物对比的油气地球化学研究、识别圈闭油气性质、圈闭评价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南黄海中部隆起及北部坳陷海域1.0~1.5m深度海底沉积物三维荧光特征,对油气渗漏类型及油气指示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区内共分析样品497件,主峰荧光强度介于56.8~1003.6之间,通过频率直方图法确定最大荧光强度标准化异常下限值为1.5,并据此识别出2个高置信度异常区及1个低置信度异常区。据w(T)/w(D)指标确定的异常范围与这3个异常区互为印证,说明异常区的划分较为可靠。研究区绝大多数样品主峰荧光强度出现在230nm、337.5~348nm的波长范围内,次峰强出现在248~260nm、357~361.5nm之间,表明沉积物中芳烃以萘系为主,次含量为菲和蒽及其衍生物,指示了原油信息。三维荧光主峰陡度K为0.21~0.94,生烃潜力指标R1介于1.44~8.05,由K-R标准图版判断异常区内有10个站位表现出异常属性,其中7个为凝析油,3个为轻质油。通过对比分析中部隆起和北部坳陷内烃源岩特征,表明该方法能部分地反映深部油气类型信息。  相似文献   

4.
应用三维荧光测试技术基本原理,在分析原油芳烃组分组成的基础上,根据主发射波长、主激发波长、荧光强度主峰尖度、主次峰荧光强度比值等参数,将东濮凹陷胡-庆油田原油划分为5类,烃源岩划分为3类,认为广泛分布于胡-庆油田二台阶不同断块带的原油是早期成烃旋回期间低成熟-成熟原油混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原油及含油岩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得出了准噶尔盆地原油的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值,并提出了用光谱指纹技术实现对钻井液添加剂的辅助识别方法以进一步区别真假油气显示。在地层原油性质判别、油源对比、录井异常显示等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此项技术的研究、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6.
三维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俊男 《录井工程》2005,16(2):5-10
该文简介了OFA-3DI三维荧光录井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三维荧光与二维荧光录井技术的区别,通过对轻、中、重质原油样品、常用有机添加剂样品、纯净水样的三维荧光图谱及参数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总结,阐述了三维荧光录井技术的技术特点,通过应用实例,初步建立了吐哈盆地三维荧光油气评价标准,获得了初步认识,认为该技术在识别真假显示、判别流体性质、求取含油饱和度、含油丰度、油源对比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资料应用及影响三维荧光录井技术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合油田实际提出了三维荧光录井技术的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柴油近红外光谱的独立分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新兴的多变量分析工具—独立分量分析(ICA)应用到石化行业中,分析柴油的十六烷值和密度、组分中芳烃含量与其近红外光谱之间的关系。ICA方法用于提取柴油近红外光谱数据矩阵的独立成分和相应的混合矩阵,再用BP神经网络对混合矩阵和十六烷值、芳烃含量以及密度进行回归分析,提出了新的柴油组分含量测定和特性分析的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神经网络回归(ICA-NNR)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独立分量数和网络中间隐层的神经元数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分别建立柴油组分含量测定模型和密度特性的关联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实测的柴油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的处理,测试样品集的标准方法测定值与所建模型预测值的相关性及相对误差均优于现行常用的PLS、PCR等方法。基于ICA-NNR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石化行业中油品的组分及物理特性分析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疏水缔合水溶性聚丙烯酰胺的溶液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流变学方法及扫描电镜,环境扫描电镜手段对疏水缔合聚烯酰胺和传统的超高分子量部分的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的条件下,前者的增粘能力远大于后者。其原因在于前者通过疏水缔合作用在溶液中形成了三维网络状结构。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放大倍数的条件下观察到的溶液结构具有一定的自相似性,说明该疏水缔合水溶必聚合物的溶液结构具有一定的分形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