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河油田高含水期厚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河油田厚油层发育,在目前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厚油层厚油层的内剩余油分布主要受井网完善程度,地层纵向渗透性,砂体沉积特征,微构造及区域地层压力因素控制,剩余油在井网不完善井区,纵向中低渗透层,注采状况较差的分流河道沉积间及沉积末端,微构造高部位及局部注水压力平衡区相对富集,在完善井网的基础上根据地层地质特征加强注采结构调整及注水合理调配,是双河油田油层挖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剩余油分布位置的研究问题日益突出。目前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沉积相研究方法、测井研究方法,检查井研究方法,动态分析研究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四维地震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濮城Es2段油藏为复杂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油藏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注采系统适应性差,应用测井资料,油层平面非均质性分析,沉积相分析,数值模拟及测井-沉积微相法,对该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采方法展开研究,剩余油挖潜措施实施后,增油效果十分明显,该研究对高含水期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濮城油田低渗油藏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亚段4-7砂组低渗油藏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地下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水运动情况,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指导部署油藏开发方案,从而提高油藏的注水开发采收率,为如何高效开发该类型油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江汉油田开发后期,如何在高含水区寻找剩余油的几种思路,即通过构造精细解释挖掘断层附近、微构造高点剩余油;通过老井复查、小层精细对比、砂岩追踪挖掘零线附近、油砂体边部剩余油;通过沉积微相分析、油藏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监测等手段挖掘井间、层间及层内剩余油。  相似文献   

6.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多学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十二块油藏为解剖对象,探索了一套高含水期含水期剩余 油分布的多学科研方法。以储层地质学,地质统计学和油藏工程等为理论基础,采取由点到面,静动结合,多学科协同的研究方法,应用虚拟井预测方法研究了单井剩余油分布特征,分微相建立了不同的水淹模式;根据正演井同分形克里格方晨均质概念模型与示踪剂方法的有机结合很好地指示了井间剩余油分布情况;应用动态综合分析法,物质平稳地,水驱特征曲线法  相似文献   

7.
从中、高含水期油藏的渗流特点出发。利用试井技术能求取地层径向渗流参效的特点。提出了研究剩余油分布的一种新方法.实现了井间剩余油的量化描述。应用该方法对太南油田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基本上摸清了太南油田目前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为该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喇嘛甸油田南块井网加密前后萨尔图油层的变化看出,低弯曲分流河道砂体的窄条带形状分布随着井网的加密变得更为明显,而且对差油层更需要分解成单砂体来认识。通过分层测试、水淹层解释等资料对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层剩余油分布状况作了分析,按其影响因素分为注采不完善、油层的变差部位或变差部位遮挡、油水升间油层连通异常、新钻遇的未水淹层四种类型。同时提出了对剩余油挖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非均质多层砂岩油田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以各种监测资料为依据,采用综合分析判断的方法,研究了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不同类型油层动用状况,搞清了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三次加密调整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微观渗流物理模拟技术,通过图像分析,观察了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分析了孔隙结构、注入速度等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了水驱后剩余油的微观分布特征及剩余油形成机理。水驱后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为连片状剩余油和分散型剩余油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喇、萨、杏油田高含水期稳产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从喇、萨、杏油田生产出发,以年产原油5000×10~4t为目标,分析研究了油田历年剩余可采储量、新井建成能力、产液量与液油比增长率、措施增产油量的边际成本等稳产条件和所采取的调整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吐哈油田中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吐哈油田3大主力油区目前处于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在剩余油分布研究中,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建立了精细的储层预测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结合硼中子寿命、RST储层饱和度、CHFR过套管电阻率等先进测井技术和保压密闭取心等多项新技术求取井点及层内剩余油饱和度,并运用数值模拟和综合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剩余油在层内、层间、平面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韵律层内纵向上水驱油特征相近,扫油厚度系数都很高,水淹后挖潜余地很小;纵向上物性较差、吸水状况差的层,平面上非均质较强的区域以及同井之间区域,是现阶段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也是今后挖潜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3.
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高高含水期裂缝性碳酸盐潜山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是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在分析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潜力区作了预测。剩余油的形成与储层层的储集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可分成微观和宏观两种,预测该油藏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岩块油水界面以上,远离主断层井区,井间油水界面低凹区,流动屏蔽层完整分布部位以下以及水淹带Ⅲ类储集层区。  相似文献   

14.
油藏进人高含水开发期以后,主力油层基本上水淹,由于构造、储层非均质性和井况影响形成的剩余油分布零散.针对高含水期多油层断块油藏的特点,在细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微构造研究、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研究,并建立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然后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采取不同的挖潜措施.研究成果应用于矿场生产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是油藏晚期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含水期油藏的渗流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试井技术能求取地层径向渗流参数的特点,结合油藏工程学有关原理,提出了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并在双河油田437块进行了精心的试井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及油水井试井资料的精细解释,研究了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剩余油富集带位于井间一定区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对于高含水开发后期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新认识,对老油田调整挖潜和三次采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油田三个加密井网试验区的资料分析,总结出了厚油层高效层存在的地质条件。并结合油田目前确定高效井的情况,对高效井的油层条件、开采条件、层系组合和井网部署进行了论证。对油田进一步寻找高效井将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确保大庆油田稳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Withthetargetofraisingeconomicbenefitandlower-ingthecapitalinvestmentandcostoftheal1production,acompletesetofprogramsandrelativetechnologiesforfur-thertappingtheoilreservepotentialinordertomaintainastableoilproductionasthecenterhavebeendeveloped.Thesekeytechnologieshaveresultedinpronouncedeffectinthestableoilfieldproduction.StabilizingOilProductionbyControllingWater-CutByananalysisofinformationsfromalloilfieldspro-ducedathighwater-cutstagebothathomeandabroad,itisrecognizedthatoil…  相似文献   

18.
注水开发后期下二门油田储层特征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赵跃华 《石油学报》1999,20(1):43-49
二门油田经过近20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由于该油田储层矿物及胶结物组分成熟度低,不稳定矿物和易溶解胶结物含量高,因此注入水的长期冲刷对储层物性及其它渗流特征参数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开发后期储层类型增多;孔隙和喉道的分布及组合配置关系更加多样化;大孔(喉)道与小孔(喉)道出现的频率和变化幅度在微观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相对渗透率参数变化范围加大且曲线类型更加复杂;油层润湿性、驱油效率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储层非均质性更为严重,开采难度加大,常规“控水稳油””措施受阻。成果采用对比井分析、室内岩心物模实验、测井解释、动态分析、电子探针、敏感性评价等技术对注水开发后期储层特征进行详细探讨,其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可在中国东部砂砾岩油藏储层评价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图象处理技术研究双河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图象处理技术并结合微观模型驱油试验,对双河油田剩余油形成机理、分布特征、组合关系及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与研究,为高含水后期剩余油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