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襄城凹陷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变迁等主要地质问题出发,结合烃及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用有机显微组分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有机岩石学研究等方法,对烃有机质丰度、类型,特别是生烃母质来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明了襄城凹陷核桃园组未熟油的判别标志和成因类型,探讨了未熟—低熟油藏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指出研究区勘探应以核二段为主要目的层,以寻找短距离运移聚集、自生自储的断鼻、岩性、裂隙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2.
以临清坳陷德南洼陷的低熟原油和烃源岩为例,探讨了半咸水-咸水沉积体系中低熟油的富硫大分子早期降解生烃机制。德南洼陷的低熟源岩以藻类微生物生源为主,原油和源岩的芳烃馏分均含有丰富的含硫化合物,它们对应的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具有非烃和沥青质含量高的特征,依据源岩的非烃演化、干酪根硫碳原子比(S/C)和芳烃馏分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与有机质转化率的关系,对硫与烃类生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硫的存在有利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低熟石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发现了大量低熟石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烃源岩具有高丰度低演化特点,主力生油层段是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上段(K1jf^上)的油页岩,该段油页岩处于低成熟阶段。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各含油构造的原油与K1jf^上烃源岩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对有机碳与产油潜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证实了油页岩的早期成烃现象。热压模拟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九佛堂组上段的油页岩为早期成烃的重要贡献层。在埋藏较浅、演化程度较低的中小型凹陷,油页岩发育区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图10表8参18  相似文献   

4.
断层——低熟油烃源岩排油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北盆地洪泽凹陷管镇次凹与顺河次凹阜宁组低熟油烃源岩(Ro〈0.7%)生油史与排油史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低熟油烃源岩相对于成熟烃源岩通常较难达到含油饱和度排油门限,但是只要低熟油烃源岩区断层发育,在断层作用下石油的初次运移可以发生,并形成工业性油藏。就石油初次运移机理而言,达到排油饱和度门限并不是必要条件,断层可以导致烃源岩在生油主带阶段之前的低熟阶段形成低熟油藏。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新近系暗色泥岩镜质体反射率R.为0.4%,是一套潜在的低熟烃源岩.该套泥岩不但具备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单层厚度大等生成低熟油必备的物质条件以及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和向烃类早期转化的沉积环境条件,而且其热演化程度正处于生成低熟油的高峰阶段.另外,从生烃机制上也能较好地解释该套烃源岩易于生成低熟油.这一发现有望为该区以后的勘探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襄城凹陷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襄城凹陷下第三系油气显示较为广泛,原油性质呈高密度、高黏度、高含硫、高含蜡的特点,为典型的未熟-低熟油。根据襄城凹陷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及烃源岩和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用有机显微组分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有机岩石学研究等方法,对源岩的沉积环境、烃源岩特征以及生烃母质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未熟-低熟油油藏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园组多为半咸水-咸水湖相和盐湖相沉积,属于还原-强还原环境; 形成未熟-低熟油的主要成烃母质是藻类,陆源有机质中的木栓质体、角质体和各种细菌;应以核二段为主要目的层,以寻找短距离运移、聚集及自生自储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溱潼凹陷低熟油中不同类型饱和烃生源标志物的分析认为,其生源构成具有多源复合型特征,高等植物和菌藻类微生物是该凹陷低熟油最重要的成烃母质,分别占生源构成的40%~70%和12%~40%.另外根据不同层位生油岩与低熟原油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研究区低熟油的主要油源。  相似文献   

8.
从致密油概念和形成条件入手,分析了陆东凹陷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特征以及致密储层分布状况。认为陆东凹陷具备致密油形成条件,参照致密油评价因素和标准,预测了致密油有利区,并利用小面元容积法初步计算了资源量。研究表明陆东凹陷致密油有较大勘探潜力,是辽河油田未来增储上产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9.
白音查干凹陷西洼低熟油特征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西洼白垩系低成熟原油主要见于埋深小于1000m的都红木组都一段,与同地区成熟油的芳烃和沥青质含量相似,但饱和烃含量低、非烃含量高.西洼白垩系低成熟原油的正构烷烃中奇偶优势明显,Pr/Ph值多小于0.6,Pr/nC18值大于2.37,C2920S/(20S+20R)值小于0.3,C29ββ/(ββ+αα)值小于0.35,C3122S/(22S+22R)值小于0.5;ααα-20RC27/C29、ααα-20RC28/C29比值及碳同位素特征均显示,凹陷内成熟原油与低成熟原油来自相同的油母质.低熟油成藏具有早生、早排、成藏期晚、运移距离短等特点,断裂是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低熟油气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前方滑塌浊积扇中.图5表3参5(赵广珍摘)  相似文献   

10.
以临清坳陷德南洼陷的低熟原油和烃源岩为例,探讨了半咸水-咸水沉积体系中低熟油的富硫大分子早期降解生烃机制。德南洼陷的低热源岩以藻类微生物生源为主,原油和源岩的芳烃馏分均含有丰富的含硫化合物,它们对应的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具有非烃和沥青质含量高的特征。依据源岩的非烃演化、干酪根硫碳原子比(S/C)和芳烃馏分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与有机质转化率的关系,对硫与烃类生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硫的存在有利于烃类的早期生成,富硫大分子早期降解生烃是一种重要的低熟油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富硫大分子早期降解生烃模式,富硫大分子降解生烃阶段的Ro值为0.21%~0.6%,生油的高峰位于0.35%~0.40%之间。  相似文献   

11.
查干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查干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原油属低密度、低粘度、低硫中蜡轻质油,具饱和烃含量高(占原油的80%~90%)、C27甾烷丰富等特点。该凹陷发育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和苏红图组一段两套烃源岩。甾烷ααα(20R)C27/C29比值,类异戊二烯烷烃Pr/Ph,Pr/nC17比值及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均显示原油与巴音戈壁组二段的白云质泥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而与苏红图组一段深灰色泥岩亲缘关系不明显。因此,查干凹陷的原油主要来自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的白云质泥岩。  相似文献   

12.
陆相盆地未成熟石油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陆相盆地未成熟石油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受海侵影响的大型湖盆、小型断陷湖盆和膏盐湖盆3种沉积环境。与沉积环境相对应,生油母质依次为藻类、与陆源植物有关的基质镜质体和膏盐环境保存的可溶沥青质及非烃类有机质。细菌改造作用有利于有机质向未成熟石油转化,热作用是未成熟石油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陆东凹陷交南断鼻九佛堂组重力流水下扇砂岩储集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流沉积与矿产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的关系是重力流沉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和地震资料解释的结果,对陆东凹陷交南断鼻九佛堂组重力流沉积的类型、平面展市等进行了研究。认为陆东凹陷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总体上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相泥页岩油源层,重力流沉积的水下扇砂岩夹于泥页岩中构成了好的储集层。重力流沉积的类型有碎屑流、高密度浊流和低密度浊流,平面分布为水下扇。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中扇和外扇亚相,中扇可分为中扇内缘沟道和外缘叶状体两个微相。中扇内缘沟道由碎屑流和高密度浊流组成,中扇外缘叶状体由高密度浊流和低密度浊流组成。研究区内有63%的油层由叶状体砂岩组成,有32%的油层由沟道砂岩组成。叶状体砂岩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排驱压力低,是最好的储集层;沟道砂岩次之。水下扇砂岩储集物性不受泥质含量影响,但受碳酸盐胶结物影响明显。得出的结论对该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大民屯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北角,北部第三系沙河街组3段中下部及前第三系潜山赋存大量的高蜡原油,中部为混合油分布区,南部为正常油.沙河街组3,段均为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达2.16%,丰富的有机质为高蜡油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除高等植物外,低等水生生物也是高蜡油的重要先体物质,多种先体物质并存,使得原油含蜡量骤增.大民屯凹陷沙河街组的二苯并噻吩与菲的比值都在1.0以下,表明该凹陷的沙河街组整体上形成于淡水弱氧化环境;北部长期处于低演化阶段,而中、南部演化程度相对较高.这种弱氧化、低成熟的环境是高蜡油得以保存的关键.大民屯凹陷高蜡油中,锥满烷系列含量丰富,说明微生物作用对高蜡油形成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板桥凹陷带油环凝析气藏类型和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板桥凹陷勘探实际和该凹陷天然气的成因、演化、生储组合和烃类相态特征,将该凹陷天然气藏划分为3种类型(自生自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下生上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新生古储型带油环凝析气藏)。总结了带油环凝析气藏的成藏条件,认为:气源丰富是板桥凹陷带油环凝析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特殊的地质背景决定了带油环凝析气的“赋存”状态;次生孔隙发育为带油环凝析气聚集提供了有效储集空间;高压是带油环凝析气运移和聚集的动力;大型构造背景为带油环凝析气的聚集提供了场所。  相似文献   

16.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拗陷中部,经近20年的勘探,已证实是个富含凝析气的凹陷。该凹陷分为5个二级构造带,沉积地层以第三系为主,主要烃源岩为始新统平湖组煤系。凝析气藏富集在凹陷的西部斜坡带和中央褶皱背科带南段,前者已发现2个油气田和3个含油气构造,凝析气产自平湖组砂岩;后者已发现4个含气构造,主要产气层为渐新统花港组中部砂岩。区内的油气富集主要受3个因素控制:①区域构造发展及局部构造形成期与生、排烃期在时空上的配合;②具有利的储盖组合;③在构造应力场中造成断层的封闭性和开启性。勘探证明,西湖凹陷必将成为我国海上的重要产气基地。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梨树凹陷泉头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松辽盆地梨树凹陷泉头组主要发育有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浅水湖和滨浅湖等沉积相,盆地的轻微振荡性升降使其沉积演化可分为 4个时期,早期 (泉一段)是断陷沉积向坳陷沉积转换的过渡时期;中期 (泉二段)由于盆地沉降速率大,河流冲积作用弱,发育了大规模的浅水湖,沉积环境由浅水湖、洪泛洼地和少量曲流河组成;晚期 (泉三段-泉四段中期)区域沉积变缓、河流作用再度增强,形成十分发育的储层段;末期 (泉四段晚期)受全盆地发展影响,松辽大湖盆形成雏形并开始扩展。泉头组的沉积演化经历了河流冲积平原沉积的完整沉积序列,代表了松辽盆地断坳转换时期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8.
二连盆地重质稠油藏成因及地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二连盆地重质稠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断陷结构、构造发育史、地层水系统、生油岩成熟度及油气运移史等多种因素控制.研究发现,二连盆地存在两种成因稠油:原生稠油和次生生物降解稠油;它们的形成机理和地质地化特征不同.原油的地化分析表明,蒙古林稠油藏为原生重质稠油藏;而吉尔嘎朗图凹陷西南斜坡区重质稠油藏是轻度-中度降解的低熟重质稠油藏,其产层物性与含油饱和度分析发现,它们是“先成藏后稠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黄口凹陷中生代生油层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口凹陷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分水岭组生油岩是凹陷内的主要油源岩,有机质丰度较同,母质类型较好,热演化程度高,曾有油所生成、运移、聚集过程。该凹陷中生界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影,张集--刘堤圈一带是中生界构造油气藏和中、新生界之间不整合油气藏的重点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20.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是辽河外围盆地中勘探程度最高、发现油藏最多的地区。通过原油样品的精细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陆西凹陷包1块和包14块原油的成熟度、生源输入和沉积环境特征。陆西凹陷包1块和包14块原油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Pr/Ph小于0.6;甾烷分布以C29甾烷为主;三环萜明显小于五环萜,三环萜/五环萜比值小于0.15,三环萜以C23为基峰,五环萜以C30为基峰,Ts/Tm在0.7~1.0左右,含有一定量的γ蜡烷。但二者也有一定差异,包14块成熟度略高;正构烷烃分布包1块多以C20为基峰,包14块多以C21为基峰;包1块C15-21/C22-28比值比包14块高;包1块具有较高的γ蜡烷指数,指示沉积时较强的盐度环境;包1块藿烷/甾烷比值较低,可能反映藻类比较发育和高盐度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