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玮  张硕新 《中国园林》2007,23(10):92-95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的主要类型,在维持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杨凌作为我国唯一的高新农业示范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示范性。通过对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绿地系统现状的分析,指出杨凌城市绿地在公园绿地、廊道绿地、绿地类型分布和绿地系统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将杨凌城市绿地建设与总体规划"一心两带三园四区"的布局模式相结合,指出对杨凌绿地系统进行"绿心 绿带 绿网"模式规划。在杨凌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使其保持自身"环境优美的生态农科城"特色,实现示范区内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浪  陈敏 《中国园林》2010,26(5):1-5
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实现"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的战略目标,通过对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总体规划的分析介绍,剖析了园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构思,重点阐述了中国2010上海世博园区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分类规划、植物多样性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世博园区绿地的规划建设促使上海绿地中心城区系统布局结构趋于完整,有效地连接了"一纵两横"中的"一纵"——"黄浦江"绿色滨水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3.
刘美海  赵会才 《中国园林》2005,21(12):41-44
分析了东营市湿地资源的优势及现状湿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东营市水系及绿地系统规划,提出构建合理完善的水系绿地系统,实施"湿地之城"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以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有效发挥为目标,在分析比较传统的绿地系统规划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探索了一套能够应对综合要求的,多方法集成、以"交互校正"为基本手段的绿地系统规划模式。该模式由5阶段构成一个网络,形成一套规划模式,它们是:对区域生态要素、灾害、景观及分布进行辩设,将高生态价值区域、高景观价值区域、发展高风险区域,组成绿地系统的宏观"线、块"体系;为绿地综合功能的发挥以及满足城市各类人群的各种生活状态对绿地的要求,空间系统化与等级系统化校正;为协调城市发展空间与绿地空间,使各类用地尽最大可能发挥综合效应,"田园城市"模式与"形态主义"模式参与校正空间安排,形成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空间关系;根据与人口或者面积相关的绿地类型、数量、服务范围、接近性、可达性、多样性等数量—空间相关指标,核定已经形成的绿化构架;考虑各阶段所关注的重点差异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问题、返回去进行多模式的协调校正,最后形成发挥综合功能的绿地系统。该模式是在安康绿地系统规划中形成,也以此为例对该模式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5.
6.
“西湖文化”是以西湖水利工程为核心,涵盖水利建设、风景营造、游赏组织及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因子的文化综合体,是中国水利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普遍性风景符号。结合《永乐大典》36个城市的西湖历史文献整理,围绕建设动因、选址、布局等关键因子统计,系统总结了在多元建设目标、城市水系组织、风景园林要素等方面的“西湖文化”生态智慧经验。并在分析相关典型城市西湖风景营建的基础上,提出西湖文化基于人与自然、社会共生互融的整体环境观和基于地域适应性的风景调和能力,对营造生态持续、人文健康的山水城市有着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秀晨  傅凡 《中国园林》2016,(12):44-47
生态功能区是指对区域性生态具有主导性、关键性和正面作用的地域,对于城市和区域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区域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一体化"和"建设北京副中心"两大战略的主体思路,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需要跨越以原有的行政区划为范围的模式,向区域化联动方向迈进。针对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和"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大重要战略,提出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和实施战略要实行区域联动,对风景园林专业进军生态修复领域具有战略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围绕肇庆市端州区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以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开发保护为基础.开展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产业的示范建设,从中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微小型生态城市发展与建设及其建筑形态、交通出行和规划设计等的"城市生态细胞——立体城市模式探索"论坛,6月13日上午在广西桂林召开。该论坛是桂林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合办的"2012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分论坛之一,由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主办。  相似文献   

10.
对于我来说,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模式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是一次古老中国文化的重生,是一个中国式梦想的实践。这一实践不仅仅体现在大尺度的区域规划,大都会的水文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也体现在小尺度,局部的和具体的方案上。"深入花园",便是我试图在现有都市与未来都市间埋下的一个新意盎然的伏笔。任何一个花园在与城市发生微妙的联系时,都应该不仅扮演温度与气候调节者的角色,更需要体现人类文明自古以来的意愿:花园,这个渺小的存在单元,恰恰涵盖整个世界。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说:"依托一个有意义的象征系统,通过累积并超越一定量的可衡量符号,即可加剧信息的传达。"正是如此,中华文明重生的信息将通过想象力渗透于每一个花园,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生物。"深入花园",不仅是一个供人观赏的花园,还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花园,更是汇聚成崭新的生态文明的一份子。也正是在这样的信念驱使下,让我欣然地参与武汉园博会,亲自感受这一中国式生态逻辑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