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辊轧机辊系间的轴向摩擦力对辊系轴承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辊轧机工作辊轴承和支承辊止推轴承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工作中所受的轴向载荷过大。工作辊与支承辊轴线的不平行引起其接触面的轴向相对滑动 ,由此产生轴向滑动摩擦力 ,使轧辊轴承最终失效。通过对辊系的分析 ,给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新的设计思路 ,对新轧机的设计和旧轧机的改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向锋  唐晓芳 《轧钢》1995,(2):55-57
1分离装置在轧机中的作用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我国带钢轧机已向四辊轧机结构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对于四辊轧机,两工作辊中间需设有轧辊的平衡与分离装置,以实现两工作辊的辊面分离,形成辊缝,确保轧机的正常轧制。同时可消除上工作辊与上支承辊之间、支承辊与轴承之间,压下螺丝与螺母之间的间隙,减小轧制过程中的冲击。这样既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与精度,同时也可避免轴承与压下装置因受冲击而损坏。目前现代轧机正向着高速、大型、高自动化方向发展,轧辊的平衡装置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弹性胶体分高装置的简单工…  相似文献   

3.
热轧板带类轧机支承辊使用工况相对恶劣,导致因辊身局部接触疲劳引起掉肉的这一失效形式较为常见。通过实践发现,热轧板带类轧机支承辊辊身局部接触疲劳主要发生在辊身边部,使很多热轧板带类轧线因支承辊辊身边部局部接触疲劳导致掉肉的这类异常事故频发。通过对某热轧板带轧线支承辊掉肉规律的梳理总结、辊身边部局部接触疲劳演变过程的探索、支承辊在机磨损量的跟踪、支承辊辊身硬度和加工硬化的跟踪,对支承辊辊身边部局部接触疲劳这一失效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此类失效形式的措施,旨在对同类型轧线支承辊的使用维护起到借鉴和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连轧机精轧支承辊辊面剥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连轧机精轧支承辊大面积剥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轧辊内部的缩孔、气泡及热处理不当是造成轧辊表面剥落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支承辊在工作条件下交变弯曲应力、接触应力的计算,揭示了导致支承辊辊面剥落的疲劳失效。  相似文献   

5.
《重型机械》2009,(4):5-5
据国资委报道:6月12日,中国二重生产的第一支5m轧机支承辊全部加工完毕,该支承辊直径2302mm、总长11226mm,交货重量226.4t,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支承辊,也是首支国产五米轧机支承辊。  相似文献   

6.
轧机微尺度可控辊系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笔者提出的轧机辊系微尺度行为可控理论框架下,经过对2200mm铝箔中轧机工作辊轴向力进行大量的在线测试,开发研制了2200mm铝箔中轧机微尺度可控辊系。该辊系具有工作辊和支承辊平行度调节、工作辊轴承座和机架窗口间安装间隙的控制、工作辊辊系空间自位、轴向力可视检测及热补偿等性能。在800-1550m/min不同轧制速度下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微量调整工作辊相对支承辊的交叉角可以改变作用于工作辊的轴向力大小,甚至改变其作用方向,将轴向力控制在轴承寿命允许限度之内;显著增加工作辊轴承座固有频率以改善其振动特性,证实了微尺度可控辊系理论框架的正确性,为根治长期困扰2200mm铝箔中轧机工作辊止推轴承(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短寿烧损和轧机被迫降速运行的病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铝板轧机支承辊轴承控温系统热电偶补偿导线的国产化,铝箔轧机支承轴承控温系统国产经,后者共进行两次改造,第一闪与某自动化仪表厂联合开发出电接点压力式温度计, 用于铝箔轧机该系统控制,第二次运用热电阻Cu50和动圈温度指示调节仪XCT_102组织控温系统,代替原设计妆点压力式温度计组成的控温系统,通过上述系统国产化,解决了进口铝板,箔轧机存在的隐患,使同正常而安全地运行。  相似文献   

8.
李守卫 《轧钢》2023,40(1):80-84
针对十八辊型轧机在实际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侧支撑系统稳定性差、背衬轴承消耗大、工作辊断裂、止推轴承损坏频繁等诸多问题,对十八辊轧机侧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工作辊和止推轴承的故障原因及影响轧机效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开发出新型侧支撑辊盒锁紧机构、侧支撑标定装置以及快速换辊装置等多项专有技术,最终获得了一种故障率大幅度降低的高稳定性、高效率的十八辊轧机,并在中冶南方印度不锈钢项目上得到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9.
改善中板板形及横向同板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双阶梯形支承辊改善板形和板凸度的基本原理,综合了M.D.Stone的解析法和K.N.Shohet的影响函数法,计算了四辊中板轧机—普通四辊和双阶梯形支承辊的弹性变形分布、轧件轧后断面分布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轧辊粗轧服役条件,本文采用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四辊轧机数值分析模型,再现了支承辊在服役过程中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了卸载曲线对辊身应力的影响,为支承辊设计合理的应力卸载曲线,实现支承辊寿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有色金属冷轧机支承辊制造精度(同轴度误差)以及支承辊用四列短圆柱轴承的精度等级对轧制成品尺寸公差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选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支承辊轴承内环磨削加工时易出现裂纹、烧伤、鱼鳞状、拉毛等缺陷,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NIPCO(NIP CONTROL的缩写,即辊缝控制)系统的基本元件是液压控制的NIPCO辊,在四重轧机上它取代传统的支承辊;在二个辊的滚光机上它作为工作辊。NIPCO辊在轧机上比传统的支承辊和工作辊承担更多的任务:用来产生轧制力,用作液压压下;宽度给定;局部平整度校正;取代轧辊轴承。这些特性使NIPCO辊在轧机上成为理想的执行元件,NIPCO系统则把具有特殊功能的NIPCO辊、轧辊轴承箱、液压压上系统、控制系统和软件组成了一个整体。本文就上述有关内容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14.
德国MDS公司最新研制的SCR(SPe-cialCrownRou)支承辊,特别适合于对薄带和箔材边部情况的改善,也可用于普通四辊轧机支承辊。SCR支承辊的结构是:在一辊轴上套装了一个轴套,该轴套端部内有一定锥度。通过辊轴芯部通入高压油于该锥度区,从而可以控制支承辊的辊型而达到控制工作辊的辊型。它可以起到普通四辊轧机采用弯曲工作辊和冷却控制工作辊而形成的辊型作用。在薄带或箔材的平直度控制方面还胜于普通四辊轧机。1994年MDS公司将SCR支承辊安装于德国的VAW铝公司的铝箔粗轧机上,该铝箔轧机的铝材人口厚0.7mm,箔卷重4600kg…  相似文献   

15.
饭带轧机支承辊采用油膜轴承可以提高轴承寿命、减小摩擦、增加轧机刚度。但油膜厚度是轧制速度、轧制压力、油的粘度(或温度)等因素的函数,油膜厚度变化引起辊缝变化造成厚度偏差,轧制速度影响尤为明显。在液压压下厚度自动控制系统中常采用油膜厚度补偿环节,一般为开环控制、将有关影响参数信号引入系统经运算转化为辊缝补偿量,自动调节  相似文献   

16.
余四建 《轧钢》1995,(2):50-51
1前言70年代中期武钢冷轧厂从德国引进的1700mm五机架冷轧机,以及单机架、双机架平整机共8个机架的支承辊全部采用油膜轴承。其型号分别为50”-72QC—H和46”-72PG-H,动压和静压同时配备在油膜轴承上。当转动速度低于设定的临界值时,静压润滑系统自动向轴承承载面送入70MPa的高压油,压力最高可达140MPa。当转动速度超过临界值时,静压停止而动压进行工作,动压保持在0.8~0.12MPa。工作油温保持在40~45℃报警油温为60℃。所有轧机均为四辊轧机,工作辊驱动。其极限转速,五机架…  相似文献   

17.
《锻压机械》2011,(5):5-5
近舀,鞍钢5米特大型轧机支承辊在二重经过多火次锻造后获成功,这是今年二重生产的第一支特大型支承辊。 鞍钢5米特大型轧机支承辊钢锭重量达到450吨,属二重研制的锭型最大的支承辊,是传统冶金产品升级换代的典型产品。二重精心安排、精密操作、精确锻制,在冶炼浇注成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在1990年10月3日《中国技术监督报》上公布的1990年国家质量奖中,太原重型机器厂生产的TZ牌ZYC160-1800轧辊油膜轴承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这是该厂自1988年以来荣获的国家级第三块优质产品金牌。油膜轴承主要用于轧制黑色和有色金属的板、带、箔材的可递轧机、冷热连轧机、中厚板轧机、棒材轧机等各类轧机上的工作辊或支承辊的承载轴承。它具有寿命长、耗能低、承载能力强、适应速度范围宽等特点。太原重型机器厂从五十年代末开始设计制造轧辊油膜轴承,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已生产了直径为φ260~φ1500的成  相似文献   

19.
针对首钢京唐2 250生产线R1粗轧机工作辊油膜轴承进水事故,通过对R1粗轧工作辊油膜轴承进行了拆装,分析了所有导致油膜轴承进水的因素分析,找出了油膜轴承进水的真正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漏水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新型轧机,它依靠由弹性流体动压油膜支承的支承辊来提供轧制力,克服了传统轧机在进行轧制时难以克服的板凸度问题,这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整个轧辊轧机的工作性能是有益的。在以上优点被证实的同时,进一步对其支承辊底座的稳定性进行探究,用能量稳定法证实了支承辊底座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