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BSTRAC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igure of St. Michael on top of the front façade of St. Michael’s Church, which is situated in the Mitte district of Berlin, Germany, formerly called Luisenstadt. Following a relational approach, according to which single elements only get an explicit and distinct meaning in connection to other elements, the contribution first. describes the site in which the figure of St. Michael is embedded and reconstructs its spatial iconicity. Second, it analyzes the statue as a polysemic and thus contested icon and shows how political, artistic, touristic, and religious meaning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and through the figure.  相似文献   

2.
王刚 《城市建筑》2013,(16):3-3
城市规划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公共利益发挥到最大化,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规划师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的绩效。本文就重点研究了城市空间的绩效和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3.
在地理学社会化和人文化的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概念界定基础上,重点对国内外关于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做系统回顾并进行对比,最后对新时期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李然 《华中建筑》2010,28(6):77-79
该文从斯德哥尔摩城市的发展历史出发,介绍了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绿楔相间的指状建设区域的发展模式以及未来大都市发展和城市内部发展策略,探讨了斯德哥尔摩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发展单元,总结和发掘了斯德哥尔摩给我国城市空间发展与建设所带来的几点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两个大型公共建筑方案设计出发点的介绍,论述了城市意识在当代建筑创作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与情感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使用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同时,还进行着不自觉的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因为城市是有情的,建筑是有情的,环境是有情的,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设计实践,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了解情感空间所蕴涵的内容,会使城市设计充满强烈的情感气息,会使人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组合空间”是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公共交通系统相叠合产生的空间集合和空间关系.基于间接协同效应视角对其定义、类型以及价值展开讨论,通过对上海正大广场、龙之梦购物中心及香港又一城的调研,比较研究不同类型的城市组合空间对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空间活力、出行方式及外部出行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结合人居环境中有关城市安全方面的问题,探讨城市绿地和开敞空间在几个不同的方面与城市安全之间的关系,对其的影响,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困惑与思索—关于城市开敞空间设计的随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军 《中国园林》2001,17(6):26-27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筑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也暴露出许多不足,文章就当前城市开敞空间建设中的几个令人困惑之处作了探讨,提出了注重功能,注重场所环境特征,平实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0.
欧洲巴洛克城市空间的源流与历史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毅刚  袁粤 《新建筑》2003,(2):68-71
巴洛克时期欧洲的城市空间类型发生了演变,广场成为独立的城市空间元素并被有意识地应用到城市规划中。在改造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欧洲传统城市之后,这种新类型的城市空间成为欧洲的三种传统城市空间之一。中国城市则没有相应的发展阶段,由于传统城市的建设思想、城市空间均不同,因此直接搬用国外规划理论已不可取,需要审视固有传统,寻求适合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如何避免以小汽车为导向的交通方式及其导致的以城市的低密度扩张为特征的城市蔓延现象,成为近年来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课题.TOD理论作为城市精明增长理念下重要的技术手段,被引入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以期通过两者的结合,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模式,促进城市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城市化和城市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改善了城市地面环境。并指出由于地下空间与地面建筑不同的特点,加强地下空间规划是十分必须的。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需求的规模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下空间开发需求规模预测的作用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的因素,并对规模预测的思路和预测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预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方面共同推动研究工作的进程,为今后合理有序地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靖  张伶伶  戴晓旭 《新建筑》2010,(5):123-125
通过对城市空间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构成城市空间的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内在关系。指出文化性是统一城市主客体、关联空间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逻辑纽带。论述基于文化差异性、开放性和主题性的城市空间构成、秩序和特色的建构方式,探讨城市区域空间文化性建构对我国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城市经济学的成本与收益角度,对市场经济下城市住区的景观绿地建设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琴  王丽娴 《安徽建筑》2009,16(6):8-9,26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公共空间环境品质下降问题,本文采用案例总结的研究手法,以空间结构为研究视点对其进行交通组织的便捷性和空间类型多样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指导 ,和经济发展目标有密切关系 ,也因此成为市政府关注的一项重要政府职能。当前 ,中国城市正经历着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的过程 ,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则已经基本完成 ,这些国家的城市发展的经验 ,尤其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城市规划的作用 ,也许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中的“文化线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靖  张伶伶  戴晓旭 《华中建筑》2010,28(7):148-150
对遗产保护领域的文化线路概念进行解读,分析其核心理念,并借鉴于城市线性空间文化性的表达过程中。指出依托城市自然线性条件、强化独特线性要素、延展历史轴线以及在线性空间中植入文化主题等方式,将城市线性空间塑造为阅读城市的独特"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19.
建筑营造中的材质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沪军 《新建筑》2004,(3):54-56
通过分析在建筑营造过程中各种秩序的转化与和谐,探求从材料的选择到创造性地运用对于建筑文化的意义。材质美学在营造中以材质的表现力来阐述建筑活动内在的人文价值。材质是建筑形式的物质载体,它与形体和自然秩序共同组构成具有精神力量的建筑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视野下的网络复合性城市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冒亚龙  何镜堂 《新建筑》2010,(3):112-115
研究数字技术对城市功能和形态的影响,意在预测数字技术时代的城市空间演变趋向,对城市规划与设计具有指导价值。运用综合分析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探讨了基于数字技术的城市空间理论以及城市空间的网络复合性演变。数字技术衍生的虚拟空间使城市空间的可达性最大化,通过节省时间、成本并提高效率的方式拓展物质空间,城市区位取决于数字区位与地理区位的综合作用,复合功能社区将成为数字时代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城市空间网络复合化必将体现与数字信息高速公路相对应的环形树状结构特征,演变为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的场所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