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市售A2B7型La-Mg-Ni系储氢合金作为负极材料,并分别以Y2O3、La2O3、ZnO和MgO作为添加剂制作AA1500型镍氢电池,并对其放电容量、充电态内阻、自放电、循环寿命和过充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添加Y2 O3和La2 O3的电池在0.2 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与未添加电池基本一致,而以MgO和ZnO...  相似文献   

2.
采用快淬法制备了不同镁含量的La-Mg-Ni系储氢合金,并研究了La-Mg-Ni系储氢合金的储氢特性.结果表明,La-Mg-Ni系储氢合金主要由LaNi5和LaNi3两相组成;随着镁含量的增加,储氢合金的吸放氢平台压力降低,吸氢量提高;与化学计量比储氢合金相比,非化学计量比的储氢合金平台压力提高;在1173 K热处理4...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剂覆盖熔炼的方法制备了La2Mg16Ni合金,并研究了该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及吸放氢过程中合金的相结构变化.用Ni取代La2Mg17合金中的部分Mg,可提高储氢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在温度高于553K时,所制备的储氢合金具有良好的吸放氢平台性能,其储氢容量可达到4.16%.  相似文献   

4.
《稀土信息》2013,(5):12
4月18日,包头三德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举行了"M合金制造部成立暨5100吨合金粉项目启动仪式"。M合金制造部主要生产A2B7型储氢合金粉。与传统的AB5型储氢合金相比,A2B7型储氢合金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性能优异、荷电保持  相似文献   

5.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热处理制备了一系列无镨钕稀土基AB5型贮氢合金,研究了Ce掺杂量对贮氢合金La1-xCex(NiCoMnAlCuSnFeB)5.1的相结构、吸放氢PCT曲线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结果表明,该系列贮氢合金均为CaCu5型六方结构,晶胞体积随Ce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由合金的吸放氢PCT曲线可知,随C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吸氢平台压升高而吸氢量减少.对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C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电化学容量减小而电化学稳定性则有所改善.在La1-xCex (NiCoMnAlCuSnFeB)5.1贮氢合金中,当Ce含量(原子分数)为0.15~0.23时,合金在0.2C的放电比容量为349.5~333.1mA·h/g,高倍率放电性能HRD7C为75.53,~73.21,,当合金电极的容量保持率Sn为80,时,合金电极的充放电循环次数为269~365次.  相似文献   

6.
稀土贮氢合金现状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华 《稀土信息》2006,(10):23-26
1.研发水平进一步提高 稀土贮氢合金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储氢材料,由于它们具有优异的吸放氢性能并兼顾其他功能材料的特点一直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作为负极材料广泛用于镍氢电池中,发展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La-Mg-Ni基储氢合金La0.73Ce0.18Mg0.09Ni3.20Al0.21Mn0.10Co0.60在Ni/MH二次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将合成的酞菁铁作为添加剂添到合金中,考察不同含量的酞菁铁对La-Mg-Ni基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紫外和红外图谱,可知合成出目标产物酞菁铁。添加酞菁铁后,合金的相结构没有变化。将不同含量的酞菁铁加入到储氢合金后,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变化不大,循环50次后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从62.6%提高到75.3%。合金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I0、极限电流密度IL均有较大幅度增加,抗腐蚀性能也有提高。表明酞菁铁有效改善了储氢合金电极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La-Mg-Ni基储氢合金La_(0.73)Ce_(0.18)Mg_(0.09)Ni_(3.20)Al_(0.21)Mn_(0.10)Co_(0.60)在Ni/MH二次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将合成的酞菁铁作为添加剂添加到合金中,考察不同含量的酞菁铁对La-Mg-Ni基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酞菁铁后,合金的相结构没有变化。将不同含量的酞菁铁加入到储氢合金后,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变化不大,循环50次后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从62.6%提高到75.3%,合金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I0、极限电流密度IL均有较大幅度增加,抗腐蚀性能也有提高,表明酞菁铁有效改善了储氢合金电极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安全性是矿用设备的基本要求,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是应用较广泛的新型动力电池。对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构成材料、反应机理等进行了介绍,试验对比分析了2种电池在过充电、过放电、热箱等安全性测试条件下的现象。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在部分安全性测试中存在燃烧或爆炸现象,并且在电池寿命中后期,其不安全性更加明显,同样测试条件下镍氢电池相对安全。锂离子电池目前不能满足矿用设备的安全性要求,镍氢电池是较适合的矿用电池。  相似文献   

10.
用双辊快淬法制备的AB3型稀土镁基贮氢合金,经X射线衍射和SEM分析表明,该贮氢合金具有纳米晶结构,由LaNi3相和LaNi4相组成.PCT测试曲线显示,贮氢合金具有合适的吸放氢平台.该贮氢合金具有比容量高、循环性能稳定的优异电性能,72 mA/g放电比容量达到369 mA·h/g,460次循环后720mA/g容量衰减仅为19.4%.  相似文献   

11.
柳玉磊  张震 《煤矿安全》2012,43(11):207-209
主要从防爆标准及防爆安全角度出发,对于矿用便携式设备如何安全选用电池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电池防爆安全性能及二次电池的本安处理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VRLA蓄电池的气体复合原理及结构,分析了高频开关电源智能管理对电池的影响,给出了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矿用电机车蓄电池的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了几种矿用电机车的蓄电池各自的优缺点,论证了锂离子蓄电池在矿用电机车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高功率型镍氢动力电池内阻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红  吴锋  王子冬  高飞 《矿冶》2010,19(1):57-61
使用6.5Ah/1.2V(国产)、8.5Ah/12V(国外)两种功率型镍氢动力电池作为内阻研究对象,不同内阻测试方法(DCR法、HPPC法、脉冲充放电法)的结果差异表明:HPPC方法内阻值高于Mccf方法,DCR方法内阻值在30%~70%的SOC状态时接近Mccf方法。DCR和HPPC方法能同时计算电池放电内阻和充电(再生)内阻,可以得到SOC范围较宽的电池内阻,Mccf方法由于定义限制,仅能计算出30%~70%SOC之间的充电内阻。作者建议:根据DCR和HPPC两种内阻测试方法的特点,采用中低倍率系列电流及高倍率大电流综合的方法确定电池内阻。  相似文献   

15.
MH-Ni电池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MH Ni电池原理、材料特性与电池性能的关系角度综述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通过与Cd Ni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比较 ,阐述MH Ni电池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并展望MH Ni电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磷酸铁锂电池用于煤矿蓄电池机车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海龙  邹甲  黄飞 《煤矿机械》2013,34(5):254-257
煤矿井下铅酸蓄电池电机车存在主要问题有:使用寿命短、维护量大、充电时释放氢气,在隔爆、安全性、充电快速性、性价比等方面分析了磷酸铁锂电池用于煤矿井下电机车的可行性,研究了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及设计方案,提出了一种性价比较高均衡充电策略:即先用大功率充电机对电池组统一大电流快速充电,再用均衡充电模块对各单节磷酸铁锂电池小电流补充充电;针对传统煤矿充电机采用可控硅整流存在效率低、散热不好、体积庞大、成本高、无法智能充电等缺点,大功率充电机采用1种基于三电平直流高频变换器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解决煤矿井下大容量镍氢电池的管理系统。本电池管理系统通过1个电控箱管理4个电池箱充放电,电控箱运用RS485总线和4个电池箱通讯,采集电池箱的状态参数。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提供直流12V电源。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绿色发展,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力争达到50%。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必然增加系统的平衡成本和容量成本。储能,尤其是电化学储能的发展是清洁能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的最佳技术支撑和有效解决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储能产业前景、目前发展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发展储能产业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措施建议,对国家能源集团如何进入储能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镉镍碱性蓄电池的使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维护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为碳源,采用原位聚合加碳化处理的方法 ,成功制备了碳包覆氧化锌负极材料。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表面的碳层厚度均匀,结构完整。延长碳化时间提高了碳层的石墨化度,升高碳化温度增加了碳层的缺陷。电化学测试考察了碳化时间和碳化温度对碳包覆氧化锌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当碳化时间由6h延长至10h,材料的电荷转移阻抗减小,初始放电容量由400mA·h/g提高到530mA·h/g,循环性能在8h时最好;当碳化温度由600℃提高至800℃,材料在700℃时的电荷转移阻抗最小,循环性能最优,8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7.8%,因此最佳的碳化条件为700℃碳化8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