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6):146-156
以我国GB 2760-2014和CODEX STAN 192-1995(2018年修订版)作为标准资料,采用逐级对比方法,分析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分类、食品添加剂功能分类、种类和数量、使用范围和限量标准的差异。发现我国和CAC在水产品分类上还存有差异,但涵盖基本水产制品种类;我国对水产品中添加剂使用要求较CAC严格,并且我国水产品添加剂限量指标中有95.9%的可比指标值已经达到或超过CAC标准的要求。通过梳理我国现行关于水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对比分析我国与CAC国际标准的异同,从促进产业发展、保护消费者安全及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联合使用情况并评估常用食品添加剂组合的摄入水平及其累积健康风险.方法 根据全球新产品数据库中我国食品中添加剂的联合使用情况、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以及2015-2019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结合2012年总膳食研究消费量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近年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会议讨论的3个重点议题与我国相应的标准及管理模式进行对比,进而分析我国标准管理的合理性、实用性以及存在问题.方法 收集、整理了 2013-2019年间CCFA关于食品类别01.1"乳和乳基饮料"的修订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次级食品添加剂)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它的使用直接关系着食品的性能与安全,因而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2015年5月24日正式实施的GB 2760-2014标准,可以直接反映出我国相关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重视。本文分别从概念、分类、编码、使用品种、范围和限量等方面对欧盟与中国食品添加剂的法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不足。欧盟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配套制度体系十分完善,其统一的食品添加剂清单、详细的添加剂清单编码、监管程序以及较为健全的监督机制,保障了食品的安全供应,从而保护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其他合法利益。这对于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相关原因,为完善管理政策提供背景情况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24个省、市、区的1 440家餐饮业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发现860家餐饮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160家餐饮业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共发现使用的食品添加剂1 985种(次),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275种(次),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171种(次)。在使用添加剂的餐饮业中,42.9%采购添加剂时未索取任何证明,84.8%未配备食品添加剂专用称量工具,94.0%未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71.4%未设置食品添加剂固定存放场所。结论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全适用于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餐饮业对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认识不足,以至于目前餐饮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应尽快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与标准,并加大培训与监管力度,严防餐饮业滥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6.
肉品工业中的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质检专家提出:标准亟待更新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共有6大类、22小类、1747种,这些都被列入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但问题是每年会不断产生新的添加剂,对这部分添加剂检测部门就缺乏相应的法规与技术手段去检测,例如今年出现的苏丹红、孔雀石绿就不在该标准中。目前我国在食品添加剂管理领域存在多重标准、多头管理等问题,超标添加、添加有害物质等现象的确存在。由于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暴露出了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领域。目前,婴幼儿食品中违规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依然存在。为建立合理的添加原则,保障产品的质量,减少因滥用食品添加剂所致的健康危害,国际组织和我国均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际和国内涉及婴幼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概况,并对我国婴幼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对我国婴幼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酿造》2013,(1):123
我国历来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和监督高度重视。自1995年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对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随后1996年颁布实施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002年颁布《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更加全面地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使食品添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我国含铁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标准差异。方法对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和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的含铁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使用范围、使用量以及各标准设置的理化指标、限量、标准发布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含铁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进行探讨。结果 GB14880-2012中规定了19种化合物可作为铁补充剂, GB 2760-2014中规定了7种含铁食品添加剂,目前已制定国家标准且现行有效的共14种,所有标准中均设置了理化指标,其中安全性项目主要是原料阴离子及重金属。重金属以铅和总砷的指标最有代表性。除了硫酸亚铁,所有亚铁类产品均设置了三价铁的相关项目控制产品质量。在重金属限量设置上,铅限量为1~10.0 mg/kg;总砷限量则在1.0~4.0 mg/kg之间。总汞限量,除了焦磷酸铁为3.0 mg/kg,其余均为1.0 mg/kg。结论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餐饮业食品与食品工业的食品分类有很大区别,在对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本身进行研究的同时,对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并且对其在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全方位应用于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充分发挥食品添加剂应有的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1~2013年我国出口水产品质量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我国2011~2013年水产品出口质量情况进行了分析,近3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基本保持稳定,出口金额稳中有升。目前我国出口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达到可控状态,品质不合格、微生物污染、药残超标、含非食用添加物成为近3年来出口水产品4大主要不合格原因。通过对美国、欧盟和日本3个中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国对我国水产品通报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快海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加强监管力度,实现全过程安全监控;提高出口企业自主意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海洋技术创新几点对策,为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水产品贸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山东省市场监管管理局(包括原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告,分析山东省食品安全总体情况,寻找食品安全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 方法 下载并汇总2019年度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公示数据和结果,并对抽检食品类别及不合格检验项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 结果 2019年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累计发布47期关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告,在共抽检的27429批次食品中检出不合格食品535批次,整体食品抽检合格率98.05%。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超标、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超标、理化指标不合格、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不合格率相对较高的前6个食品类别为油炸面制品、餐饮食品、蔬菜、水产品、冷冻饮品、水产制品。 结论 2019年度山东省食品安全整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微生物超标、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通过监督抽检可以基本全面掌握山东省食品安全总体情况,为山东省下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向提供数据依据;而通过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又可以向公众发出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加强全社会共同推进食品安全法治,对保障山东省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3-2014年辽宁省动物性水产干制品中山梨酸与苯甲酸的使用情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数据支持,促进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方法 从农贸市场、餐饮企业、大型综合超市等58个报验单位抽取了152批动物性水产干制品,产品类型主要为:鱿鱼丝、烤鱼片及各类鱼干等,依据GB/T23495-2009《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苯甲酸及山梨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52批次产品中山梨酸检出率为28.9%,其中有一批超出限量320%;苯甲酸检出率为9.87%。结论 部分预包装动物性水产干制品中存在山梨酸超限量使用的情况,而散装动物性水产干制品中存在违规使用苯甲酸的情况,应加强对山梨酸及苯甲酸的使用量及使用范围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水产及水产加工品专业委员会(CAC-CCFFP)第34届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议题和标准制定情况,总结了鱼露加工操作规范、生鲜及速冻扇贝柱加工操作规范、鲟鱼子酱加工操作规范、水产及水产加工品标准中食品添加剂规定以及组胺限量规定和抽样计划等国际标准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中国密切跟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进展,重点关注虾或对虾罐头中食品添加剂磷酸的最大使用限量、鲟鱼子酱加工操作规范、水产品中组胺的限量、抽样方案和操作规范,进一步完善中国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工作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山苍子精油与食品添加剂对水产品腐败菌的联合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山苍子精油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然后以腐败希瓦氏菌SM-R2、莓实假单胞菌SM-R1、摩拉维亚假单胞菌SM-T1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5种食品添加剂的抑菌活性;通过棋盘稀释法研究山苍子精油与聚赖氨酸及柠檬酸的联合抑菌效应。结果从山苍子精油中检测出16种单体化合物,且主要成分为柠檬醛,相对含量为62.7%;天然防腐剂聚赖氨酸和柠檬酸对3株受试腐败菌株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5、2 mg/mL;山苍子精油与聚赖氨酸联合抑菌时具有相加效应。结论将山苍子精油与聚赖氨酸联合使用具有相加效应,能有效扩大精油抑菌范围并减少其使用量,有望应用于冷藏水产品的绿色保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我国国家粮食加工品的食品安全形势。方法 汇总全国2016~2019年粮食加工品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对不合格项目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在汇总分析2016~2019年粮食加工品监督抽检的15.7万批次中, 检出不合格样品862批次, 总体合格率为99.45%, 抽检的粮食加工品品类中, 大米、小麦粉、挂面、其他粮食加工品等亚类的合格率分别为99.89%、99.28%、99.50%、98.49%。其中大米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重金属超标, 小麦粉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真菌毒素超标, 挂面的主要问题是食品添加剂不符合规定, 其他粮食加工品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超标和食品添加剂不符合规定。农药残留近年来未发现问题。结论 微生物超标、食品添加剂使用不符合规定、真菌毒素超标和重金属超标等是粮食加工品现阶段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鱼糜是一种新型的水产调理食品原料,其凝胶特性决定着制品品质的优劣,改善鱼糜凝胶特性是加工优质鱼糜制品的基础。本文针对热诱导凝胶、酸致凝胶、发酵鱼糜凝胶、超声波辅助形成凝胶和超高压技术等几种形成鱼糜凝胶的方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鱼种、漂洗工艺、擂溃、添加物等影响鱼糜凝胶特性的因素。旨在为鱼糜制品的加工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通市2011年流通领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含量等情况。方法:采集水产品、食用植物油等60类流通领域食品,样品送南通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按国标方法进行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以及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结果:监测2176份食品样品,合格样品2053份,总体合格率为94.3%,其中非发酵性豆制品合格率最低,为32.6%;菌落总数超标检出率为2.99%、无机砷超标检出率为1.18%、甜味剂超标检出率6.67%、三唑磷检出率为4.5%、孔雀石绿检出率为0.13%。结论:南通市流通领域食品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因子为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超标、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等;高风险食品主要为非发酵性豆制品、熟肉制品等;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监测合格率低于商场超市;散装食品监测合格率低于定型包装食品。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为建立预警机制、部署监管工作、构筑长效监管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可以使大豆制品在生产、包装运输、营养价值等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通过综述不同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大豆制品中的应用与国外发展研究的情况,以期能够为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评价广西抽验水产品的兽药残留风险。方法 以2018~ 2019年广西-东盟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抽验中的水产品为样本 ,以问题检出率和不合格度构建食品安全指数,应用扇状模型评价法,对水产品中重点项目开展风险评价。结果 水产品总体食品安全指数R为0.090;水产品中不同类别食品安全指数R依次为:贝类:0.52、其他水产:0.14、鱼类:0.031、虾蟹类:0;兽药残留风险大小依次为:贝类>其他水产>鱼类>虾蟹类。广西水产品中6种兽药残留的食品安全指数依次为:氯霉素:0.0691、恩诺沙星:0.0485、硝基呋喃类:0.0457、孔雀石绿:0.0429、磺胺类:0.0427、氟苯尼考:0.0424;风险危害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氯霉素>恩诺沙星 >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磺胺类>氟苯尼考。结论 目前广西水产品总体兽药残留风险不大,鱼类、虾蟹类,其他水产类安全状态是可以接受的,贝类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