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滑动轴承的实际应用中,难以避免水对润滑油的侵入污染;因此对油水乳化液的润滑研究至关重要。为探索轴承启停过程中油水乳化液的摩擦学行为及规律,研究了不同水含量对于油水混合体系边界润滑性能及磨损状况的影响。发现在含水量低于99.75%的乳化液中轴承钢间的摩擦因数与纯油润滑时相近,但磨损状况较纯油差;综合摩擦因数与磨损量测试,认为含水量为30%的乳化液,其减摩抗磨效果接近纯油润滑的情况。通过黏度和润湿行为的观测,给出了油水乳化液对于润滑作用机制的原理分析。当乳化液进入润滑接触区时,由于液下超疏水性质,水相极易被挤出接触区,而油相则趋向于在试样表面润湿,从而形成润滑油膜,起到承载和润滑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水包油型乳化液(以下简称乳化液)中起润滑作用的是乳化剂还是基础油(这里指的是矿物油,如机油)? 对这个问题目前存在三种看法: ①在乳化液中起润滑作用的是基础油而不是乳化剂; ②在乳化液中起润滑作用的既有基础油,也有乳化剂。也就是两者的联合作用; ③在乳化液中起润滑作用的是乳化剂而不是基础油。  相似文献   

3.
乳化液浓度在线测量对控制乳化液润滑和冷却性能,减少轧制油浪费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超声波测量方法,在对原引进测量系统的硬件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利用LabView重新开发了测控软件。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温度补偿算法。改造后的系统操作界面友好,综合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4.
板带轧制油的组成及性能要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板带轧制油的主要组分及性能参数,探讨了板带循环式乳化液润滑系统对轧制油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支撑辊轴承稀油润滑系统存在的乳化液侵入润滑系统的问题,提出改进密封结构和采用一种高分水性能润滑油的解决方案。通过改进密封结构,减少了乳化液侵入稀油润滑系统,通过提高油品的分水性能,提高了系统应对突发的进乳化液事故的能力。该改进措施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条酸轧机组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球墨铸铁与Al2O3陶瓷配副在空气,蒸馏水,乳化液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随着了,蒸馏水,乳化液和油润滑顺序,Al2O3陶瓷和铸铁副的摩擦系数及各自的磨损量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水包油乳化液润滑的动静压轴承静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包油乳化液润滑的动静压轴承,研究了乳化液的含油率以及进油孔位置对该轴承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含油率和进油孔位置可以改变轴承的润滑特性,使轴承在达到一定的承载力的前提下,降低轴承的温升和功耗.  相似文献   

8.
拉削的润滑属于复杂的边界——极压混合润滑,宜采用含有油性剂和极压剂的复合润滑剂。我厂过去在拉削中主要使用乳化液和硫化油。乳化液虽冷却性能好,但润滑性能差,其润滑膜易在高温高压下破裂,造成金属间的局部干摩擦,拉刀寿命很低;且乳化液使用周期短,一般7~14天即腐败变质,严重污染工作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的磨削液对陶瓷刚玉砂轮外圆磨削轴承钢(GCr15)时的流体动压效应的影响,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稳态微观热弹流砂轮模型,对比分析水溶性磨削液、乳化液、油溶性磨削液、石蜡油磨削液对流体动压效应的影响,以及采用不同磨削液时磨削区的温度变化,并分析磨削液为乳化液时油相体积分数的不同对磨削区流体动压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粗糙度的影响,采用石蜡油磨削液的整体压力最小,整体膜厚最大,而采用水溶性磨削液的磨削区温度要低于油溶性磨削液;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用乳化液作为磨削液,可获得较好的磨削效果和较低的表面磨削温度;乳化液的油相体积分数越大,整体压力越小,最小膜厚越大,但磨削区的温度上涨也越迅速;为保证磨削区温度不至太高,油相体积分数一般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10.
微量油膜附水滴磨削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冷风、微量可自然降解油剂(植物油或酯油)和少量水,经复合喷雾形成的微量油膜附水滴磨削液替代传统磨削液,在数控平面磨床上与磨削液分别为微量水、微量油及乳化液、可溶液的磨削加工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微量油膜附水滴磨削液可以达到乳化液和可溶液同等及以上的磨削性能,具有良好的润滑和冷却效果,适用于磨削加工。  相似文献   

11.
内螺纹铜管拉拔工艺润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工艺润滑在拉拔内螺纹铜管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全润滑和浮液润滑的作用,并且进行了分析,对比。另外,对全油润滑剂的粘度与油膜强度;乳液的极压特征与使用浓度与其润滑效果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Effective conditions of friction in units that ensure performance and maximum longevity have been created by flood lubric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lastohydrodynamic (EHD) lubric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prolonging the service life of friction units by ensuring local requirements to the amount of oil in the contact area and establishing the optimum choice of lubricating material in terms of its viscosity ratings is a topical problem for rolling bearings. Thus, it is suggested to determine the parameter of the lubricating layer (λ) values for the conditions of flood lubrication (λo) and progressing (λo.s ) and catastrophic (λ c.s ) oil starvation for a wide spectrum of lubricating materials of different viscosity, since, in oil starvation mode, the efficiency of EHD conditions is violated, the lubrication mode is disturbed,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EHD lubricating layer is lost.  相似文献   

13.
盾构机主轴承具有尺寸大、承受载荷高且转速慢的特点,研究其主轴承腔内润滑状况,对于保证盾构机主轴承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及流体仿真软件对盾构机主轴承进行建模及腔内流体域仿真,研究主要润滑参数包括进油口位置分布、进油口的选择、润滑油黏度对腔内润滑状态的影响,以及腔内润滑状态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进油口位置分布对润滑状态有着较大影响,非对称进油口分布对这种极低速旋转及重载的盾构机主轴承更有利;为改善润滑状态,进油口应分主进油口和副进油口,保持主进油口常开,副进油口的打开视工况而定;润滑油黏度对润滑状态及温度都有较大影响,存在最佳黏度区间使得温度保持较低水平且润滑状态良好;对应位置润滑油体积分数与温度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弹流润滑理论研究滚子轴承结构参数对其润滑特性的影响。结合弹性接触变形方程以及流体动力学润滑方程,建立适合于滚子轴承的弹流润滑模型,研究在不同椭圆率、载荷、卷吸速度以及黏度等因素作用下滚子轴承的摩擦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椭圆率、载荷、卷吸速度以及黏度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压力峰值及二次压力峰等参数;随着椭圆率的增大,油膜厚度以及压力显著增大;随着载荷的增大,总体压力、压力峰值、二次压力峰及其尖锐度明显增大,但最小油膜厚度略有下降;黏度与最小油膜厚度以及压力存在着明显正相关关系;卷吸速度与油膜厚度存在着微弱正相关关系,与油膜压力存在着微弱负相关关系。因此,一定程度上增大椭圆率并减小载荷,有利于提高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GCr15/45#钢摩擦副在4种不同黏度的润滑油润滑时,有和无超声振动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磨痕表面形貌,探讨在不同黏度润滑油作用下,超声振动对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超声振动对不同黏度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是不同的;超声振动可以提高低黏度润滑油润滑的减摩抗磨性能,如在6#白油润滑时施加超声振动后,摩擦副间的摩擦因数和磨损体积分别减小了13.6%和17.5%;高黏度润滑油润滑时,超声振动会加剧摩擦副的摩擦磨损,如在150BS润滑时施加超声振动后,摩擦副间的摩擦因数和磨损体积分别增加了10.4%和50%。  相似文献   

16.
塑料轴承是常用的水润滑轴承,而乳化液由于无污染、来源广、节省能源、安全性等特点成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润滑剂.以乳化液润滑复合塑料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塑料轴承弹流润滑模型,分析乏油条件下转速和载荷对润滑膜膜厚的影响,并与充分供油条件下的润滑膜膜厚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供油量的增加,轴承油膜膜厚增加,但当供油量超过一临界值时,油膜膜厚不再变化.在乳化液润滑条件下,膜厚及最小膜厚均随转速的增大而明显增大,随载荷增大而减小,且供油条件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制一种用于丙烷冷冻机组的聚醚合成油。评价结果表明,该聚醚合成油具有高的黏度指数,优良的热氧化安定性、润滑性能及泡沫性能。在天然气厂丙烷冷冻机组上的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该聚醚合成油时,设备运行参数稳定,长期跟踪分析油液黏度稳定,润滑效果良好,满足制冷设备润滑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内燃机实际运行中,润滑油的粘度直接影响到润滑油膜的状态,因而活塞环在缸套中不同位置时的摩擦、润滑状态各不相同。文中以缸套活塞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润滑计算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缸内压力、温度、油膜厚度和摩擦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润滑油膜厚度和摩擦系数随转速改变而发生变化,而剪切稀化导致润滑油粘度减小是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缸套活塞环的润滑油粘度指标。  相似文献   

19.
段京华  孙军 《润滑与密封》2015,40(12):56-60
以一多缸内燃机为对象,研究表面粗糙度和润滑油黏度对活塞裙-缸套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影响。建立活塞二阶运动方程与平均Reynolds方程相结合的活塞裙-缸套摩擦副润滑分析模型。活塞二阶运动方程采用Broyden方法求解,应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活塞裙-缸套摩擦副的润滑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对活塞裙-缸套摩擦副润滑性能影响不明显,而随润滑油黏度增加,活塞裙-缸套摩擦副的最小油膜厚度、摩擦力和摩擦功率增加,最大油膜压力在进气和排气行程随润滑油黏度变化比较明显,在其他行程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计入黏温效应的径向滑动轴承紊流润滑特性,以某汽轮发电机径向滑动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FLUENT两相流模型建立计入黏温效应的高速、大功率、重载滑动轴承紊流润滑状态下的仿真分析模型;采用Creo软件建立三维油膜模型并导入ICEM软件划分结构化网格,通过编写的黏温方程UDF程序来定义润滑油黏度属性;基于建立的FULENT模型研究定黏度与变黏度条件下偏心率和雷诺数对轴承紊流润滑特性的影响,并将仿真结果与广泛应用的Ng-Pan紊流润滑理论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黏温效应后,轴承最大油膜压力、最大油膜温度显著降低,承载力、摩擦力有所减小,而摩擦因数、端泄流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