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文化中公共艺术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吴萍 《包装工程》2015,36(6):17-20,24
目的探讨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打造城市公共艺术空间。方法以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中最重要最直观的公共空间艺术的建设为载体,从城市文化与公共空间艺术关系的角度,阐述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拓展。结论提出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品牌,凸显城市的文化个性,借此提升城市影响力,增强城市竞争力,使得城市不仅仅是人们赖以生存之所,更能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李理 《中国科技博览》2009,(26):123-124
城市公共交往空间是城市的橱窗,为市民的社会活动提供场所,反映着城市景观的变迁。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是构筑城市公共交往空间的重要依托,并以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城市空间。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交往空间中文化性构筑的相关阐述,强调设计中文脉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吴剑 《包装世界》2016,(3):77-79
公共艺术是当代城市景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如一个城市的地标和象征,是彰显城市现代化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的互动关系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发展现状,并就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取得更好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张爱鹏 《包装工程》2013,34(10):1-3
对地域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国内外地铁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对比分析了天津地铁建设中地域性公共艺术设置的现状,并结合当地文化特征和具体的几个地铁站点设计,归纳出天津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形式和内容,得出其设计原则,即主题性、公众性和经济实用性,体现了艺术要服务于大众生活的意义与宗旨。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人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常成  史津 《包装工程》2015,36(20):57-60,69
目的基于人文的新视角来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方法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具体研究载体,从系统性、人性化、文化性三大方面深入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结论创建无障碍环境必须基于城市的系统无障碍设计原则,将无障碍设施设计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体系,并从设计上符合城市或地区的整体风貌,这对创建无障碍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公共空间,其艺术表现形式不能再拘泥于陈旧形式,需要被更新。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数字化艺术的结合将人们带入了"数字化艺术时代"。数字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艺术体验,与人们的关系更加亲密、更加和谐。所以数字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是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张亚  孙玲玲 《包装世界》2018,(3):80-81,95
城市文化具有广泛性,对公共艺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公共艺术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本文就公共艺术的现状、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如何推动城市文化的建设,加强公共艺术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充分了解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作用,推动城市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从工  李丽君 《包装工程》2012,33(20):133-135,143
从城市家具的五大特征入手,分析了城市家具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论述了城市家具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共生关系,进而分析了城市家具对于公共空间的整体性、节点、场所以及文化表达等方面的影响力。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离不开城市家具的良好表达,以及城市家具的设计不能脱离公共空间无声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艺术参与到城市文脉建设的诸多环节,不仅为城市建设带来持续附加值,还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文章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公共艺术与洞庭南路历史街区在互融互生、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艺术的应用及公共艺术在历史文化街区的表现形式,同时以洞庭南路历史街区为实例进行规划设计。基于对城市文脉保护进行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艺术设计是提升城市公共品质的可持续性方法,并且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艺术的资源整合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公共艺术的设计手法保护岳阳城市文脉,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的本质入手分析其设计需求,并提出相应对策。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存在形式之一,具有城市公共空间的共性,和其特殊性,由此提出城市广场在使用上的多样性需求和环境形象的整体性需求,针对两种设计需求提出几点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王淑娟 《包装工程》2018,39(6):245-247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休憩空间对公共设施设计的要求与原则。方法从公共休憩空间公共设施的基本含义入手,分系统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等几方面探讨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原则。其中科学性包括标准化、地域化和人性化。然后结合可持续、地域文化、社会交往与人性化等方面深入分析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其中循环再利用思想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思想;地域文化包括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民俗因素;社会交往要求具有功能性、审美性和创造性;人性化强调安全、舒适与共享。结论公共设施是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多样化的建设与改造,在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增加附加价值,能够给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城市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化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蒲江 《包装工程》2011,32(16):144-146
从城市与公共艺术的相互关系入手,明确公共艺术存在的物质条件和城市文化对公共艺术的影响。分别就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自觉和构建等方面阐释,进而实现城市带给公共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公共艺术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袁军  刘佳琪 《上海包装》2024,(2):111-1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日常生活、交流互动、休闲娱乐和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其环境艺术设计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因此,如何运用创新策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水平,成为当今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概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与特点、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内涵以及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和创新策略。以某城市广场为例,详细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方案在人性化、生态环保、地域文化特色和多功能设计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和创新成果,以期为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品  霍楷  郝燕 《包装世界》2013,(3):112-113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探讨。公共艺术的良好发展能更好地传达整个城市的文化精神,给人民带来更优美的人居环境。公共艺术这个概念是最近几十年被引入我国,近年来,我国的公共艺术设计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问题至关重要。首先应注重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内涵;另外,公共艺术设计要考虑加入可再生和循环设计理念;最后,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离不开特色设计,应强调地域特色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范围和形式也随之丰富和发展,而空间的内容必然随着空间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空间的变化,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从简单的满足审美与功能的需求,逐渐转变为对文化、情感以及精神方面和美学价值的需求。千篇一律的拿来主义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大众的需求,而情感化的设计则为当今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考。本文以唐纳德在《情感化设计》中的三个层面作为理论基础,对城市空间情感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倪旻卿 《包装工程》2016,37(8):16-19
目的探讨城市公共空间在大数据时代下的转型变化及社会交往的关系。方法引入大数据和城市空间创新解决方案,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再认识。结论挖掘设计的社会化功能如何整合空间与需求,将其利用成社会交往交流的平台,以人在城市的生活状态和方式为研究核心,总结设计驱动社会创新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策略,让设计干预在社会化的情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城市的物理情景属性、空间体验、技术革新、跨学科共同协作提出促进弹性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15,36(8):43-46
目的研究公共空间内满足特殊群体生活需求的交互设计。方法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实际生存体验,分析特殊群体的人本需求设计,探索老人、儿童、残障人士、视障人士的生活需求,对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的交互设计进行有效分析。结论设计应为人的生活提供便利,通过对公共空间内导视系统设计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关注特殊群体的实际生活所需,用体验设计、交互设计等方式体现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让人们通过导视系统设计来感受宜居城市家园的人本情怀。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空间美学量化评价第一步需要对美学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建立理论模型为数据评价模型提供理论支撑。文章通过文献综合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主题、生态、视觉和综合4个维度出发,筛选出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评价所需的16个评价指标,并对这16个评价指标的内涵进行了解释,为城市公共空间美学量化评价提供评价范围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