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纳若尔油田的A南和Б南油藏受开发方式、凝析气顶、储层物性及井网等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及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平面和垂向分布模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挖潜对策,同时为减少A南难动用型剩余油(主要为凝析油)的损失,建议合理开发气顶。 相似文献
2.
让纳若尔油田的A南和B南油藏受开发方式、凝析气顶、储层物性及井网等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及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平面和垂向分布模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挖潜对策,同时为减少A南难动用型剩余油(主要为凝析油)的损失,建议合理开发气顶。 相似文献
3.
李亮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9,(2):70-73
气顶油藏作为一类较为复杂的油气藏在开发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气顶气锥进,造成油井气窜,气顸的存在对开发方式的研究增加难度,气硕气的动用与否关系到整个油藏的开发动用方式。以新滩油田垦东344井区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研究区块气顶气是否动用、井网、开采方式,如何动用进行论证,确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相关地质研究成果建立W6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并对该油藏的生产历史数据进行拟合研究.模拟预测该油藏若保持现有井网继续开发10年的相关开发指标,总结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从井网完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注水时机、采油速度等几个方面对该油藏的开发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卫2块气顶底水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应用地质建模软件建立起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展现出气顶底水油气藏的构造和储层特点,通过建立不同的油层、水层、气层物性解释图版,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精确计算出储层非均质参数,描述了该断块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VIP数模软件描述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讨论了气顶底水油气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采系统局部不完善区、未注水的弹性区、未受油水井控制的储量损失区;而剩余气则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和顶部砂组.根据所提出的剩余油气分布认识,进行了治理方案部署,经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均年增油2.3×104t,年增气0.2×108m3,年综合递减减缓2.1%.实现了油气同时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6.
张海5井区复杂断块带油环凝析气藏开发技术界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特征研究和流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张海5井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建立组分模型,结合常规油气藏工程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和开发界限。 相似文献
7.
气顶、边水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引起气窜造成油井因高气油比而关停,进而影响油田稳产,降低储量的采出程度。研究认为,稳定油气边界是这类油田开发的关键,而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在于保持地层压力,阻止气顶的膨胀外扩,因此对油田实施边部注水和气顶屏障注水相结合的开发调整对策。调整实施后油田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气量和气油比显著下降,含水基本保持稳定甚至出现负增长,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各项开发指标均表现出良性开发的特征。通过注水补充地层能量的同时又完善了油田的注采井网,注采井数比和累计注采比逐渐提高,水驱控制程度进一步提高,油田水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宝浪油田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针对油藏特点,应用波动方程串级深度偏移处理技术识别了高陡构造;应用测井资料分析及古构造应力场分析技术识别了裂缝;应用反射振幅-厚度法和小波处理技术进行了储层横向预测;在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和合理井网密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低渗油藏综合调整技术和屏蔽暂堵技术,以及油管传输负压射孔为主的整体油层保护技术;应用防气杆式泵机械采油技术解决了高气油比问题;应用多级冲压酸化和高压分层酸化工艺技术解决低渗油层吸水难的问题.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邓江洪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1,24(3):28-30
八面河油田南区目前进入了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层间差异日益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井网适应性逐年变差,影响整个油藏开发经济效益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综合应用油藏动态分析、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南区开发进行技术政策研究,确定了油田高含水期层系细分的原则,同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以面五块为重点的南区进行层系调整、井网重组研究,编制南区综合调整方案和面五块开发调整方案,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细分流动单元,研究储层微构造、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采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应用密网格大规模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和定量评价剩余油分布;采取剩余油挖潜技术结合配套的注采工艺技术充分挖掘剩余油潜力,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由于气顶油藏气顶气的产量不稳定,逐年衰竭较快,无法作为平台燃气透平电站的燃料使用,且海上油田储集运输成本高,因此在海上气顶油藏开发过程中尽量采用控气稳油的开发方式,降低能源浪费。AICD 流入控制装置基于伯努利原理,在延缓气顶锥进的同时具备油井见气后对低黏度气相流入井筒的限制功能。AICD在挪威Troll油田进行了成功的矿场应用,在同一时间段,生产气油比仅为未使用AICD 油井的1/3,累产油量增加了20%。针对渤海Q油田的气顶底水稠油油藏,应用ECLIPSE软件的多段井模型,对AICD 水平井控气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AICD装置有效地将气油比从1000~2500m3/m3 控制到500~1000m3/m3,累产油提高12%~15%。 相似文献
12.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濮城东区沙二下油藏高含水期大规模油藏数值模拟地质模型,指导剩余油挖潜部署,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渤海油田五六区为例,从钻井,地质,测井,开发动态资料入手,研究油藏的开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小层为单位,运用黑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沉积微相分析了剩余油分布情况,提出挖潜区块。同时,利用所得认识,为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苏丹1/2/4区块状强底水油藏经过8年的高速高效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开采期,油田产量递减趋势明显,稳产难度增大.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油藏地质综合研究、开发动态分析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确定出油藏中剩余油纵向上主要集中在油层顶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井网稀疏区、局部构造高部位和断层附近.在此基础上,利用加密井、水平井、提液、卡堵水、低效井侧钻以及合理射孔等相适应的开发调整技术与策略,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块状强底水油藏高效开发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16.
T3断块油藏是边底水复合油藏,到目前仍然以天然能量开采。对该油藏流体高压PVT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确定了适合描述该油藏流体相态行为的流体组分特征参数;利用地质研究成果对T3断块油藏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始化拟合;对该油藏的生产历史数据进行历史拟合研究,总结了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从几个方面对该油藏的开发技术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该油藏的合理开发技术指标;结合油藏实际生产情况制定了综合调整方案,使油藏在较长稳产年限的条件下,油藏可以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所得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该油藏实际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7.
许发年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5,(2)
通过对延长油田西部油区三个典型工区长6油组的小层顶面构造特征、砂体展布特征、油层厚度分布特征、顶面构造与油层厚度、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并采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进行地质建模。依据分层数据、井斜数据、小层顶面构造图,建立构造三维模型。分析研究各小层的砂层展布特征及物性变化规律,在相控的基础上建立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三维地质属性模型;根据油藏工程方法和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理论,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对西部长6油藏未注水老区进行井网适应性评价研究,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注水开发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胜坨油田二区东DS砂组高盐稠油油藏采收率低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6种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优选出适用于提高高盐稠油油藏采收率的聚合物,采用ECLIPSE软件优化了聚合物驱提高高盐稠油油藏采收率的具体注入方案。研究表明,新2#聚合物相比其他聚合物具有更好的驱油效果,推荐的使用方法为2个段塞分段进行注入,具体注入方案为0.1 PV的注入量和2 500 mg/L的注入质量浓度,以及0.3 PV的注入量和2 000 mg/L的注入质量浓度,注入速率为0.07PV/a。采用清水配制母液,污水稀释后注入。矿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聚合物驱油,见效井共50口,见效率为98.1%,累增油为39.3万t,阶段提高采收率9.03%。研究成果对聚合物驱在胜利油田的工业化推广和提高高盐稠油油藏采收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直接顶厚度对回采巷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回采巷道沿煤层顶板或底板布置时,由于煤层一般较顶底板软弱,因此,巷道围岩的矿压显现特征主要表现为两帮煤体的变形、破坏等现象,巷道易发生两帮煤体沿层理向巷道空间挤出的现象,并进而产生破碎、松动等现象.这与巷道上覆岩层的应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运用RFPA软件,分析了回采巷道上覆软弱直接顶厚度对巷道稳定性、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与破坏情况、巷道围岩破裂部位与破裂范围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直接顶厚度影响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得出直接顶厚度与巷道围岩稳定性之间的数值关系,并分析了直接顶厚度对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这为煤矿回采巷道的开挖与支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直接顶厚度对回采巷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回采巷道沿煤层顶板或底板布置时,由于煤层一般较顶底板软弱,因此,巷道围岩的矿压显现特征主要表现为两帮煤体的变形、破坏等现象,巷道易发生两帮煤体沿层理向巷道空间挤出的现象,并进而产生破碎、松动等现象.这与巷道上覆岩层的应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运用RFPA软件,分析了回采巷道上覆软弱直接顶厚度对巷道稳定性、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与破坏情况、巷道围岩破裂部位与破裂范围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直接顶厚度影响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得出直接顶厚度与巷道围岩稳定性之间的数值关系,并分析了直接顶厚度对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这为煤矿回采巷道的开挖与支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