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压滤机的工作特性,采用两种密封原理对两相流轴封结构进行设计,解决了压滤机给料泵的泄漏问题。认为机械密封是渣浆泵轴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高泽磊  叶新军  秦茜  迟建  贾苗 《硫酸工业》2021,(2):33-35,38
介绍了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集烟气脱硫废液的特点,并从压滤机机型、过滤面积和数量、滤布材质及脱硫废液输送管道材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板框压滤机及管道材质的选型建议:安装2台过滤面积150 m2的嵌入式密封隔膜板框式压滤机,配套使用涤纶单丝缎纹滤布,同时选用玻璃钢材质的输送管道.上述板框压滤机和输送管道的选用有利于缓...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压滤机工作原理,提出了压滤机给料泵选型方案;选用FP150AⅡ型给料泵,满足了初始入料低扬程、大流量,后期压榨高扬程、小流量的要求,解决了原给料泵密封泄漏,轴承磨损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煤机集团2013年1月成功研发制造出两台世界最大型号168 m2立式压滤机,创中国立式全自动隔膜压滤机之最,并跻身于世界最大型号立式压滤机之列。该产品首创世界四圆柱梁框架结构技术,具有快速油缸同步导向,动压板液压自动补偿密封,自动卡键装置,自动纠偏装置,气动冲击气缸间隔设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常熟市化工机械设备厂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目前国内有机、无机化工,染料、食品工业、造纸、湿法冶金及环保污水处理等部门广泛应用压滤机,这些压滤机均系采用木质、铸铁、塑料板框的老式压滤机,板框易损坏、易腐蚀、滤布易损坏、易泄漏,效率低,寿命短,因此普遍要求试制出一种新型压滤机。常熟化工机械设备厂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经多年努力试制出密封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山东煤机集团2013年1月成功研发制造出两台世界最大型号168m2立式压滤机,创中国立式全自动隔膜压滤机之最,并跻身于世界最大型号立式压滤机之列。该产品首创世界四圆柱梁框架结构技术。具有快速油缸同步导向、动压板液压自动补偿密封、自动卡键装置、自动纠偏装置、气动冲击气缸间隔设置和五管两点同时清洗滤布等特点。山东煤机集团深耕的立式全自动隔膜压滤机已形成四大系列32种规格,在有色和黑色矿物加工、化工、制药、食品和选煤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荀兰平 《浙江化工》2006,37(1):28-30
通过对改造前压滤机脱水环节进行分析及压滤机风压净水改造前后结果对比,阐述了压滤机风压净水改造有如下优点:①压滤机事故减少;②缩短了循环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③煤泥处理量加大,成本降低,效益显著;④改善了工作环境,污染基本消除;⑤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8.
介绍聚丙烯压滤机板框的密封技术。其结构特征是板框两侧的压紧面上开有浅槽,以减少压紧面的接触面积;滤框的压紧面上还粘有耐蚀耐温的弹性垫片。该技术不仅可极大地改善板框的密封性能,而且还有利于简化板框的生产工艺,从而使压滤机具有密封可靠、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和施工简便等优点。这种结构的板框已通过了中国专利局的专利审查。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YDYY-3000遥控液压带式压滤机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及优点。通过对2种压滤机压滤效果的对比分析,说明YDYY-3000遥控液压带式压滤机压滤效率高、连续作业好,提高了煤泥处理能力,有效保证了洗煤生产。最后分析测算了选煤厂经济效益,YDYY-3000遥控液压带式压滤机投入运行后,为选煤厂节省药剂费用3.08万元/a,达到了减员增效、节电降耗的目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盘式压滤机的进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盘式压滤机的最新进展,综述了国内最新应用研究成果,表明盘式压滤机为细粒难滤矿物提供了高效,实用的脱水设备。  相似文献   

11.
民用工业中复合材料桁架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复合材料桁架的构造、分类和计算方法,突出了复合材料桁架的优越性能和在民用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在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复合材料桁架杆件的多种加工工艺,并比较不同截面形式对杆件性能的影响;探讨复合材料杆件的破坏机理和分析方法,介绍节点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提出节点及连接部位存在的关键问题;根据国内外复合材料桁架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阐述了复合材料桁架的性能和不同的设计方法,总结归纳影响复合材料桁架性能的关键因素和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杆件设计、节点设计和优化复合材料桁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高效利用在能源替代与补充、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生物油是生物质通过热裂解技术获得的液体产物,具有能量密度较高、环境友好、可再生及可直接输送等优点,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推广使用,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生物质热解制油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新世纪可持续能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总结了近年来生物质热解制油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热解反应器、催化热解技术与生物油的提质利用方面的研究,介绍了碱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3种生物质热解催化剂,以及乳化、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和重整制氢5种生物质提质方法,最后对生物质热解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毒死蜱和联苯菊酯在室内外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并预测2种农药作为土壤化学屏障防治白蚁的有效期。[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期土壤中毒死蜱和联苯菊酯的残留量并采用土壤穿透法测定2种农药在土壤中的生物活性。[结果]毒死蜱在室内和室外的半衰期分别为51.3、39.5 d,联苯菊酯在室内和室外的半衰期分别为31.3、44.5 d。毒死蜱和联苯菊酯抗白蚁穿透的最低有效质量分数分别为6.15、5.78 mg/kg,并结合消解动态方程预测出毒死蜱和联苯菊酯作为土壤化学屏障中有效成分的有效期在室内分别为195、29.1 d,在室外则分别为158.4、56.1 d。[结论]得到的白蚁防治有效期结果较好,为白蚁的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Technology and colour are viewed as interface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humans and human activity. Examples are provided of ways of facilitating and improving access to and use of colours by commercial users of colour coatings through improvements in the accuracy of measuring and displaying colour. By analogy, the task of providing effective interfaces within the coatings industry, between the coatings industry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between the coatings industry and the public and political domain are discussed. Examples of information shortfalls are cited to illustrate how distortions arise. Examples of more effective, integrated technological, organisational and political interfacing are culled from the author's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水质对镜铁矿和绿泥石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量、玻尔兹曼理论分析、溶液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在去离子水和自来水浮选环境中,研究了十二胺(DDA)体系中镜铁矿和绿泥石的浮选行为及Ca2+, Mg2+对镜铁矿和绿泥石浮选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自来水对镜铁矿和绿泥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去离子水浮选环境相比,镜铁矿和绿泥石的回收率分别下降了8.01和8.99个百分点;模拟自来水环境中,Ca2+, Mg2+使镜铁矿回收率分别下降11.91和18.88个百分点,绿泥石回收率分别降低7.44和15.45个百分点。自来水浮选环境中镜铁矿和绿泥石可浮性降低主要由于自来水中Ca2+, Mg2+的抑制作用。Ca2+, Mg2+对镜铁矿的抑制作用比绿泥石强,且Mg2+的抑制效果比Ca2+明显。机理检测结果表明,Ca2+, Mg2+吸附使镜铁矿和绿泥石表面电位升高,减弱了DDA与矿物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促使镜铁矿和绿泥石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大、界面层内RNH3+浓度降低,使DDA与镜铁矿和绿泥石的吸附间距增大,且DDA分子分布松散度增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镜铁矿和绿泥石的上浮。  相似文献   

16.
黄铁矿浮选问题是金属矿、煤矿以及某些非金属矿等开发利用过程中通常需要面临的问题,其浮选的抑制、解抑活化以及影响其浮选行为的一些因素一直是矿物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矿物学因素、难免离子和伽伐尼电偶作用对黄铁矿的浮选行为的影响,着重从浮选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方面综述了黄铁矿的抑制与解抑活化;黄铁矿与不同种类的抑制剂作用后通过生成亲水膜、阻止黄药氧化、占据黄铁矿表面捕收剂能作用的活性位点、生成络合物以及多糖、蛋白质等微生物细菌胞外分泌物的吸附等作用对黄铁矿产生抑制作用;高碱环境下常用酸和盐类活化剂对受抑黄铁矿表面的亲水膜溶解进行活化,实现黄铁矿的回收利用。分析认为目前对矿物内部和矿浆的复杂环境研究仍不到位,应通过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加强研究;黄铁矿不仅仅作为一种矿物资源,黄铁矿等环境矿物在环保领域的研究应用对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同时分离甘草中有表面活性的甘草酸和黄芩中无表面活性的黄芩苷,开发了甘草配伍黄芩泡沫分离工艺。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甘草酸与黄芩苷存在相互作用,并且甘草黄芩配伍强化了甘草酸和黄芩苷的提取。以甘草酸和黄芩苷的富集比和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当温度为40℃、气体体积流量为100 ml·min-1、甘草酸初始浓度为0.2 g·L-1、甘草黄芩质量比为3:1时,获得甘草酸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11.0和73.5%,黄芩苷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5.8和38.5%。通过甘草与黄芩配伍,利用泡沫分离获得黄芩中的黄芩苷。同时,与单独泡沫分离甘草中甘草酸相比,甘草酸的富集比提高了194.9%,回收率提高了23.3%。因此,甘草配伍黄芩能有效泡沫分离甘草酸和黄芩苷。  相似文献   

18.
木质纤维生物质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主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半纤维素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是一种丰富、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其可水解制备重要化学品以及改性制备多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生物质半纤维素分子模拟应用研究进展,从半纤维素大分子形态及其与纤维素结合方式的分子模拟研究和半纤维素制备化学品及材料的分子模拟研究2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半纤维素在细胞壁中与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相互作用及其本身的大分子形态对木质纤维生物质三大素的提取利用具有显著影响。分子模拟有利于理解过程机理,对反应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最后对分子模拟在半纤维素研究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目前半纤维素分子模拟的空白领域,主要包括半纤维素液化生产生物油、木糖异构化生产木酮糖、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以及其他的半纤维素基材料等,这些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柠檬酸和谷氨酸N,N-二乙酸优化处理污泥重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柠檬酸(CA)和谷氨酸N,N-二乙酸(GLDA)处理污泥重金属,研究了试剂浓度、pH和反应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以重金属去除率为表征,通过正交试验获得CA和GLDA处理重金属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增加试剂用量、降低体系pH均有利于重金属的去除,但延长反应时间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影响不明显。CA和GLDA处理污泥重金属的最佳条件分别为:CA 0.3 mol·L-1、pH 4、反应时间2 h和GLDA 0.05 mol·L-1、pH 4、反应时间3 h。最佳反应条件下,对于CA和GLDA,重金属Cd、Cu、Pb和Ni的去除率可分别达80.25%、77.75%、64.66%和75.16%,及78.57%、78.48%、64.84%和76.71%。CA和GLDA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大小顺序均为:Cd>Cu> Ni>Pb,但GLDA的处理效果优于CA。污泥经CA和GLDA处理后,污泥固相酸溶态重金属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平均达81%,残渣态重金属含量下降52.1%,而污泥液相中重金属含量则增加了17.54倍,说明重金属从污泥固相向液相转移。SEM镜检发现,污泥由处理前表面分散的絮状结构,变成更为明显的团块结构和片层结构,污泥的吸附能力下降,且体积缩小。研究结果表明,CA和GLDA处理污泥能有效降低污泥重金属含量并提高污泥固相重金属的化学稳定性,有利于污泥脱水及脱水后的进一步处理及其资源化。  相似文献   

20.
Hard and brittle solids with covalent/ionic bonding are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modern-da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Optimization of a shaping process can shorten manufacturing time and cost of component produc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extend component longevity. The same process can contribute to wear and fatigue degradation in service. Educate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finishing protocols for this class of solids requir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damage mechanisms at small-scale contacts from a materials perspective. The basic science of attendant deformation and removal modes in contact events is h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brittle and ductile machining and severe and mild wear. Essentials of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s in micro- and nano-indentation fields are outlined, with distinctions between blunt and sharp contacts and axial and sliding loading. The central role of microstructure in material removal modes is highlighted. Pathways to future research—experimental, analytical, and computational—are indic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