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为了有效提高认知网络中次用户的吞吐率性能,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非理想感知条件下的双门限机会频谱接入策略。该策略能在次用户对信道占用情况感知非理想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次用户的信道质量和非准确的信道占用信息,使次用户在信道感知为空闲和占用时分别以不同的信道质量门限选择接入信道,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信道质量较好的传输机会,提高次用户的吞吐率性能。结合本策略,建立了以次用户的有效吞吐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对主用户的干扰程度为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并在次用户对信道感知存在误差的条件下给出了最优门限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双门限机会频谱接入策略能够在非理想感知条件下显著提高次用户的有效吞吐率。  相似文献   

2.
在碰撞约束和非理想信道信息下,研究认知多址接入信道中多个次用户接入主用户频谱的有效吞吐量问题。在机会频谱接入方式(OSA)下,定义有效吞吐量并作为次用户的性能指标。考虑信道质量信息,在信道质量分布参数未知的情况下采用有限的信道样本对参数进行估计,并对非理想感知下次用户的性能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实验,分别讨论了信道质量门限与碰撞概率及次用户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比了理想感知和非理想感知下次用户的性能,并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接入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跨层优化的机会频谱接入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朱洪波 《通信学报》2010,31(11):188-194
针对周期性信道感知机会频谱接入系统,首先采用马尔可夫过程对次用户的感知活动进行建模分析,然后结合物理层和MAC层参数提出一个跨层性能指标--有效传输容量,并在最大化有效传输容量准则下提出一种跨层优化机会频谱接入算法,进而分析了机会频谱共享系统可获得的平均有效传输容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跨层优化接入算法性能优于单层优化接入算法,它可以使次用户获得更高的有效传输容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非时隙主用户网络,研究了单个次用户在周期性感知框架下的机会频谱接入问题。通过建立次用户信道感知和接入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次用户请求业务数据包长度的机会频谱接入算法。该算法根据每个时隙分配给次用户业务数据包长度,自适应调整机会频谱接入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干扰水平要求较高情况下,提高次用户平均有效传输吞吐量的同时,实现有效吞吐量与碰撞概率的折中;同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曹钰杰  刘斐  季晨  章国安 《电讯技术》2021,61(8):1013-1019
为了保证信息在无线衰落信道条件下的稳定传输,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的增量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Incremental Redundanc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IR-HARQ)功率分配方案,计算了基于QAM的IR-HARQ传输链路的互信息,以提高数据吞吐率为目的提出了混合传输策略.在瑞利衰落信道下将该方案与最大化互信息策略和逆信道策略进行Matlab仿真比较,结果显示提出的混合传输策略有更高的数据吞吐率,且随着重传次数的增加,数据吞吐率迅速接近遍历容量.  相似文献   

6.
岳文静  武聪  陈志  孟庆民  郑宝玉 《信号处理》2014,30(11):1298-1302
本文构建了一种在感知结果下具有多天线次用户的频谱共享模型,该模型由单入单出主用户对和多入单出认知用户对构成。当认知用户感知到主用户占用信道时,主用户向认知用户发送Message信息,使得认知用户发射端能够得知主用户对干扰总功率的限制要求,通过自适应地调整认知用户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以保证其对主用户不造成有害干扰;如果主用户未占用信道,认知用户立刻以最大发射功率占用信道。并分别在主用户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下,优化认知用户发射机各天线的发射功率来最大化系统总的数据传输率。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来验证推导出的功率分配策略,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机会频谱接入(Opportunistic Spectrum Access, OSA)和基于感知的频谱共享(Sensing-based spectrum sensing)模式,推导的功率分配策略在提出的模型中可以获得更高的信息传输率。   相似文献   

7.
重复使用一定的TV频段是机会频谱接入的一个典型应用。在认知无线电机会频谱接入中,为了最大化信道的利用,授权用户与认知用户相互协作共同利用信道。文章将授权用户对信道的占用过程模拟为连续时间马尔可夫过程。认知用户在限制其对授权用户的干扰影响条件下,利用等比缩减的策略对信道进行感知,提出一个最优频谱接入策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张凯  刘洋  赵彪  李鸥 《信号处理》2013,29(7):896-904
针对认知无线Ad Hoc网络中次用户能量受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有效性的机会频谱接入策略。联合考虑信道状态的时变性和次用户的频谱感知准确性,基于部分可观测马尔科夫决策过程(POMDP)建立了一种最大化能量有效性的分析架构,指导次用户选择能效最佳信道,并根据信念状态、信道增益和检测概率,自适应控制传输功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次用户传输的能量有效性,通过对传输功率的有效控制,实现了传输性能和能量开销的有效折中。   相似文献   

9.
针对卫星认知无线网络频谱感知不确定性较大导致传统频谱接入机制效率降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多频谱感知的信道接入优化策略。认知LEO卫星根据频谱检测概率与授权用户干扰门限之间的关系,实时调整不同频谱感知结果下的信道接入概率。在此基础上以系统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频谱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联合优化的判决门限选取策略,并推导了最佳感知频谱数量。仿真结果表明,认知用户能够在不大于授权用户最大干扰门限的前提下,根据授权信道空闲状态动态选择最佳频谱感知策略,且在检测信号信噪比较低时以更加积极的方式接入授权频谱,降低了频谱感知不确定性对信道接入效率的影响,提高了认知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5G时代的来临,工业物联网将迎来蓬勃发展.然而,联网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加剧了有限的频谱资源与大量的通信需求之间的矛盾.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组和深度强化学习的合作式动态频谱分配算法,使用户可以获得较低的信息传输中断概率以及较少的多跳转发次数,快速找到信息传输的最优路径.在动态频谱分配中,该算法可以有效降低主、次用户信道接入的碰撞概率,提升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少部分计算能力有限的用户,通过协调同组次用户的计算能力来完成策略的训练,实现了计算资源的高效利用.经过多次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的联合算法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信道利用率和更低的用户接入碰撞率.  相似文献   

11.
秦好亮  曹达仲 《电子学报》2001,29(10):1323-1326
本文将固定信道分配(Fixed Channel Assignment)和动态信道分配(Dynamic Channel Assignment)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高效信道借用算法HEBCA(High Efficiency Channel Borrowing Algorithm).它利用预期信道可用率(Expected Future Channel Availability Rate)衡量信道借用对周围小区的影响,针对信道借用发生和信道借用结束设计了两种重排操作.计算机仿真表明,本算法的阻塞概率低于BDCL(Borrowing with Directional Channel Locking),对改善FCA在业务量低端的性能很有帮助.本算法的信道重排比率(Channel Reallocation Ratio)也明显低于BDCL.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单频网信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DTMB系统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对基于PN的循环相关信道估计算法加以改进,在旁瓣干扰消除后,保留第一径的时域冲激响应,并消除第一径对帧头的影响,重新确定循环相关窗口,重复以上步骤,依次估计出整个信道的时域冲激响应,之后进行帧体循环重构与频域均衡来完成数据恢复的工作.该方法可以提高系统抑制长时延和强能量回波的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单频网信道下可以提高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  相似文献   

13.
信道估计误差对MIMO系统信道容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丽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9):19-21
为了分析信道估计误差对信道容量的影响,结合MIMO系统接收端信道估计误差的特点,重新构建了MIMO信道的统计模型。利用Wishart分布的性质,推导了当MIMO信道矩阵满秩时,仅接收端已知信道CSI情况下系统信道容量的下限。仿真结果表明,MIMO系统信道容量对信道估计误差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4.
杨美华 《通信技术》2010,43(8):94-96
移动通信过程中由于移动设备所处的环境不同,存在不同的信道衰落,从各种衰落模型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了一种移动无线衰落信道混合应用模型。通过实现瑞利衰落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经线性和非线性变换可以得到Nakagami和Suzuki等分布。对提出的复合衰落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符合理论值。该混合衰落模型设计和仿真方法可以用于指导信道模拟器设计和通信系统仿真。  相似文献   

15.
网络隐蔽通道检测系统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TCP/IP协议中建立隐蔽通道来进行非法通信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威胁。论文首先以IP协议和TCP协议为例,简要介绍了TCP/IP协议下网络隐蔽通道的建立方法和检测特点,针对目前检测工具主要面向特定隐蔽通道的特点,结合协议分析和流量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网络隐蔽通道检测系统的设计模型,为隐蔽通道的综合性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Vite.  AJ 《电信科学》1996,12(3):18-23
本文描述了移动多址通信系统物理层的三个基础要求,并指出在符合此要求方面,扩频多址系统是最适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仿真验证了空时分组码的适用信道和其抗衰落性能。介绍了Almouti所提出的正交空时分组码的基本编译码原理,分别在高斯信道、瑞利信道和赖斯信道的状况下对其进行了仿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正交空时分组码在不同衰落信道中的性能,通过仿真试验说明空时分组码的适用信道是散射分量丰富的赖斯信道和瑞利信道。  相似文献   

18.
探空信号的信道建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分析探空信号的传输、传播路径及其信道的特点开始,建立了探空仪信号传输的两径信道模型,并根据历史探空数据给出适当的信道衰减参数和信号传输函数。利用Matlab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并分析结果,得到的信道衰减参数曲线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结果还表明地面反射信号引起的快衰落对探空信号传输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是系统误码率高的主要原因,这为探空信号的抗干扰性能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典军  葛万成 《电子技术》2010,37(12):62-64
本文在分析时变信道统计自回归(Auto Regression,A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迭代硬判决反馈的卡尔曼(Kalman)滤波算法,该方案通过反馈信息改进信道的估计误差。仿真实验表明,利用卡尔曼滤波器能够对由于信道时变带来的误码率给予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且具有较低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无线传播信道测量与建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国内外已开展的高速铁路无线信道测量活动,总结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高速铁路无线信道的相关提案和标准化模型,分类讨论了高速铁路在不同条件下无线信道大尺度、小尺度等方面的衰落特性,得出高速铁路无线信道特征参数受传播环境、位置等因素影响较大;根据高速铁路无线信道实际测量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基于理论方法的高速铁路无线信道建模类型,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