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无人机测控体制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之处,针对这些缺陷无人机测控新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无人机的测控系统分为几个普通的模块,然后针对每个模块众多的方案进行总体的分析和把握,根据无人机测控的要求,选出其中适合无人机测控环境,并且相对来说更具有优势的方案来制定出无人机测控的新体制。此外,还要在新体制中体现加密模块,这样无人机测控新体制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的无人机测控体制的种种弊端,还可以提高无人机测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在对无人机多机并行测控与数传体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和遥测遥控需求的新体制、新方法,突破了多机并行测控、高速并行数据传输和测控与通信一体化等关键技术难题.将这些成果应用于无人机测控通信,实现了无人机多机测控与数传系统原理样机,样机满足有限带宽下大容量数据传输和遥测遥控测距的任务需求,对其他相关工程实践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国内各型无人机测控系统互不兼容、各型无人机与不同的地面站难以互联互通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无人机测控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方案中的链路通用抽象模型、遥控遥测协议标准、链路波形标准等关键技术。实际测试表明,所提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整个测控系统的通用性,机载测控端和地面测控站都可以适配多型无人机。  相似文献   

4.
多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的技术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潜  雷厉 《电讯技术》2008,48(10):107-111
阐述了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作为无人机系统生命线的基本内涵.从需求角度出发,讨论了多无人机系统典型战术应用及成本控制要求,并归纳了其战术使用特点.概括了多无人机及其测控系统国内外发展情况,提出了多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发展要求与重点.最后,强调了促进低成本、小型化多无人机测控系统的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人机装备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电磁域安全威胁,提高无人机的安全性不仅仅是应用各种新型单项技术,更在于综合利用无人机测控数据链、组合导航和飞行控制等子系统之间的各类信息,制定无人机系统的安全策略。提出由无人机隐身设计、测控数据链、导航和飞控等子系统/模块组成的安全策略模型,并分析制定了各类条件下部分子系统/模块失效时的系统使用策略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无人机测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潜 《电讯技术》2009,49(9):90-94
概述了当前无人机测控系统在新形势下的军事需求,分析了国内外无人机测控数据链与指挥控制站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我国无人机测控系统发展模式构想及未来发展思路,并归纳了相关关键技术.最后,建议应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尽早开展相关专题预先研究,实现我国无人机测控系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无人机侦察的作用与地位及对无人机测控系统的要求,探讨了无人机多目标测控系统的实现原理,并介绍了国外无人机多目标测控系统的水平与现状及应用情况,对我国无人机测控系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技术(简称无人机测控技术)是指对无人机进行遥控、遥测、跟踪定位和信息传输的技术。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简称无人机测控系统)由数据链和地面控制站组成,其性能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无人机系统的性能和规模。介绍了无人机测控技术的基本概念,重点分析了其主要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无人机测控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无人机通信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可采用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作为通信中继平台,实现地面站与各无人机之间的通信(测控信息和任务信息传输)。本文给出了无人机系统(UAVS)通信网仿真系统的组成,设计了通信协议模块的分层呼叫协议与路由选择协议,该软件已用于UAVS通信网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10.
多径效应是造成无人机测控系统可用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多径效应对无人机(UAV)测控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非相干测距技术方案。该方案利用了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技术以及优化遥控帧与伪码速率关系及发送位置的方法,降低了机上测距数据下传误码率,同时提高了机上采样精度。经仿真验证,在反射路径信号比直达路径小6 dB且信噪比大于7 dB时,系统的测距精度满足无人机测控系统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构建的天地一体化遥测、跟踪与指挥系统,不仅能有效地提高遥测、跟踪与指挥的覆盖率、定轨精度、飞行器全程测量和对多目标的同时遥测、跟踪与指挥能力,而且能够完成各类对地观测卫星的高速实时数据回传的任务。与常规的测控系统不同的是,中继星的遥测、跟踪与指挥是在地球这一复杂的背景环境下进行的,因而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采用阵列天线对目标进行自适应跟踪可以实现空域滤波,使信号得到加强,干扰得到抑制。采用Matlab软件仿真了中继星对目标星的跟踪过程,并对两种经典的自适应跟踪算法(LMS,DMI)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信号干扰比的变化,比较两种算法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基于软总线技术的业务测控系统平台的基本概念和总体结构,对平台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组成和用途进行了详细分析;选用适合的中间件产品搭建基础平台。对业务测控系统中构件进行分层设计,开发原型软件实现业务测控系统核心应用;通过业务流程变更和测控站接入试验,验证基于"软总线+软构件"架构的原型测控系统具备的快速重构特性。对该基础平台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苏勋  席文君 《电讯技术》2012,52(3):268-272
为了解决新建地面测控站的无塔标校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抛物面天线近场对地校 相新方法,在径向距离大于0.3倍远场距离的条件下可实现对地校相功能,通过外场专题试 验研究进行了验证,对靶场测控系统的工程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有关系统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是无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作用距离,系统可以分为微型无人机、极近程无人机、短程无人机、远程无人机的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对系统设计中的有关系统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频率资源如何利用、测控和通信功能怎样综合以及系统的技术体制如何选择等。  相似文献   

15.
在航空航天任务过程中,测控覆盖率高就能提供实时、连续、可靠的信息支持。利用VC结合STK二次开发,建立了测控链路仿真模型。软件利用STK/X模块较好的显示效果与Access模块计算、显示测控链路的余量和测控链路覆盖范围。针对不同的地面站部署,可计算空间飞行器的测控覆盖率。实现VC与STK集成的二次开发可大幅节省了开发时间,该仿真方法对测控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无人机激光无线能量传输及跟踪瞄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针对小型无人机能量供给不足的问题,阐述了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无人机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的系统结构,分析了无人机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效率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协作目标的捕获跟踪瞄准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模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分析了“北斗”二代导航系统的定位性能及其对测量船应用的 影响,论证了其应用的可行性。对其定位性能的仿真计算表明:“北斗”二代导航系统比GP S最大定位误差增大约12 m。推导了船位误差与定位精度的关系,计算分析了船位 误差对测量船引导数据精度和外测精度的影响,得出在该导航系统主要覆盖区域,其定位性 能能够满足使用测量船需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马松 《电讯技术》2020,60(5):529-535
为了对测控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性能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针对测控系统的测量链路和遥测链路,设计了一种抗干扰性能评估模型。将传输可靠性、频谱效率、功率效率、干扰抑制性能作为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在对各评估指标规范化处理的基础上,基于μ律对数压缩方法生成各指标性能和综合性能评价值,并映射成相应的性能评估等级,能够得到测控系统的测量链路和遥测链路中不同的性能指标和总抗干扰性能指标的评估值和评估等级。仿真表明,提出的评估模型可以客观有效地对测控系统的测量链路和遥测链路的抗干扰性能联合进行评估,并通过评估等级直观地反映链路性能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USB系统是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充分利用USB现有设备,以有线射频闭环方式与新研制的目标动态模拟设备闭环,构建船载USB半实物仿真训练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海上动态环境下空间目标轨迹的仿真生成和动态修正方法。设计了目标动态模拟设备,阐述了动态目标距离、速度、角度模拟的原理和实现技术途径。该系统的实现和应用大大提高了航天测控联调、演练和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20.
窦长江  张京宁 《无线电工程》2007,37(11):31-32,36
基于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和临近空间应用研究,指出了临近空间是卫星导航系统天基应用领域,卫星导航系统是临近空间应用时空信息基础;提出了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天基组网、星座增强、信号增强、天基干扰、干扰定位和天基测控等临近空间应用设想以及相关关键技术;归纳了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临近空间应用目标为建立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导航战"体系和"临近空间"天基测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