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氧是煤中最丰富的杂原子,其含量和存在形式对煤的性质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阶煤的影响更为显著。低阶煤中的氧主要以酚羟基和醚键形式存在,此外还有羰基、羧基和呋喃等。介绍了低阶煤中含氧官能团的测定方法,结果发现:物理方法方便快捷,但XPS、IR等分析手段因一些峰值无法识别,降低了实用性;化学方法步骤繁琐,操作时间长且准确性较差。综述了含氧官能团对煤直接液化的影响,酚羟基在液化过程中因发生交联反应而产生负面影响;高级醚类具有高的液化特性;羧基的液化机理复杂,没有统一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煤催化热解技术的发展,论述了金属类催化剂、负载类催化剂和煤基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及其对煤热解转化特性、产物分布的影响。根据催化机理不同,将煤催化热解工艺分为直接催化热解工艺、间接催化热解工艺和热解产物催化热解工艺,并论述了各工艺的研究现状。过渡金属、分子筛可改变低阶煤热解产物分布,提高焦油产率;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可提高热解转化率,调节气体产品分布,提高气相产品收率。液化残渣与褐煤共热解降低了活泼分解阶段的反应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率,提高热解焦油产率,影响气相产物分布。首次提出煤直接液化残渣与煤混合热解所产生的正协同作用也可看成是一种对煤热解的正向催化。  相似文献   

3.
以煤液化油衍生油为溶剂,在热萃取装置上研究了大唐胜利褐煤等低阶煤的热萃取性能,考察了热萃取温度、热萃取时间、溶煤比、溶剂类型和煤种等因素对煤热萃取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大唐胜利褐煤在热萃取过程中氧元素的脱除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的热萃取率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由340℃时的18.7%(daf)增加到430℃时的59.5%(daf),而固体热萃取物回收率在390℃时达到最高值32.4%(daf),反应停留时间以60 min为宜,溶剂与煤的合适质量比为5∶1,在煤液化加氢循环溶剂中具有较高的热萃取率.热萃取过程中大唐胜利5#煤中氧元素的脱除率可达23%(daf).  相似文献   

4.
低阶煤的开发利用是煤化工行业比较棘手的问题,将低阶煤应用于水煤浆领域解决了其资源化利用问题。从原煤改性、配煤、添加剂、制备工艺四个方面简要总结了低阶煤制备较高浓度水煤浆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深入技术革新,开拓工业应用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分析对比了煤直接液化油的汽油和柴油馏分与石油基汽油和柴油馏分杂原子含量和族组分的差异,指出煤直接液化油中氮和芳烃含量高,需要经过苛刻的加工改质,才能作为车用内燃机燃料使用。介绍了煤液化粗油提质加工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油品加氢催化剂和不同馏分产物的加氢提质工艺,展望了该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 一、前言 1980年以来,煤直接液化工艺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由煤制取液体运输燃料油,提高馏分油产率和质量以及氢的利用率,其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煤直接液化的经济性。在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资助下,经过近十年的基础研究和工艺试验,开发出两段煤直接液化和煤油共炼工艺技术。现在煤直接液化的粗油生产成本已降到38.75美元/桶(相当于原油价格32.9美元/桶),煤油共炼工艺生产的液化油成本为25~30美元/桶。预计,若将现有各种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煤液化油成本还可以下降16%。美国能源部根据实际可能性,提出在1995年由煤直接液化生产的  相似文献   

7.
煤热解及热解产物深加工是实现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战略意义。结合煤热解最新研究动态,从煤热解机理出发,论述了提高煤焦油产量的5种因素,提出今后应加强煤热解增油技术开发及煤热解产品深加工,提高煤分质分级利用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8.
刘晓晨  王玉高  王志磊  申峻 《应用化工》2023,(10):2791-2796
以云南昭通褐煤(ZT)和新疆伊宁次烟煤(YN)为原料,通过电化学氧化法制备草酸,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对原煤进行表征,液相色谱法(HPLC)对氧化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电解体系对于中低阶煤制备草酸的影响,探究了两种煤在NaCl体系中生成的苯羧酸(BCAs)对生成草酸影响及相应草酸收率占比规律,考察了ZT电解时间、电流密度、NaCl电解质与煤样质量4个因素对草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5 h内ZT及YN在NaCl体系中草酸收率均显著高于NaOH体系,NaCl体系更适合制备草酸。ZT草酸占比相对于YN更高,较低煤阶的ZT更适宜制备草酸。较长的电解时间、较大的电流密度、较多的NaCl电解质添加量,较少的煤样质量对ZT生成草酸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氯气量,催化剂用量和碱液浓度等因素对催化氯化法粗制粗苯过程的影响。与硫酸法相比,在保证纯苯质量的前提下,可消除酸焦油和含酸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性质与气化制氢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简要介绍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物化性质以及回收利用方法,着重评述了国内外在线残渣气化制氢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残渣气化制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同时介绍了煤的集成液化工艺。该工艺将煤的加氢液工厂和煤的气化工厂联合起来,利用液化残渣作为气化的主要原料来制氢,从而可实现对煤的分级转化,达到降低煤液化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劣质煤液化技术及其经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贵 《煤化工》2003,31(5):16-19
劣质煤液化是目前煤炭利用技术领域的最前沿课题 ,它是在满足环保要求基础上的一种先进的煤炭利用技术。直接液化法是发展最快也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液化方法 ,其原料来源、技术需要都有较好的基础 ,产品成本几乎具有与石油相当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管式电炉上研究了碱房沟、王家沟、孙家岔煤热解过程中温度变化对其热解产物收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式炉电加热25 min温度达到500℃左右,热解气体大量析出,且随温度的升高,煤样失重率、煤气收率呈递增趋势,焦油收率基本不变;加热终温为800℃时,除CO外三种煤热解气体成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和煤样的组织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美国ConvertCoal Inc.(CCI)煤转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和关键技术,并对该工艺的经济性和引进风险进行了分析。该技术在油品质量、产油率、工艺可操作性和投资成本等方面均有较显著的优势,可为提高我国劣质煤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低阶煤煤泥(LS)和浮选精煤煤泥(LF)为原料,通过成浆性实验并结合两种煤泥煤样的粒度分布、表面特性、灰分特征、润湿特性及对分散剂吸附性的测试结果,对LS和LF制备水煤浆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别使用LS和LF作为原料制备水煤浆,当分散剂添加量(干基分散剂与干基原料的质量比)从0%增加至0.7%时,LS的最高成浆浓度(干基煤粉与煤浆的质量比)从58%提高至59%;LF的最高成浆浓度从51%提高至57%;LF与LS相比,灰分质量分数从37.05%降低至13.62%,有机组成无变化,无机矿物中石英含量降低显著,粒度分布范围较窄,对分散剂的饱和吸附量降低;LS和LF煤样中颗粒的径距分别为2.22和1.51,LF中颗粒的堆积效率较低,粒度分布是造成LS和LF成浆性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LF的颗粒较细且尺寸较为接近,煤样颗粒表面的静电力使LF颗粒容易团聚在一起,分散剂作用于粒度较细且粒径相近的LF时,主要用于抵抗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造成LF分散剂消耗量大,采用LF制备水煤浆,需充分考虑粒度分布的影响,选用分散性能较优的水煤浆分散剂。  相似文献   

15.
《广州化工》2012,40(13)
煤热解及热解产物深加工是实现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战略意义。结合煤热解最新研究动态,从煤热解机理出发,论述了提高煤焦油产量的5种因素,提出今后应加强煤热解增油技术开发及煤热解产品深加工,提高煤分质分级利用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6.
太化公司焦化厂粗苯生产原采用蒸汽法脱苯工艺,经过技术改造后采用减压蒸馏脱苯工艺。介绍了改进前后不同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并对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新工艺投入生产以来,运行正常,粗苯产量得到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节约炼焦煤资源,扩大制备水煤浆煤种范围的必要性。介绍了神府低阶煤种经热力改性处理,可提高成浆浓度的研究结果,为低阶煤等难制浆煤种制备水煤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国内已有十余种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处于建设、试运行阶段,然而提质固体产品(半焦)的大规模、高效率利用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介绍了我国低阶煤利用现状,分析了低阶煤及其热解半焦的性质,对低阶煤热解制浆耦合技术的工艺流程和工程进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