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治龙  王育华 《功能材料》2005,36(9):1328-1330
用硫熔法制备了系列红色蓄光材料Y2O2S :Eux^3+(0.01≤x≤0.10)的多晶粉末样品并系统研究了其发光特性。XRD结果表明,晶胞参数c随着Eu^3+含量的逐渐增大而增大,而晶胞参数α没有明显的线性变化关系,这与Y2O2S :Eu^3+的晶体结构有关。Y2O2S :Eux^3+(0.01≤x≤0.10)的激发光谱相似,在626nm发射光监控下最大激发波长约在330nm附近。在330nm激发下,随着Eu^3+含量逐渐增大,发射光谱最强发射峰位置从540nm右移至626nm,观察到红色特征发射峰626nm的强度逐渐增大,在Eu^3+含量为0.09时,其强度达到最大。在最佳合成条件及最佳Eu^3+含量下,正在进行掺杂Mg^2+和Ti^4+及其发光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材料产业》2010,(8):88-88
据报道,中科院福建构所研究小组采用一种巧妙的设计思路,将Tm^3+(Yb^3+)和Eu^3+分别掺入到NaGdF4纳米晶的内核和壳层中,首次在单分散的六方相NaGdF4纳米晶中实现了Eu^3+的双模式发光。  相似文献   

3.
不同沉淀剂下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出掺杂不同金属离子(K^+,Mg^2+,Ba^2+)的Y2O3:Eu^3+荧光粉。通过XRD、IR、激发与发射等技术研究了材料的结构与发光性能,考察了沉淀剂、掺杂的金属离子种类对Y2O3:Eu^3+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尿素作沉淀剂制备的发光性能明显强于用草酸作沉淀剂的Y2O3:Eu^3+荧光粉。其中,在草酸系列中,同时掺杂K^+离子能显著增强Y2O3:Eu^3+的发光强度,而掺杂Mg^2+,Ba^2+离子则会减弱其发光强度;而在尿素系列里,掺杂离子都会增强样品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4.
以高纯度的硝酸锶、硝酸钙、硝酸铝和稀土氧化物为原料,以硼酸为助溶剂,采用燃烧法在600℃的低温条件下合成SrxCa1-xAl2O4:Eu^2+,Dy^3+(x=0、0.6、1.0)长余辉发光材料。光致发光光谱分析表明样品发光光谱均为宽带谱,样品CaAl2O4:Eu^2+,Dy^3+和样品SrAl2O4:Eu^2+,Dy^3+的发射谱峰值分别位于442和511nm左右,样品Sr0.6Ca0.4Al2O4:Eu^2+,Dy^3+有两个发射峰,分别位于442和507nm左右。余辉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余辉衰减都是由初始的快衰减过程和其后的慢衰减过程组成,但不同样品衰减快慢不同。利用热释光检测结果对样品中存在的陷阱能级进行了计算,讨论了样品的余辉衰战机制。通过对锶钙配比(X值)不同的样品余辉发光性能的比较分析,研究锶钙配比对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调节锶钙配比(X值)的方法,能有效调控余辉发光颜色和衰减快慢。  相似文献   

5.
钒硼酸钇铕荧光粉的真空紫外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BχV1-χO4-χ:Eu^3+荧光粉,利用XRD变温发射光谱以及真空紫外激发的光谱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47nm的真空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的发射主峰位于619nm,与(Y,Gd)BO3:Eu^3+相比,色纯度较好,发光亮度达86%,是彩色PDP用红色荧光粉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燃烧法在550℃合成了红色纳米发光材料ZnAl2O4:Eu^3+,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证实样品具有尖晶石结构的ZnAl2O4相。测定了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光谱数据表明:对应于Eu^3+的。^5D0→^7F2跃迁的发射强度。^5D0→^7F0,1,3,4跃迁的发射强度,ZnAl2O4:Eu^3+ 形成红色发光材料,推测是由于基质结构的不对称性,Eu^3+在基质ZnAl2O4中占据非对称中心的格位所致。并考察了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样品Eu^3+的^5D0→^7Fj跃迁辐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Ca2SnO4:Eu3+的固相反应形成机理及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a2-xEuxSnO4发光粉末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固相反应形成机理及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于CaCO3和SNO2(2:1)混合粉料,在1250℃进行固相反应时将优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中间相CaSnO3,该相再与CaO继续反应生成最后稳定的目标相Ca2SnO4.Ca2-xEuxSnO4样品在240-360nm范围内存在着Eu^3+-O^2-电荷迁移吸收带,随着Eu^3+掺杂浓度(x=0.01-0.15)的增加,吸收带峰位从274nm红移至292nm附近.Ca2SnO4:Eu^3+发光体的发射以电偶极跃迁^2Do-^7F2为主导地位,在紫外光激发下产生强的红光发射.在Ca2SnO4基质中,Eu^3+离子的多声子弛豫过程几率小,当Eu^3+掺杂浓度较低时,可以观察到来自于Eu^3+较高激发态能级^5D2和^5D1上的辐射跃迁.Eu^3+离子在同构的Ca2SnO4和Sr2CeO4基质中的发射光谱形状类似,但Ca2SnO4:Eu^3+的红光发射强度远大于Sr2CeO4:Eu^3+.  相似文献   

8.
Eu3+掺杂新颖铝硅酸盐的合成、表征及发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和的固相反应条件下,通过水解反应制备了与NaGdSiO4同构的Eu^3+掺杂的新颖铝硅酸盐晶体发光材料NaAlSiO4:Eu^3+,样品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表征,实验结果表明,Eu^3+掺杂铝硅酸盐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能够发射出较强的红色荧光,文章也讨论了不同烧结温度和不同掺杂浓度对材料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炳伟  周新木 《功能材料》2007,38(A01):75-77
用传统的固相合成法合成了共掺杂稀土离子Eu^3+、Sm^3+的红色长余辉材料CaTiO3:Pr,通过对激发、发射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释光(TL)的分析,研究了Eu^3+、Sm^3+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出在样品中存在Eu^3+、Sm^3+向Pr^3+的能量传递现象,它改善了材料的发光性能,最后在文中讨论了可能的能量传递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还原法合成了Eu,Ti共激活橙红色Y2O2S长余辉发光材料,并测量了Y2O2S:0.03Eu,0.03Ti磷光体的荧光光谱,余辉分辨和余辉衰减曲线谱.实验结果表明,Y2O2S:0.03Eu,0.03Ti磷光体的发射谱由一系列Eu^3+离子内部能级跃迁的尖峰组成;余辉分辨谱则不同,由一个主峰位于565nm的宽发射带和一系列波长范围位于500nm以上的窄发射带两种峰形组成,可分别归为Ti离子的宽带余辉发射和三价Eu^3+的线状余辉发射,分析认为,样品中存在Ti余辉发射向Eu^3+内部能级间产生选择性的余辉传能机制,从而导致Y2O2S:0.03Ti,0.03Eu磷光体中同时出现两种发光中心离子的余辉分辨谱现象.  相似文献   

11.
溶胶-冷冻法制备纳米Gd2O3:Eu3+发光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溶胶-冷冻法合成了粒径为20nm左右的近似于球形的Gd2O3:Eu^3+发光材料.XRD和FTIR分析表明:所合成的前驱体样品为带有结晶水的晶态氢氧化物,经过热处理后得到了立方相的Gd2O3.荧光光谱测试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具有良好的Eu^3+特征红光发射,Gd^3+到Eu^3+之间具有有效的能量传递过程.随着灼烧温度的升高,发射峰和激发峰的强度有所增强,荧光寿命变长,这是由于热处理温度升高,晶体生长变好,表面缺陷减少,使表面的猝灭中心减少,从而提高了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12.
用固相法制备出了Eu^2+,Dy^3+共掺杂Sr4Al7O25:Eu^2+,Dy^3+、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了硼酸含量对其制备过程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用XRD对所合成材料进行物相分析,用荧光光谱仪记录其发射光谱,并在暗室里拍摄紫外激发下的发光照片。结果表明:随着硼酸加入量的不同,Eu^2+、Dy^3+共掺杂铝酸锶的发光效果、形貌特征均不同。在某一范围内,随着硼酸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发光性能、发光亮度均有所提高,烧结温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稀土激活的碱土铝酸盐材料是现今应用最广泛的发光材料,但其发光颜色单调,发射光谱主要集中在440-520nm范围内,缺乏长波段(黄、红)的发光色。在发射峰为505nm的SrAl2O4:Eu^2+,Dy^3+基础上,掺杂红色偶氮颜料,使发光材料的发射光谱发生红移,研究了其光色变化,并结合余辉性能测试,讨论了发光材料的光色红...  相似文献   

14.
以硬脂酸锌为Zn源、硫化钠为S源,首次采用油水界面法制备出单分散于环己烷和甲苯的ZnS纳米材料,探索有机溶剂、锌源和油酸浓度等对紫外吸收影响的同时,以ZnS为基质,掺杂Mn^2+和Eu^3+制得ZnS:Mn^2+,Eu^3+发光纳米材料,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UV-VI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紫外和HRTEM测试结果均表明,产物为单分散性,平均粒径为4.3 nn;荧光测试表明,产物所发荧光较强,肉眼可观测到明显的橙黄色(585 nm)和橙红色(616 nm)发光;XRD结果显示,产物结构为立方闪锌矿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ZnO:Eu^3+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氧氩比和退火工艺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均呈现ZnO的六角纤锌矿结构,适当的氧氩比有利于ZnO的C轴择优取向的形成,高温退火会使晶粒尺寸增大;合适的氧氩比,尤其是退火工艺(700℃)可以促进ZnO基质(372nm)到Eu^3+离子(^5Do-^7F2)之间的能量传递,但过多的氧及高温退火不利于稀土Eu^3+离子465nm(^7Fo-^5D2)到611nm(^5Do-^7F2)的直接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借助材料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掺杂B对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及合适的加入量。结果表明:B的加入量影响着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质,B的最佳加入量为58%。  相似文献   

17.
以尿素为原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出α-Sr2P2O7∶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RD、FSEM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激活剂Eu3+浓度、煅烧温度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光谱测量表明α-Sr2P2O7∶Eu^3+的5 D0→7F1、5 D0→7F2跃迁发射最强,为红光发射;该荧光粉可被394nm近紫外光和464nm蓝光有效激发,有望成为一种近紫外LED和蓝光LED用的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CaO:Eu^3+,Na^+等一系列红色荧光粉。研究煅烧温度和Eu^3+、Na^+离子的掺杂量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样品的物相、激发和发射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驱物的煅烧温度在950℃以上时,分别作为激活剂和敏化剂的Eu^3+和Na^+离子全部进入到CaO晶格中并占据Ca^2+的位置,其最佳掺杂量分别为1.5mol%和10mol%;Na^+离子的掺杂不仅有利于基质的稳定,而且可以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煅烧温度升高有助于样品发光强度的提高;在波长为200~400nm氙灯的激发下,最强激发峰值为244nm,属于Eu^3+-O^2-的电荷迁移跃迁;最大发射峰值位于592nm,对应于Eu^3+离子的^5D0→^7F1跃迁,并且Eu^3+离子在CaO基质中主要处于严格对称中心的格位上。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种新的用于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SrCaSiO4:Eu^3+,XRD表明其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mnb;在SrCaSiO4:Eu^3+的体系中掺入〈12%(原子分数)的Eu^3+不会引起相的转变。光谱测试表明,荧光粉的激发峰位于397nm,能与近紫外LED相匹配,其发射峰位于612,592和586nm;在SrCaSiO4:Eu^3+的体系中Eu^3+的猝灭浓度约为10%(原子分数),其临界传递距离(Rc)约为1.2nm,测得样品的衰减曲线,并得到其荧光寿命τ约为3ms。  相似文献   

20.
采用燃烧合成方法,在600℃温度条件下,首次合成镱/钕掺杂的SrxCa1-xAl2O4:Eu^2+,Dy^3+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发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镱或钕的掺杂几乎没有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Eu^2+发光中心电子的4f^65d→4f^7的跃迁环境。余辉衰减特性曲线显示,与SrAl2O4:Eu^2+,Dy^3+相比较,SrAl2O4:Eu^2+,Dy^3+,Yb^3+的初始发光亮度有明显提高,余辉时间略微减小,而SrAl2O4:Eu^2+,Dy^3+,Nd^3+的初始亮度却大幅度的降低,同时余辉时间也降低。热释发光实验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发光体存在不同深度的陷阱能级,而且陷阱能级的深度与余辉时间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