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炭黑存在大量的表面羟基,在橡胶中不易分散,从而影响其应用性能。利用CTAB和KH570对白炭黑进行协同改性,考察添加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对白炭黑性能的影响,采用XRD、FT-IR、TEM等对白炭黑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CTAB质量分数为4%、KH570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1. 5 h、pH为6时,改性后的白炭黑表面羟基数最少,达2. 02个/nm2,活化度达100%。此外,用作丁苯橡胶补强时,磨耗体积下降,耐磨性能增加,硫化门尼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3.
楚金伟  万小东  韦晓星  南敬 《橡胶工业》2022,69(9):0674-0681
研究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羟基化的高岭土(kaolin-OH),得到表面烯丙基官能化的高岭土(kaolinKH570),其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原位聚合制备可用于清除绝缘子表面污秽的kaolin-KH570/丙烯酸酯复合压敏胶(kaolin-KH570/丙烯酸酯PSA)。结果表明:当kaolin-KH570质量分数为1. 5%时,kaolin-KH570/丙烯酸酯PSA的粘接性能最佳,与未添加kaolin的丙烯酸酯PSA相比,其初粘力、180°剥离强度和23 ℃持粘力分别提高35. 7%,30. 7%和128. 6%;采用kaolin-KH570/丙烯酸酯PSA膜片对绝缘子表面清污,绝缘子表面的洗净率和除盐率可达到85. 8%和80. 6%,而憎水性从HC6级恢复至HC1级,且绝缘性能提高,提升了复合绝缘设备在污秽条件下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5.
实验主要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1000)、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三羟甲基丙烷(TMP)等为基本原料合成聚氨酯乳液,在合成乳液的过程中应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水性聚氨酯进行交联改性,这样不但可以增加聚氨酯的分子量,同时也可以改善其涂膜的防水性能。实验表明,经KH570改性的聚氨酯乳液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NCO)∶n(-OH)=1.12,m(St)∶m(BA)=1∶2,w(MDEA)=5.50%,w(TMP)=0.55%,w(KH570)=0.7%,w(HEA)=0.92%,引发剂的加入量为0.2 g,聚合温度控制在80℃。此条件下合成的乳液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二氧化硅(SiO2),使丙胺基团接枝在SiO2上,得到氨基化二氧化硅(N-SiO2)。分别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元素分析(EA)、粒径分析(DL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接触角表征了SiO2改性前后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50成功接枝在SiO2上,改性后表面变得更粗糙,D50粒径由17.69μm增大到38.38μm,水接触角从0°提高到25.84°,改善了其亲水性。  相似文献   

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烯丙醇为原料,在催化剂甲醇镁作用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再以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和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在催化剂氯铂酸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重要的有机硅烷偶联剂。产品的沸点和折光率与文献值一致,红外光谱图与标准谱图吻合.  相似文献   

8.
李小刚 《粘接》2012,(9):39-41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钛(TiO2)进行湿法改性处理.采用静态沉淀法、亲油化度、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改性效果进行分析表征,探析湿法改性机理.研究表明KH-570以化学链形式结合于TiO2表面,改性后TiO2的表面性质由亲水变为亲油.  相似文献   

9.
硅烷偶联剂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再山 《中国橡胶》2002,18(16):23-23,25
有机硅烷偶联剂在橡胶工业中是一类极具应用价值的多功能活性助剂,是国际市场方兴未艾的绿色轮胎所必不可少的关键性材料。有机硅烷偶联剂系列中KH-845-4产品在轮胎行业中应用较早、用量最大,性能优异,该产品于20世纪8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得到了应用及推广。近几年随着轮胎性能的不断提高,有机硅烷偶联剂在我国橡胶工业特别是轮胎行业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预计用量在1000吨/年左右,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国外仅米其林公司需求量就达5000~6000吨/年,估计国外总需求量在20000吨/年以上。南京曙光化工总厂近期建成了年产6000吨子午线轮胎专用有机硅烷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法测试硅烷偶联剂KH-792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丽萍 《浙江化工》2002,33(1):56-56,55
使用气相色谱法对硅烷偶联剂KH-792的测试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柱子类型、柱温程序升温速率等条件,找出最佳气相色谱分析条件:BP-5毛细管柱,分流比80/1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硅烷偶联剂的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硅烷偶联剂是一种能够增强无机填料与树脂之间界面结合力的化学物质,在塑料的填充改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硅烷偶联剂的品种、结构和性能及新型硅烷偶联剂的开发情况。论述了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并对其在填充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1月14日,南京市科委组织硅烷偶联剂KH-570、KH-792新产品鉴定会.这两个产品在南京建业化工研究所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到会专家和用户代表一致认为:该所硅烷偶联剂KH-570、KH-792产品性能接近先进国家同类产品水平,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其中KH-792在国内生产尚属首家,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3.
硅烷偶联剂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简要介绍了硅烷偶联剂的偶联机理、选用原则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包括用作玻璃纤维的处理剂、无机粉末填料的处理剂和胶粘剂、密封剂的增粘剂;另外,还介绍了硅烷偶联剂对橡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SiO2的表面改性及其分散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SiO2实现表面改性,并利用透射电镜(TEM)、粒径分析、Zeta电位、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改性后纳米SiO2的表面结构和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表面改性后,颗粒表面覆盖了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官能团,提高了SiO2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的Zeta电位,降低了颗粒团聚程度。改性后的纳米SiO2粉体在有机溶剂中的团聚块体尺寸明显减小,从200 nm降低到不足100 nm。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纳米铝粉耐腐蚀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和硅烷偶联剂KH570两种改性剂,在弱碱性的条件下,对片状纳米铝粉进行表面改性,形成具有复合包覆层的Al-TE-KH粒子。利用XRD、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的铝粉进行微观表征分析,并且通过析氢实验来考查各个样品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剂TE-KH能够在铝粉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包覆层,并且耐腐蚀性能和抗沉降能力明显优于单个改性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硅烷偶联剂在填充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蒋宪明 《国外塑料》1994,12(2):5-12
介绍了填充复合材料中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偶联剂的主要品种和化学结构。使用方法和偶联机理.  相似文献   

17.
<正> 六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始从事硅烷偶联剂的研制工作。一九六六年我厂在化学研究所的帮助下,开始进行KH—550的小批量生产。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KH—550的产量也逐年增加,仅一九八三年我厂就产销KH—55020吨。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在今后不太长的时间内国内所需硅烷偶联剂的品种和数量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KH—550的合成路线从起始原料三氯氢硅开始有三条:  相似文献   

18.
硅烷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概述了硅烷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含硫硅烷偶联剂的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含硫硅烷偶联剂Si69和Si75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分析固体含硫硅烷偶联剂和液体含硫硅烷偶联剂在生产和使用中的特点,介绍2种具有技术优势的新型硅烷偶联剂NXT和VP-Si-363。  相似文献   

20.
复合材料用硅烷偶联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针对目前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的现状,首先分析了硅烷偶联剂的结构特征,然后对常用硅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此外,还介绍了新近开发的硅烷偶联剂产品,并论述了它们在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应用效果,对复合材料用硅烷偶联剂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