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组缃跳出"态度的同一性",疏离五四启蒙主题,在小说《菉竹山房》中把悲剧写成了传奇。这种疏离给文学创作提供了多种可能:二姑姑的故事不仅仅是悲剧,也可以写成传奇;乡土不只是悲悯的对象,也可能成为现代人的景观。《菉竹山房》是一个象征,标明了"后五四时代"的到来,标明了多元化主题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趋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悲剧理论日臻成熟的今天,我国学术界对"中国有无悲剧"或是"中国有悲剧而没有悲剧精神"的观点依旧没有定论。对中国有无悲剧的疏理应该始于古代,途经现代,到达当代。只有运用传统中西方悲剧理论的对比方法,厘清中国式悲剧大体脉络,才能更好地体察从古代、现代、当代悲剧理论的发展变迁以及相互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任何伟大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悲观的,但是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底又必然是乐观的。衡量一部作品是不是悲剧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观照。依其形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古典悲剧和现代悲剧。现在看来,典型的古典悲剧已不复存在。与古典悲剧迥然不同的现代悲剧,其思想基础建筑在现代科学之上,其构成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有人称现代悲剧为世俗悲剧。中国文学被认为没有产生过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这种情形最突出地表现在大多数古典剧作中。而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作品,如《子夜》、《家》、《骆驼祥子》与《日出》等,均堪称现代悲剧的范列。在当代中国文坛一度没有悲剧作品。但悲剧并不会永远消灭,悲剧美永远给人以鼓舞。  相似文献   

4.
悲剧精神是悲剧主体面对生活的不幸与苦难时,所表现出的抗争与超越精神。海明威小说中的“硬汉子”在悲剧面前张扬了不同的悲剧精神,经历了从杰克对悲剧的忍受。到亨利对悲剧的自觉规避,再到乔丹和桑提亚哥与悲剧积极抗争三个发展阶段。这些“硬汉子”在与不幸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5.
试论悲剧人物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审美观照的对象,要对悲剧人物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不幸,甚至生命毁灭时的态度进行审美评价。悲剧不是重在对苦难的渲染,而是重在对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的表现。悲剧人物在审美领域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必须具有悲剧性的抗争精神。其次,它要求主体采取逆受形式的心理反应形式。善恶美丑的人都可以成为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悲剧的异同在各自的代表作品《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以冲突和抗争为主题,是中西悲剧的相同之处;中西悲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悲剧是悲而不伤,主人公往往是继续生存在悲剧中,是对悲剧情愫的保存,而西方则是通过悲剧主角的彻底毁灭,以生命的终结来成全悲剧的审美快感。对悲剧精神的解读,其实践价值在于指...  相似文献   

7.
老舍的创作特色在于对北京市井风俗的文化表现。他的作品往往是文化批判,但是在《骆驼祥子》中却转换为社会批判,且《骆驼祥子》的社会批判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批判。《骆驼祥子》在现代文学史上之所以成为一流的名著,首先就是因为它蕴涵着激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它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悲剧人生,体现了老舍对普通人的悲悯、关怀,以及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对亚瑟·米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中的男主人公推销员威利·诺曼的死亡原因进行了解剖。结论是:威利之死应由高度商品化、机械化的现代美国社会负责。威利象征着非人的现代社会中挣扎求生存的每一个人,其悲剧既是整个现代物质社会的悲剧,也是这个社会中所有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曹禺是西方戏剧营养的最大受益者。这其中,希腊悲剧的影响尤其深刻。本文通过《雷雨》与最能代表古希腊悲剧特征的《俄狄浦斯王》的比较,试图从遗传与继承的角度,对《雷雨》中所“流淌”的古希腊悲剧血统做另类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包装设计的范畴中,关于现代感和民族传统之间关系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博大精深、自成一体的中国文化无论从其深层精神到外部表象,都对现代包装设计有着极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极广泛的影响,是西方美学史上最值得珍贵的一份 遗产。《诗学》是其西方美学史的开山杰作,从哲学的高度建立了一个比较系统,合理的美学理论。本文着重 论悲剧,剖析其艺术特征,构成要素,展示它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在论悲剧中展开他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13.
五四以来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换,实现了语言的社会学意义上的转换,但对古典汉语形象审美传统的继承却被搁置并延迟。从这个意义上讲,“审美启蒙”语境下的白话文改革,显示出浓烈的社会功利性意味。本文试图从汉语形象这个角度重新探讨这场轰轰烈烈的语言改革运动,探讨汉语在审美现代性进程中的现实境遇和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14.
《雷雨》中的自然书写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人的自然,二是自然的自然。又分指作为万物实体的自然和自然界自主、自由生成、存在的力量两种。是中西方话语、传统与现代话语在现代中国场域冲突、融合、纠结的结果。作品对自然人性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多方面审美表现,具有丰富的生态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北京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老舍,在对理想女性的塑造和赞颂中显现了浓厚的传统色彩和相对守旧的妇女观。在对传统社会思想、制度、文化的批判和反思里,将女性命运谱写成一幕幕社会的悲剧。女权主义理论和批评以女性中心视角对现存历史文明和社会秩序进行了解构,将女性命运解读为“菲勒斯中心论”秩序下男性对女性阉割和压抑的性别寓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关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关;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关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17.
从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出发,探讨了由于传统文化和现实环境的影响,中国人在对待婚姻问题时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误区,如女性自我意识缺失、伦理观念淡化、现代人格分裂等,呼吁大家理性对待家庭婚姻,让中国式离婚的悲剧不再重演。  相似文献   

18.
文言策略在散文翻译的美学"再创造"方面,具备不容忽视的语言优势。本文运用茅盾的"再创论",通过对散文集《世界公民》中若干作品文白译本的对比,论证文言译笔是重塑散文文美、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理想工具。这对重新审视文言译语的作用,丰富译语种类形式,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成果显著,在专书词汇、专题词汇和专门体裁词汇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对近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史还缺乏一个系统的把握。对这些成果及不足加以整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近代汉语的研究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