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硫酸盐法制浆废液的接枝共聚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亚硫酸盐法制浆废液与丙烯酸类单体的接枝共聚改性反应。提出影响改性反应的主要因素是过氧化氢引发剂的用量,研究表明合适的引发剂用量为废液固体物干重的2.5%——3.0%。同时,随着接枝共聚反应中单体用量的提高,改性产物的粘度逐步提高。由于所生成基团的亲水性不同,在相同单体用量下,丙烯酰胺(AM)单体改性产物的粘度要高于丙烯酸(AA)单体改性产物。二元接枝共聚改性研究表明,随着AM单体用量比例的提高,产物的粘度也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2.
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过硫酸盐氧化方法将丙烯酸接枝到木薯淀粉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和丙烯酸用量对接核反应的影响。反应温度升高,过硫酸盐分解速率加快,淀粉游离基增多,能提高接枝量和接枝效率。延长反应时间,可提高单体转化率,但对接枝量和接枝效率影响不大。引发剂用量以3.0×10~(-3)mol/L为宜。丙烯酸用量以2.5~5.0mol/L为宜。增加丙烯酸用量,均聚反应加快,对淀粉接枝不利。红外吸收光谱证明,淀粉-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出现淀粉和支链聚丙烯酸的特征吸收峰。电子扫描电镜图片表明,原淀粉表面光滑,呈球形颗粒结构。接枝淀粉表面沉积着聚合物,形貌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升高而急剧下降可以看出,接枝共聚物的水溶液呈假塑性流体。高接枝量的接技物表观粘度较大,有较高的剪切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接枝共聚丙烯酸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道了将丙烯酸单体接枝到合成橡胶上的接枝共聚方法。对接枝母体胶料和丙烯酸单体进行了选择。考查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和胶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比较了相同单体的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差别。制得装饰性强、性能优的新型第二代丙烯酸酯涂料。  相似文献   

4.
高锰酸钾引发聚酯纤维接枝共聚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用KMnO_4/H_2SO_4作为引发剂,聚酯(PET)纤维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的改性方法,探讨了间甲酚浸泡时间和温度、KMnO_4浓度、H_2SO_4浓度、丙烯酸(AA)浓度等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间甲酚浸泡时间2h、浸泡温度60℃、KMnO_4浓度3.0×10~(-3)mol/L、H_2SO_4浓度0.02mol/L、AA浓度2.66mol/L、反应时间2h时,PET纤维的接枝率较高;同时,用红外光谱证明了聚丙烯酸接枝支链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亚硫酸氢镁法荻苇浆制浆废液经超滤提取木质素磺酸盐后,超滤滤过液经三氯甲烷萃取,并将可萃取有机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二个组份,采用GC-MS技术对二个组份进行了定性分析。酸性组份中检测到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和低分子木质素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6.
淀粉接枝共聚合成吸水树脂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淀粉为原料,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吸水树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量、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以及丙烯酸和丙烯酰胺质量比对产品的吸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引发剂占干物料质量的0.6%,交联剂质量占单体质量的0.8‰,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4,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1.33,产品的吸水率可超过550。  相似文献   

7.
靳玲  刘琼琼  刘太闯 《化工时刊》2012,26(10):18-20,52
采用废旧橡胶粉为基体对其进行接枝改性。主要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在橡胶粉表面上接枝丙烯酸等单体。橡胶粉的前处理方法和工艺对接枝聚合反应有显著的影响。经过丙酮、碱液和酸液进行处理,可以进行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接枝聚合反应。利用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体已经接枝到橡胶粉上。标准API滤液测试表明,该产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无渗透钻井液处理剂。在同等条件下该材料的封闭滤失量(20 mL)小于FLC2000的封闭滤失量(36 mL)。通过TGA测试,该产物的热稳定性良好,符合实际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PAE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溶液聚合的方法,使丙烯酰胺单体与不饱和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接枝共聚。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单体因素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聚合单体丙烯酰胺的用量等主要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接枝后的聚丙烯酰胺树脂除了具有良好的湿拉伸强度性能外,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纸张的干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将丙烯酸单体接枝到合成橡胶上的接枝共聚方法,对接枝母体胶料和丙烯酸单体进行了选择,考查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和胶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比较了相同单体的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差别,获得了装饰性强,性能优的新型第二代丙烯酸酯涂料。  相似文献   

10.
粘胶纤维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高锰酸钾为引发剂 ,将粘胶纤维与丙烯酸接枝共聚 ,研究了接枝共聚反应工艺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锰酸钾浓度 ,预处理温度、时间 ,硫酸浓度 ,丙烯酸浓度 ,反应温度、时间均与接枝率有关 ,反应中选择高锰酸钾浓度 0 .0 7mol/ L ,预处理温度 5 0℃、时间 2 0 min,硫酸浓度 0 .0 8mol/ L ,丙烯酸浓度 1.2 m ol/ L ,反应温度 90℃ ,粘胶纤维接枝率可高达 72 %。  相似文献   

11.
油酸盐用于淀粉接枝AM-AA反相乳液共聚反应乳化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引 言淀粉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高分子 ,在造纸、食品、纺织等工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淀粉的接枝共聚物是一类新型的高分子材料 ,在高分子絮凝剂、高吸水材料、造纸工业助剂、油田化学材料、可降解地膜和塑料等多方面的实际应用中具有优异的性能[2 ]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  相似文献   

12.
反相悬浮聚合法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润雄  王莹 《化工科技》1998,6(4):50-54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淀粉种类、淀粉形态、不同的引发剂、预聚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和中和度等对接枝共聚反应和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由H_2O_2—Fe(Ⅱ)引发木素磺酸盐和丙烯酸单体的接枝共聚反应,比较了不同的接枝方法(一步法和连续法)对接枝共聚物粘度和分散性能的影响以及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共聚反应能大大提高木素磺酸盐的分散能力。连续法接枝共聚物的物化性能优于一步法,具有高分散性和低溶液粘度的特点。接枝共聚物的羧基含量随丙烯酸单体的用量增加而增加,而酚羟基含量较接枝前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简介了单体在聚丁二烯胶乳、丁苯胶乳上的接枝反应机理,并对影响该过程的各种因素,如引发体系、胶乳性质、单体加入方式、乳化剂、硫醇、聚合温度及搅拌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以Fe~(2+)-H_2O_2为引发剂引发甘蔗髓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亚铁含量、H_2O_2浓度、单体量、反应液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探讨了接枝共聚物碱水解条件,如碱浓度和用量、水解温度和时间、接枝增量等因素对水解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接枝增量的接枝共聚物、降低反应液比或增加单体量均可明显提高接枝增量,接枝增量对水解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17.
聚丙烯纤维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高锰酸钾 /硫酸作为引发体系 ,聚丙烯纤维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研究聚丙烯纤维接枝率与硫酸浓度、丙烯酸浓度、高锰酸钾浓度、高锰酸钾预处理纤维时间、预引发时间、聚合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硫酸浓度为 0 .2 mol/ L,高锰酸钾浓度为 5× 10 - 3mol/ L,丙烯酸浓度为 0 .8mol/ L,高锰酸钾预处理时间为 30 min,预引发时间为 32 min,反应温度为 80℃ ,反应时间为 3.5h时 ,接枝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木素磺酸盐和丙烯酸单体的接枝共聚机理。通过比较木素磺酸盐和模型物接枝前后酚羟基的含量和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得率的变化,对接枝反应位置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反应发生在萃环C_5位上,也可以在酚羟基上进行。分子轨道法对木素磺酸模型物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固相法接枝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强  任巨光 《弹性体》1995,5(1):49-55
聚丙烯固相法接枝不饱和单体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本体法技术。与其它接枝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接枝率高、时间短、无溶剂回收、不妨害接枝物的进一步应用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聚丙烯固相法接枝不饱和单体的进展,并较详细地讨论了影响接枝反应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影响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二元接枝共聚反应的引发剂用量、淀粉/单体比例、丙烯酸/丙烯酰胺比例、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淀粉二元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了吸水率为760g/g、吸0.06%CaCl2溶液为192g/g、吸0.9%NaCl溶液为155g/g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从根本上解决了其抗盐怀能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