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晶闸管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而在晶闸管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是触发电路的设计。晶闸管由截止变为导通,必须具备一个外部条件。即在晶闸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加正向电压,且门极加正向控制电压。当晶闸管导通后,控制电压就不起作用了。门极所加的电压可以是直流或交流电压,也可以是脉冲电压,该电压称为触发电压,产生触发电压的电路称为触发电路。 触发电路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触发脉冲应有一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晶闸管触发板 ,该板可与单片机或微机系统相连 ,通过软件编程控制DAC0 832输出的电压来改变板上TCA785芯片的移相电压 ,从而实现触发脉冲延迟角的精确可调和对晶闸管触发时刻的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3.
真空触发开关导通瞬间高频脉冲电压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威  夏长征  陈仕修 《高压电器》2004,40(5):364-365,369
介绍了一种高压真空触发开关导通瞬间高频脉冲电压的测量方法,并构建了相应的测量系统。对测量过程中各种抗干扰措施进行了分析,试验测得了开关导通瞬间的脉冲电压波形,并获得了约400ns的开关闭合延时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各种因素对触发脉冲与主电路电压同步的影响。利用简化电压矢量分析法,确定同步电压的相位,实验调试证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用于同步电机交流励磁系统中交—交变频器触发脉冲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实用结果,并对其线路特点及工作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晶闸管触发的可靠性及其在磁控电抗器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主要从提高触发信号的准确性以及晶闸管触发脉冲的可靠性两方面研究了晶闸管在磁控电抗器(MCR)中的可靠触发。触发信号的准确性研究包括过零检测电路加入的低通滤波和相位补偿,以及DSP设置的触发定时器中断级别。触发脉冲的可靠性研究主要从触发脉冲的幅值和宽度分析了各种提高晶闸管驱动能力的措施并给出可靠的触发方案。实验结果证明方案可行,最后给出磁控电抗器在各种触发角度下的晶闸管触发波形。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工程应用中环境振动量级、通断频率、低功耗、安装空间等指标约束,提出一种低压脉冲触发控制的无触点开关电路.通过在P-MOS分压驱动电路中串联自锁电路,在开通驱动脉冲作用下分压驱动电路开通并自锁,实现P-MOS开通;通过在P-MOS分压驱动电路中并联零压控制电路,在关断驱动脉冲作用下分压驱动电路结束自锁,实现P-MO...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声脉冲法测量空间电荷时需要对试样施加脉冲激励,使试样中的空间电荷发生微弱位移产生机械波。为了获得足够高的信噪比,必须连续采集多个信号进行平均处理,对于多数测试系统平均次数至少需要40次。测量一次所需时间为脉冲频率和平均次数的乘积,因此脉冲源的频率决定了测量的速度。基于高压固体开关设计了高压高频脉冲源,可产生半峰宽5 ns至380 ns的窄脉冲,兼具连续脉冲模式和脉冲簇模式,脉冲重复频率可达3 k Hz,在脉冲簇模式下脉冲间隔最小为1μs,输出脉冲幅值最大为2.5 k V。经设备校验可知脉冲源可有效提高空间电荷测试速度,并适用于交流甚至任意波形下的空间电荷测试。  相似文献   

9.
双极性窄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合成臭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刘钟阳  吴彦  王宁会 《高电压技术》2001,27(2):28-29,38
利用火花隙开关的双极性陡前沿窄脉冲高压电源 ,产生双极性陡前沿窄脉冲 ,在放电反应器中引发介质阻挡放电。试验结果表明 :该种形式的放电兼有短脉冲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的优点 ,合成臭氧产率高 :进气为露点 <-40℃的干燥空气 ,臭氧质量浓度在 4~ 8g/ m3时 ,产率为 90~ 12 0 g/ (k Wh) ;进气为工业瓶装氧气 ,臭氧质量浓度在 3~18g/ m3时 ,对应产率为 30 0~ 390 g/ (k Wh) ,对比普通的介质阻挡放电提高产率幅度 >30 %。  相似文献   

10.
对空心双谐振高压脉冲变压器(即Tesla变压器)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以了解Tesla变压器运行时的耦合参数及其他相关数据。首先,根据Tesla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在考虑电路损耗的情况下,建立其双谐振回路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解析解的方法研究双谐振回路次极为振荡电压幅值时的系列脉冲耦合系数,并给出振幅充电时的特点。分析有损Tesla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时,由于其结论的表达式比较复杂,无法运用数学解析的方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因而转至运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空心双谐振回路出现最大幅值时的条件和时间,满足幅值输出时的回路参数,同时研究了回路参数的改变对其电压输出波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大电流直线驱动技术中对脉冲电源系统按照设定时序触发各电源模块的需求,本文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2812设计了一套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能够在强磁环境下对脉冲电源系统进行稳定精确的时序触发,采用优化时序触发从而获得峰值波动较小的脉冲波形。开发了包含时序优化算法的上位机控制系统,编程控制DSP内部定时器产生30路脉冲信号,设计了可靠性高、延时小的通信电路和电源模块驱动电路。最后,将该控制系统用于大电流直线驱动装置的实验,实验所用的脉冲电源由30个电源模块组成,最高储能270kJ。分析实验测得的电流波形,实际放电的时序与在控制系统中的设定时序相比,误差分布在10~18μs之间,表明该系统可以在大电流强磁场干扰下对脉冲电源系统实现精确可靠的时序触发控制;对比优化时序、经验时序和同步触发得到的脉冲电流波形,优化时序得到的电流脉宽最大、电流峰值波动最小,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简化操作、优化电流波形避免峰值电流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此基于一类双极性高压脉冲发生电路拓扑提出了一种带主动截尾的改进型控制策略.该拓扑是将全固态单极性Marx电路和全桥结构相结合构成可级联全固态双极性Marx单元.在不增加半导体开关数量的前提下,通过在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中引入主动截尾控制,实现了双极性脉冲下降沿陡化,将下降沿时间控制在20 ns以内.研制了一台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 表明主动截尾控制方法显著陡化了脉冲下降沿,并提升了双极性脉冲放电的能量利用效率和含氮激发态成分浓度.  相似文献   

13.
14.
数字化谱仪的实际应用中探测器输出的脉冲信号可以近似看作双指数脉冲,由于探测器存在电荷收集时间等原因造成采集的脉冲幅度存在弹道亏损,不利于后续准确提取幅度,影响了探测系统的能量分辨率.在MATLAB中对理想双指数脉冲信号的梯形成形进行了仿真并在Simulink平台上建立模型使用理想双指数脉冲序列测试可行性;使用HDLCo...  相似文献   

15.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电子信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高频电子线路"需要"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的支撑,掌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根据高频课程的知识情况,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对"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案。教学实践证明,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避免因换流阀阀基电子设备触发脉冲丢失而造成控制保护系统(control and protection,CCP)误动作的控制策略。该策略的核心是同时算法设计,在控制保护系统经过以太网向门级单元(gate unit,GU)发出的触发信号出现脉冲丢失的情况下,VBE检测到回报信号后不做任何处理,根据运行经验和数理统计得出,当检测到连续丢4个周波(80 ms)的脉冲时才向控制保护系统发送请求切换系统信号。基于这种控制策略设计的阀基电子系统已经在实时数字仿真器联调试验中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有效消除了现有保护方法产生的危险现象,避免了系统误动作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配电网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日趋提高,可靠性指标已成为配电网规划中关注的热点。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配电网可靠性提升措施优化规划模型,提出了采用配电变压器"双接入"接线模式在短期内大幅度提升可靠性这个关键措施,对其主要特点、实施难度、适用范围以及评估结果进行讨论。通过算例,对配电变压器"双接入"接线模式的可靠性、经济性以及与配电网自动化的协调配合等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说明该措施可显著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1引言在多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或三相变流装置的定相时,除了要知道高、低压绕组的连接方法外,还需知道高、低压绕组对应的电势(或线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以便确定各台变压器能否并联运行或实现触发脉冲与主电路的同步。变压器的联结组别是用来表征上述相位差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9.
高铁车站是铁路运输的关键节点,是国铁集团“十四五”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能源消耗重点用户。控制高铁车站在使用中能源的消耗,正是呼应“双碳”的重要举措之一。以郑州南站为案例,重点阐述了智慧照明控制系统的构成及控制策略,详细介绍了郑州南站各区域智慧照明控制设计内容,最后描述了郑州南站智慧照明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节能数据及对减少碳排放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能源行业以生产和排放的高碳化特征,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结合“双碳”目标下各领域的政策文件解读,分析综合性电力设计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市场机会,同时基于课题组对17家综合性电力设计企业的书面调研,从设计企业自身优劣势出发,提出在“双碳”目标下的业务转型方向、业务开发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