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丛树宇 《山西建筑》2004,30(12):183-184
介绍了浅埋暗挖地铁隧道软流塑地层穿越楼房的施工技术,并结合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现场实际,总结了软流塑地层的施工经验,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2.
周石喜  张家元 《四川建筑》2007,27(2):208-210,214
为解决地铁隧道在软土中矿山法暗挖掘进的技术难题,结合南京地铁鼓玄区间软流塑地层的工程特点和难点,阐述国内首次在城市建筑物下的地铁软流塑暗挖隧道施工的具体措施:大管棚 小导管超前支护,掌子面超前注浆加固,并通过监测信息反馈施工结果。总结分析其成功经验,供以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胡振宇 《山西建筑》2010,36(14):339-340
结合南京地铁二号线暗挖段过淤泥质软流塑地层施工经验,叙述了在淤泥质软流塑地层劈裂注浆原理和劈裂注浆工艺,对劈裂注浆施工中浆液选择进行对比试验,对注浆施工各环节注意事项及相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详细叙述,为今后通过城市软流塑地层暗挖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馈  冯欢欢 《建筑机械化》2014,(11):66-70,90
针对石家庄地铁朝晖桥站-白佛站区间极软弱地层条件下,盾构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的叩头现象,结合其工程特点,在全面统计叩头现象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专业管控、设备检测、掘进参数控制、同步注浆、辅助纠偏等角度,采取了应对措施,并从盾构的地质适应性设计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对工程后期施工及类似极软弱地质盾构施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铁软流塑地层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针对南京地铁鼓楼–玄武门区间隧道穿过软流塑地层的特点,采用土工离心机对地表有相对硬壳层和地表无相对硬壳层中隧道开挖之后地层的变形机理进行模拟。模拟发现,地表有相对硬壳层时,隧道以两侧挤压变形为主,地表无相对硬壳层时,隧道以竖向压缩变形为主,为工程措施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根据管棚格栅的支护体系和应力分布的特点,建立了隧道挤土变形的计算公式,提出了管棚间土体形成的“微拱”效应,论证了通过注浆可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从而强化“微拱”,并大大减少挤土变形量。以南京地铁试验段的实测为基础,分析了软流塑地层中隧道施工引起的各部分变形情况,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盾构隧道管片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的上浮机理,通过对施工阶段单环管片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浆液产生的浮力是引起管片上浮的主要诱因的结论。同时,建立了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隧道管片上浮量计算模型,引入上浮力时变系数,推导出了管片上浮量预测公式,并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某盾构区间施工实践,验证了其理论解的准确性。最后,提出了有效的抗浮措施,可为盾构隧道内管片上浮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盾构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对盾构穿越典型复合地层的安全管理进行探讨。以深圳市某盾构施工险情案例为背景,从前期勘察、设计、风险预判、过程管控、施工统筹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施工技术措施,包括减少不良地质施工范围、预设刀具更换地点、严格控制盾构掘进参数、注意应用渣土改良等,对预防地下工程险情,防止事故发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新龙  焦正宇 《山西建筑》2022,(16):127-130
针对济南地铁2号线北园路站至七里堡站地质条件复杂、地层软硬不均等问题,易导致盾构机姿态难以控制,出现超挖、欠挖,严重影响围岩稳定性,引起地表沉降。通过现场调查、数值模拟穿越上软下硬地层,重点研究盾构开挖掌子面顶推力控制技术。结果表明,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适当调整掌子面上下部顶推力有利于控制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9.
李腾蛟  陆帅 《工程机械》2023,54(4):117-121+13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关键难点,依托和燕路过江通道某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开展研究,首先介绍该区段上软下硬地层的地层分布,探究盾构施工技术的主要难点,然后通过施工中记录的掘进参数,分析掘进换刀前、后主要掘进参数的波动情况,基于推进平均速度、刀盘转矩、总推力以及管片浮动的变化情况,探究掘进过程中掘进参数控制方式,最后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施工关键问题给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可为类似盾构施工工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是盾构施工中经常遇到的一类地质状况,在这种特殊地层条件下进行盾构施工有很多难点,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穿越上软下硬交界地层的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对盾构隧道穿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由软入硬”及“由硬入软”)掌子面各分区内顶推力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盾构掘进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过程中,适当减小上部分区内千斤顶推力并增大下部分区顶推力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小“由软入硬”段管片应力(S1减小2.76%~3.1%、S3减小3.39%~3.46%),并得出掌子面上中下分区内千斤顶推力的比例在8∶13∶18~10∶13∶16范围内较为合理。但这种调整盾构姿态的措施会使地表沉降出现增大趋势,而在实际工程中则可以适当增大土仓压力来抑制地表沉降的增大。  相似文献   

11.
在盾构隧道施工中,软硬不均地层会对盾构掘进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时会造成地表沉降等风险的发生.本文依托长沙地铁某盾构区间工程实践,针对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软硬不均地层盾构刀盘刀具选型,并基于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地层渐进性扰动引起的地层塌陷原因.结果表明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陷...  相似文献   

12.
赖凌锋 《市政技术》2012,30(6):111-113
结合杭州市平海路跨南侧延安路过街地道施工实例,介绍在富水软土地质中,在已建地铁盾构隧道上方,超近距离进行过街地道施工时,对盾构隧道变形(上浮、沉降)控制的关键施工技术,供大家参考、探讨。  相似文献   

13.
溶洞地层盾构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地铁五号线岩溶地层盾构技术处理措施为例,分析了溶洞的特点和分布特征.采用钻探法和CT法结合的勘察方法,论证了盾构通过岩溶地层的特殊处理办法,结合盾构施工情况对隧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注浆均达到设计效果.最后,总结盾构掘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方治纲 《建筑机械化》2021,42(12):44-46
针对软硬不均、孤石群、孤石群伴空洞地层交替出现等施工难题,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综合探测技术,进行综合解译,实现对掘进面前方沿线空洞和孤石准确识别与成像,采用旋挖钻+潜孔锤接力法对孤石进行提前预处理,实现了盾构掘进与孤石置换同步施工,互不影响,整个施工过程无须进行土体注浆加固,最大化的减少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造...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而在城市内施工不可避免地会穿越各种风险源。为了确保盾构在软弱地层,特别是浅覆土地段的施工安全,必须从盾构始发开始就做好穿越风险源群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前期施工参数的设定及地面沉降变化规律进行预判,分析不同风险源的特点及地层条件,根据周边环境变形情况不断对施工参数进行优化,控制成型隧道质量及地面变形,以最合理的参数顺利安全地穿越风险源群。  相似文献   

16.
沈阳地铁二号线会展中心站一世纪广场站隧道盾构区间穿越中粗砂、砾砂层,砂性土层内摩擦角大,碴土流动性差,排土困难,地下水量丰富、水压高,因此盾构掘进控制困难,容易造成地表沉降.从土压平衡盾构的适应性、刀盘和螺旋输送机的结构、刀具的配置和加固、碴土改良措施、沉降控制方法等方面介绍土压平衡盾构穿越砂层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加强施工监测等措施保证了既有线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站至动物园站盾构区间隧道总长l339.8m,为全断面无水砂卵石地层.线路水平方向呈“C”形,设计最小曲线半径为350m。施工中通过采取对土体塑流化改良,盾构掘进参数优化等措施,隧道全线贯通仅用了65d,同时,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相似文献   

18.
19.
高承压水软土地层盾构始发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突出.为降低始发风险,采用外置钢箱、橡胶帘布密封、惰性砂浆填充等技术措施确保盾构安全始发,达到了控制盾构机始发中的施工风险的目的.实践表明,高水压软土地层采用外置钢箱始发,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的管片上浮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以某软土地区盾构隧道工程中遇到的管片上浮事故为背景,寻找盾构机械参数、同步注浆、盾构姿态等方面的原因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盾构隧道管片上浮的技术措施。实践证明,所采取的措施是可行、有效的,可为其他类似管片上浮事故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