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2.
针对现有管道机器人功能单一、适应性差的问题,设计了自适应多功能智能管道机器人。采用SolidWorks对机器人进行了三维建模,分析了机器人的工作机理,对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支撑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变径机构主动轮部分进行了运动学建模,得到了N20电机与管道机器人行进速度的函数关系及N20丝杆电机转速与管道机器人开合灵敏度的函数关系。对机器人外径调节范围和空载行进速度进行了试验,制作了实物样机,经试验测试表明:机器人单节高度为80 mm,质量为0.7 kg,主动轮外径可调节范围为60.16~240.33 mm,空载行进速度为0.21 m/s,主要支撑结构均满足设计要求。该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功能多元、主动适应管径变化的特点,不仅为管道类机器人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而且为海洋管道的安全性检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对工业管道检测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应用于工业管道的检测机器人。该机器人基于螺旋推动原理,利用齿轮副传动机构增加了移动体的力矩,同时解决了线缆的穿引问题。分析了滚轮的受力情况,讨论了漏磁法检测原理。系统采用有缆供应能源的方式,基于ARM和uC/OS-Ⅱ的嵌入式技术系统构建了信号处理系统,并通过RS485串行通信实现了与用户的实时数据交互,为下一步系统研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石油输油管道使用了一段时间后,部分管段由于腐蚀而出现变薄甚至开裂发生泄漏事故.石油管道检测机器人的研制与开发显得非常紧迫.在役石油管道机器人设计制造这一课题被列入国家863项目.本文介绍了管道机器人试验工作台的设计和用超声波检测标准试样管段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石油输油管道使用了一段时间后,部分管段由于腐蚀而出现变薄甚至开裂发生泄漏事故,石油管道检测机器人的研制与开发显得非常紧迫。在役石油管道机器人设计制造这一课题被列入国家863项目,本文介绍了管道机器人试验工作台的设计和用超声波检测标准试样管段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介绍了当代国内外在管道内部行走与检测机器人研制方面的概况以及它们的性能、结构特点;文章还介绍了国外几种未来的管内行走检测机器人的情况及其发展远景;文章最后对我国发展管内机器人的途径与方向阐明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用于城市地下电缆排管作业与巡检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该系统由可远程操作的机器人本体、传输/回收设备和便携式地面监控站组成.基于TMS320DM6446主控芯片的嵌入式控制系统、高性能的驱动机构、多传感器组成的检测单元及可靠的无线/有线双传输链路使机器人能辅助电缆管道排管作业和施工验收,完成电缆状态检测等功能.实验表明,该机器人结构独特、体积小巧,能够稳定运行于电缆排管中;机器人拥有足够牵引力以辅助电缆敷设;检测单元能获取视频图像、管内温度、排管坡度和电缆局部放电量等检测信息;整个机器人系统可以满足电缆管道排管作业与巡检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设计开发了一种以AVR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电缆绞盘系统.包括系统的机械结构和软件结构,机械结构实现了收线盘上不同层面电缆线的有序缠绕,排线整齐.软件设计实现了C语言环境下基于AVR单片机控制绞盘电动机的恒转矩输出、绞盘下位机与控制箱上位机的串行通信.绞盘收线系统可以保障电缆线一直处于恒张力状态,实现管道机器人在管道内自由移动.实验表明智能电缆绞盘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参考火星探测器的结构,将智能机器人车体平台设计为高自由度四驱动八轮移动平台。即可采用半自主加入外围模块的方式组成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因此既可大大缩减机器人的研究费用,叉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机器人的功能研发上,对智能机器人的控制部分也做了初步的介绍。机器人的车体设计是通过Pro/E这一三维软件进行的,并通过该三维软件进行运动装配。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发展速度令人瞠目结舌。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在与智能化接轨,机器人群控智能制造系统就是智能化发展的典型产物。机器人群控智能制造系统的研发加快了加工制造业、内燃机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本文对机器人群控智能制造系统功能设计与应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于机器人群控智能制造系统功能在内燃机行业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对于内燃机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7,(6):152-154
长距离蒸汽管道是舰船上使用的重要设备,以往对于管道的维护一般是通过手动测量检查关键尺寸是否满足要求,耗时较长,且精度较差。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移动检测机器人,该机器人携带的多种传感器,可对管道槽口关键尺寸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STM32系列高速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编写了控制程序,同时设计了控制系统电路。应用表明,该设备可将检测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