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城市水系统变革的历史中,需求驱动是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传输、净化、控污再到循环,水系统的变革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提升.饮用水净化的发展历程具有相近的需求驱动特征,三代净水工艺的定位明确了每一代工艺面向的重大安全需求;膜技术在三代净水理论体系中,通过组合工艺的耦合适配可实现不同的应用 目标,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组合工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20世纪以前,因饮水不洁,在城市常暴发烈性水介细菌性传染病(霍乱、痢疾、伤寒)等,给人们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在此背景下开发出了第一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 相似文献
3.
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及超滤的零污染通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超滤技术作为第三代净水工艺的核心技术在城市净水厂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并针对不同的原水水质特点,提出了具有不同适用性的超滤组合工艺。基于净水厂运行的角度,强调了零污染通量的运行模式,当膜在零污染通量下工作时,则无需或很少需要化学清洗,这将显著简化大型膜系统的运行,工程实用性增强。通过加强膜前预处理、加强物理清洗、改善膜材料、降低膜价格(从而降低工程上可接受的膜通量)等零污染技术,有望将零污染通量提升至工程值,为超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突出和水体污染的广域性,阐述饮用水净化的必要性和优先利用现有水库作为农村饮用水水源工程的可行性。提出根据不同的原水水质确定净化工艺流程,Ⅲ~Ⅴ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净水设备的选用及其设计参数、消毒药剂的选择以及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并合理配置管网系统。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现场对比试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考察了实际生产规模的臭氧粒状活性炭工艺以及小型超滤、纳滤、反渗透膜法两种典型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发现臭氧活性炭工艺具有优良、稳定的去除有机污染物功能,而孔径较小的活性炭纤维除污染效果并不好,臭氧氧化出水、超滤出水再用压缩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要比直接处理原水高。超滤膜除有机物效率不高,而反渗透和纳滤膜在较好地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同时,也去除了水中绝大部分无机物,出水有机物和无机物浓度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6.
7.
针对江汉平原农村地表水污染情况和农村水生疾病的状况,设计了农村饮用水的净化方案与工艺,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饮水需求。工艺设计兼顾了集成式装置对结构紧凑的要求和净化功能;预处理选用臭氧预氧化和混凝沉降进行,常规处理选用可靠的石英砂过滤,深度处理选用紫外线杀菌和膜分离。在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集混合、絮凝、沉降于一体的旋流强化混凝设备。该水处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组合,结构紧凑,安装、使用方便,为农村饮用水的净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利用纳滤和反渗透膜深度处理工艺进行长江原水水质净化中试研究,工艺流程为长江原水→混凝沉淀→沙滤→颗粒活性炭→纳滤/反渗透,比较纳滤、反渗透膜工艺对污染物特别是微量有机物苯系物、三氯乙烯及消毒副产物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膜工艺预处理能够有效地去除原水的浊度和部分污染物,有利于纳滤、反渗透的稳定运行。纳滤膜工艺的最佳操作压力是0.4 MPa,此压力下产水量为250 L/h,回收率为24%,SO42-,Cl-,NO3-和总硬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1.7%,85.4%,85.2%,89.3%;采用浓缩水回流能兼顾较高的回收率和良好的去除率。2种膜工艺对苯系物与三氯乙烯的去除率均在95.7%以上;对消毒副产物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中大部分的削减率在63.7%以上。与反渗透膜工艺比较,纳滤膜工艺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纳滤膜工艺净化出水中可部分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使得净化后的出水成为优质健康饮用水。 相似文献
11.
颗粒计数仪器在给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线颗粒计数仪和在线浊度仪并行监测长江水源水常规处理单元出水水质,对常规处理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工艺处理长江原水,在运行周期内,滤池出水中2~3 μm颗粒物数平均在50粒/mL以下,滤后水中浊度呈逐级下降趋势,颗粒物总量则逐渐上升,两者之间不存在比例关系;确定以滤池后出水中2~3 μm颗粒物数急剧波动作为滤池是否需要反冲洗的判断依据,并初步验证当原水平均水温在18℃以上时,普通快滤池运行周期可以延长至42 h,滤池过滤效率平均在3以上. 相似文献
12.
在线混凝-超滤联用工艺用于小城镇给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在线混凝-超滤联用工艺对某水塘水进行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将常规处理作为超滤的预处理时,膜压差增加迅速,无法保持稳定运行.将在线混凝作为超滤的预处理时,膜压差增加缓慢.通过比较不同的混凝剂抑制压差和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发现聚硫酸铁均优于聚氯化铝.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预氧化的试验结果表明,尽管高锰酸钾去除有机物和三氯甲烷生成潜能的效果较好,但膜压差增加较快.在线混凝-超滤联用工艺处理后出水的CODMn可低于3 mg/L. 相似文献
13.
对农村安全饮水来说,选择好的水源和净水工艺是获得安全饮用水的第一步.江西省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成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首选水源.根据水质情况,一般只需进行消毒处理,部分需进行除铁锰.本文对几种常见的消毒、除铁锰工艺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江西省农村实际情况,分别推荐了较适用于江西省农村地下水处理的消毒和除铁锰工艺. 相似文献
14.
创新和改进净水工艺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对水质安全保障的技术需求.由于新的水质问题不断出现,我国许多给水厂已面临水质的达标胁迫,现行净水工艺经受着严峻考验.对此,我们在考虑建立深度处理工艺的同时,更应该从基础科学到工程应用的系统层次上探索强化常规净水工艺的可行性.物质形态的转化和利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颖而明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16.
珠江中下游的地表水具有低碱低硬的特点,为了改善饮用水水质化学稳定性,提出了石灰石接触池工艺,该工艺具有维护简单、管理方便、运行安全和成本低廉等优点。石灰石接触池工艺中,石灰石的选择是很关键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石灰石接触池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石灰石溶解特性的主要因子有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不溶杂质以及单位体积空隙的表面积。当碳酸钙含量高于98%时,溶解效果非常理想。不溶杂质容易在石灰石表面生成残渣层,降低传质速率。单位体积空隙的石灰石表面积和石灰石的粒径、球度、孔隙率有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介绍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标准、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该技术在水利上的应用前景和设想,并分析了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