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建筑通风是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方法,同时建筑节能对室内通风也提出了要求。基于此,文章分析我国有关民用建筑室内最小通风量(新风量、换气次数)的标准规定及检测方法,探讨我国建筑通风对室内环境和建筑节能影响,阐述我国民用建筑房间自然渗透通风的现场实测研究现状,指出应明确民用建筑通风室内新风量的定义和完善室内新风量的验收规定,提出室外主风风速、建筑外门窗气密性等级是影响民用建筑房间自然渗透通风换气次数的主要因素,说明目前发展建筑节能中加强建筑通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新风是评价室内微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精确测定室内新风量在室内环境污染、通风空调和建筑节能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CO2作为示踪气体,首先利用干冰升华和人体呼吸产生CO2这2种方法对室内新风进行测定,而后运用盒子模式,分别用非线性回归法、差分法、国标法和稳态法计算新风量,最后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不同计算方法的误差来源及优缺点.结果表明,CO2作为示踪气体测定新风量,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别较大:非线性回归法与其它方法相比最为精确,差分法其次,国标法计算的新风量偏低,而稳态法计算的新风量偏高.  相似文献   

3.
认为相关标准对封闭式车间空调系统最小新风量规定不尽合理,借助于比较成熟的民用建筑空调系统最小新风量研究,提出了室内空气清新度的概念,给出了封闭式车间空调系统最小新风量的确定方法,算例表明,用所提方法计算的最小新风量适中.  相似文献   

4.
民用建筑室内设计新风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周翔  王军 《暖通空调》2012,42(7):27-32
基于建筑室内设计新风量理论,比较和分析了国内外新风量标准及其体系的差异,指出近年来国际新风量标准在考虑建材污染及其污染程度、人员适应性、吸烟空间、人员主观满意度、CO2指标等方面有所发展。随着当前室内人员污染、建材污染问题的凸显,需要在污染源特征的反映、标准的针对性、低密人群建筑新风量标准、高密人群建筑新风量标准和其他建筑新风量标准的有条件适用性等5个方面对现行标准进行修订。介绍了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对公共建筑、设置新风系统的居住建筑、医院建筑和高密人群建筑等四类建筑的最小新风量的修订。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民用建筑领域中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结合室内甲醛释放主要来源和采样点布局原则,以某教室办公室为例,对其甲醛释放进行探讨,从而了解室内甲醛的主要来源。最后,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使用绿色建筑材料,采用甲醛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等措施,从而减少甲醛释放量,减轻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建筑新风量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并进而可能对人体健康、室内舒适性和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同时,建筑新风量又会影响建筑供暖或空调能耗。对天津市300余户居住建筑的室外新风量进行了测量与分析,介绍了针对自然通风系统测试的CO_2方法。为我国居住建筑新风量测试的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依据,并为控制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在不同指标下国内外学者对室内新风量调控的研究进展.世界各国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存在着差异性,各国的关注指标也有所不同,因此对室内新风量的影响指标研究也有所不同,建筑室内新风量大小的决定因素与策略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任需要一个清晰的多指标耦合的控制室内新风量的战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酒店能耗分析与节能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调系统采用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的某酒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能耗分析,探讨了酒店节能的途径.在室内相同初始CO2体积分数、CO2污染源及排风量下,对不同新风量下的室内CO2体积分数分布进行了比较.室内CO2体积分数分布与新风量关系不大,片面增大新风量不但会增加能耗,而且对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
充足的新风量对于保证室内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公寓人员密度较高,主要依靠自然通风的方式获取新风,目前国内较为缺乏对这类建筑通风现状的研究.本文采用示踪气体法,以睡眠状态下的人体作为CO2的稳定释放源,对清华大学紫荆公寓夏季自然通风状况进行了测试,分析比较了公寓不同位置处房间通风状况的差异,研究了单侧通风条件下室内外温差与房间通风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当前学生公寓通风情况的现状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风对于稀释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室内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新风量则是衡量新风的有效手段,目前不设独立新风系统的建筑室内新风量测量广泛采用CO_2示踪气体法。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探讨CO_2初始浓度、门窗开关方式、室外风速以及室内杂物对室内新风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_2初始浓度、门窗开关方式、室外风速、室内杂物这些因素均对新风量检测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室外风速和室内有无杂物对新风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碱骨料反应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在碱骨料反应方面的研究现状,从普通混凝土的组成出发,阐述了碱骨料反应的分类、反应机理、影响因素诊断及鉴定方法、预防措施等。在综合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碱骨料反应控制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构面对板岩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运用单弱面理论研究含单组结构面的板岩岩体抗压强度随结构面方位的变化情况,建立了相应的一维、三维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将该规律运用到南水北调西线的板岩试验结果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单弱面理论建立的强度变化规律较好地吻合了单轴、三轴试验结果,可以认为正确反映了板岩的强度变化规律;(2)当结构面倾角在51.7°左右时,板岩的抗压强度取得最小值;并以此为对称中心,倾角向大小两个方向变化时,抗压强度逐渐增大,到一定角度后将变为岩块的强度;(3)板岩的破坏形式随结构面的变化而不同,可以产生沿结构面滑移、剪切破坏及复合破坏3种类型的破坏形式;(4)围压的增大会使得板岩的破坏方式由复合破坏向剪切破坏转变,结构面的密度对岩体的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工业厂房的支撑体系通常由交叉支撑和水平撑杆组成,当交叉支撑设置于柱列一端时,被支撑柱子的数量不宜超过8根。文中考虑柱子初始弯曲的随机性,应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交叉支撑设置在柱列一端、柱列中间和柱列两端三种情况下的柱列支撑体系进行了大量的有限元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交叉支撑分别设置在柱列中间和柱列两端时,被支撑柱子的数量可分别增加至14和15根,说明可根据交叉支撑位置合理确定被支撑柱的数量,达到即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层状地基对块体基础地基刚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考虑地基分层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是目前仅有极少一部分可应用于工程实际的简化计算方法。基于不同理论,根据不同方法分析地基分层对地基刚度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供改进我国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方法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钢结构》2015,(7)
针对现场安装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节点时常常随意扩孔的现象,用摩擦学原理分析其危害,并根据摩擦学公式,分析试验数据,得出摩擦面真实接触面积,总结出抗滑移系数与摩擦面真实接触面积的关系,指出摩擦面真实接触面积的减小是抗滑移系数减小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根据近阶段摩擦学研究现状,指出抗滑移系数精确测量的复杂性,提出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潮汐对跨海峡隧道衬砌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厦门海底隧道是我国目前修建的最长的海底隧道,隧道及两岸接线工程位于福建省厦门地区。该地区潮汐现象多样,水文条件复杂,历年最大潮差达6.92 m,多年平均潮差4.01 m,在计算过程中应该考虑潮汐的影响。利用厦门海洋工程勘测中心的海流监测数据,考虑潮汐荷载循环变化过程中衬砌的疲劳损伤过程,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应力渗流耦合作用下隧道潮汐荷载对隧道衬砌和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海峡海底隧道修建工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不同加载方式下桩的摩阻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李广信  黄锋  帅志杰 《工业建筑》1999,29(12):19-21,67
室内单桩的渗水力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加载部位和加载方向对于桩的侧阻力的大小、分布和发展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这对于“反向测桩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将微生物技术引入岩土改性中,筛选出多种碳酸盐矿化菌和多糖黏胶菌,利用碳酸盐矿化菌ATCC64533、和多糖黏胶菌5的代谢产物对粉土的工程性能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土体进行渗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定土体工程指标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ESEM)分析,研究不同微生物改性粉土的微观结构特征,揭示微生物改性粉土的机理。研究表明,掺碳酸盐矿化菌和多糖黏胶菌对粉土的渗透性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墙板受基础约束进行的分析,建立了简化的理论模型,得出了墙板受基础约束程度的计算公式,并且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地应力对裂隙岩体渗流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岩体总是赋存于一定的渗流场与应力场中的,研究地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分析了裂隙岩体渗流运动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应力对渗流作用影响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甘肃某工程进行了现场地应力测量及高压压水试验,并且作了大量地表的、钻井岩芯的节理裂隙地质调查,得到了该地区的地应力值和渗透系数值。然后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发现该地区渗透系数随地应力值的增大呈负指数递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