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园城市是基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宗旨而提出,是未来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新导向,打开了城市建设发展新局面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成都市编制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年)》,并将公园城市理念运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文章以枣子巷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的打造为例,从改造策略中分析公园城市理念在老旧街区改造的实践路径,并总结出该理念用于老旧街区改造在实践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老旧街区火灾的影响因素,以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理论构建了老旧街区消防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该体系可以有效地对老旧街区消防安全现状及其隐患作出可靠评估,可用于评价老旧街区火灾危险性,进而提高老旧街区人们的消防意识以及提升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老旧城区绿色重构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区未来发展更新需求,坚持"绿色、可持续"的重构思路,通过空间安全、投资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五个方面构建老旧城区绿色重构价值评定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对指标定权,从而构建老旧城区绿色重构价值评定模型,并以成渝地区遂宁市老旧城区改造为例进行模型的论证。以期提高老旧城区绿色重构的质量和效果,为城区的绿色重构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6,(10)
正如建筑有生命周期,历史街区的发展也处于"开发建设、稳态运营、破坏衰败、重组再生"的适应性循环的过程中。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和设施老旧的历史街区往往成为创造性破坏的对象。固守原状的静态"冻结式保护"往往难敌开发的诱惑,企业型政府有土地财政的诉求,开发商有资本盈利的诉求,居民有改善生活的诉求。如何将历史文化保护和政府、开发商与居民的诉求统筹起来,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面临着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双向老化的锁定,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稳态的丧失使其成为一片死去的沉淀的资产;而面临同样困境的佛山祖庙东华里历史街区则通过引入资本推动空间重构而达到新的稳态,由于有利可图,大部分历史街区的物质性要素得以存续。历史街区空间重构的经济韧性取决于改造项目的尺度;其社会韧性取决于改造项目的公共性;而能否调动一切力量保护历史文化的价值则决定了其制度韧性。  相似文献   

5.
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出了老旧街区的概念。面对老旧街区改造这一新类型,文章以青岛锦园街区为例,基于共生理论探索了以物质共生为基础、以产生共生为途径、以人群共生为目标的更新模式。老旧街区的提出和更新模式的探索,对于打造区域形象、提升片区活力、改善小区居住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居住小区联动式更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郑州市管城区的老旧居住街区在街区环境、道路系统、建筑性能、公共配套、公共空间、街区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倡以微更新的方式来改善老旧居住街区环境,明确阐述老旧居住街区微更新的可行性与意义,从物质空间、街区环境、结构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了老旧小区"微更新"的主要策略,并从提高街区环境质量、增加街区结构及功能、优化街区尺度、丰富街区空间感受、优化景观节点、促进邻里交往的角度提出更新策略.将低碳理念与公共空间微更新相结合,提升老旧居住街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广西城镇建设》2022,(3):84-89
项目概况 万秀区东正路老旧街区位于梧州市文化路西侧,周边资源完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项目范围内保存有古城墙段(梧州成为岭南首府后城墙扩展所建,现存约300余年)以及保留有较好的岭南特色和民国风格相结合建筑,街区连接中山公园和金龙巷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街区内楼房均建于20年前,部分民房因年久失修倒塌、高层...  相似文献   

8.
对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的原则进行分析,从气候条件下绿色街区城市设计、土地条件下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绿地植被下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及气候条件下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等方面,提出绿色街区城市设计方案,旨在为我国绿色街区城市设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成为城市内部老旧街区改造中的核心,很多城市在老旧街区改造过程中寻根溯源,通过巧妙的设计,形成了彰显本地区域符号的空间特征。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锦州市本地的历史和文化,深入调研古塔公园街区现存的发展建设问题,尝试利用地域文化对古塔公园老旧街区进行发展定位和改造设计,以期为锦州古塔公园街区未来的发展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消除老旧街区火灾隐患,探索火灾防控方法,本文选取南京市范家塘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手段,分析了火灾隐患因子,并评估火灾综合风险程度。归纳出老旧街区建筑耐火等级低、街巷环境混乱、居民缺乏安全意识及消防设施不足等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民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城市街区质量和空间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大量城市老区发展空间受限,已建成区的建筑、道路、社区及设施老旧,引发空间品质降低、人群满意度降低等问题。目前,开放街区的网红商业化是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街区空间品质的常见实例,自此形成的“网红街区”成为新时代生活与消费方式转变下“自下而上”城市微更新的典范。因此,分析城市开放街区城市形态与空间品质对城乡建设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网红街区”为例,采用POI、OSM开源地图等多源数据,结合调研访谈,从街区、街道和建筑3个尺度着手,基于意象性、围合度、人尺度、透明度和丰富度5个维度评价街区空间品质,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开放街区品质提升提出机制性建议和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研究翼城发展的历史脉络,来挖掘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在充分了解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认识到街区在城市中所担当的角色、历史街区的经济价值,才更有利于历史街区的持续性发展,适应现代生活的功能更新和空间重构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评判街区综合价值、梳理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突出问题、调查公共参与意愿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着力点,包括:挖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重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打造经济可持续的活力街区等,最后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更新城市老旧街区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比较多的社会问题,从建筑保护和老旧街区规划的视角分析,践行街区更新目的时,建筑改造与街区更新之间存在深刻的相互关系,认清这种具体关系时可根据不同的更新重点快速有效的打开设计思路,制定规划方案,为后期的街区更新提供一个可行的设计参考。"街区"这一概念来自于早期欧美国家,是一组建筑物与周边或其中的广场、街道、小公园、绿地等实体空间的总称,建筑、街道分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街区是城市史脉的重要见证者和记录者。近年来城市的更新建设,亟须复兴旧区特色,延续城市风貌。文章提出绿色智慧理念,以南京安品街区为改造研究对象,在分析街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有机更新理论指导,提出绿色智慧更新策略:绿色低污染交通策略、绿色低能耗建筑策略、绿色可持续景观策略、智慧街区建设策略,为街区今后的相关改造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街区公共空间景观提质设计的方法和策略。首先,通过分析城市更新与老旧街区改造的背景和现状,揭示老旧街区公共空间景观存在的问题。其次,从空间布局和组织、植被和景观元素、材料选择和景观构建以及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提出提高老旧街区公共空间景观质量的设计要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空间布局和组织、植被和景观元素、材料选择和景观构建、可持续性设计等方面的设计方法和策略。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老旧街区公共空间景观提质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最后,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对未来老旧街区公共空间景观提质设计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新世界、新街区"城市街区设计国际竞赛参赛方案,通过建构像素模型对街区内的信息进行重组,以形成理性化的复杂系统,使网络中相互关联的个体参与重构街区系统重现街区交流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城市历史街区文教价值较高,但大多街巷狭窄、设施薄弱、建筑老旧失修、环境品质低下。本文从儿童友好视角出发,以北京市西城区香厂路学区为例,挖掘历史街区潜在价值及儿童空间使用问题,从安全、趣味、均衡3个维度构建儿童友好的空间节点、路径、网络,提出整体性的更新设计策略。通过整体方案和节点设计,阐释历史街区的儿童友好性提升途径,为老城文教区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的概念与核心内容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绿色街区城市设计在系统性、生态性、地域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浙江某地新规划区项目为例,分析其在街区内绿色开放空间设计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对塑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不仅要保护其物质层面的遗产,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其造血功能,使其成为生机勃勃的活态城市遗产,而非"物质躯壳"。本文以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在研究国内外历史街区更新理念的发展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再生的视角,梳理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变迁的特征、影响因素与历史街区空间重构等核心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实践研究从历史街区更新的价值认知和更新技术判定为技术手段,继而提出了"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