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供水水源地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山东省25处主要城市重点供水水源地2016年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2007—2016年期间水源地水质指标和水质指数WQI值进行季节性Kendall检验,综合分析山东省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人民长江》2021,52(12)
探究湖泊出流水体水质变化及其驱动力对湖泊水环境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鄱阳湖出口蛤蟆石段长时间序列28 a(1991~2018年)的水质资料,利用水质指数法(Water Quality Index,WQI)来评估鄱阳湖出流水体水质状况,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水质指标多年变化趋势。同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识别了影响鄱阳湖出流水体水质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总体上,鄱阳湖出流水体水质良好,WQI总变化范围为7.00~27.65。(2)水体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呈下降趋势,趋势不明显,高锰酸盐指数(Permanganate Index,CODMn)和氨氮(Ammonia Nitrogen,NH3-N)呈显著增加趋势,其统计值Z分别为2.53和3.93;WQI总呈显著上升趋势,统计值Z为4.27。(3)鄱阳湖出流水体水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粮食总产量等。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水环境管理与保护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城市饮用水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艳强  范弢  杨佳 《人民长江》2011,42(7):51-55
从水质、水量和应急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城市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框架,并对云南省城市饮用水安全进行评价。水质以一般污染物指数、有毒有机物项目指数、湖库营养状况指数为指标进行评价,得出水质安全率为96.3%;水量评价以工程供水能力指数、枯水年来水量保证率和地下水开采率为指标,结果86%的水源地水量评价为安全;应急能力评价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法,评价结果为差;水量水质综合评价结果为安全。根据评价结果对城市饮用水源地的风险源做了分析,并从水源地保护、完善安全供水设施和建立应急机制3个方面对安全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开展水质评价对流域水生态保护治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当前采用流域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开展水质评价及关键参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而干旱、半干旱地区中WQI的关键参数研究还不深入.为此,以白洋淀流域为典型研究区,以白洋淀流域17个监测站点2010-2016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水质状况影响因素的时...  相似文献   

5.
综合水质指数法对长江沙市江段的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江干流沙市江段3个断面水质实测资料,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对长江干流沙市江段3个断面1999年-2008年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根据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得出沙市江段近期水质尚好,并根据单项指数的结果,找出了沙市江段近期水质影响最大的污染因子.结果表明,铅、粪大肠菌群、总磷是沙市江段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6.
依据G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及CJ 94—2005《饮用净水水质标准》的31项检测项目和限值,对西藏色季拉雪山上的冰和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冰雪水中31项检测项目除色度、肉眼可见物和浑浊度3项不达标外,其余28项均达到标准; 12种金属元素含量均较低;再通过自制净化装置,使色度、肉眼可见物和浑浊度3项检测项目达到标准,使其达到直饮水的标准。采用加拿大水质指数(CCME WQI)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两种评价体系对冰雪水的水质评价均适用,基本符合水质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运用遥感影像进行连续、大范围的水质监测是目前研究水环境问题的热点之一。为探索更多可以利用遥感监测的水质指标,以快速获取水质指标时空分布情况,为水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以河南省信阳市境内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水文监测数据建立了OLI数据与水质指标(WQI)之间的统计模型,包括溶解氧(DO)、氟化物、氨氮(NH3-N)、总磷(TP)以及pH等,以探寻更多能够利用OLI数据进行监测的水质参数。结果表明:(1) OLI数据可以用于监测氨氮、总磷、pH值、氟化物、溶解氧的空间分布;(2)研究区内整体水质偏碱性,氟化物含量较低,不存在过度氟污染;(3)干支流交汇处以及城区河段氨氮、总磷污染较重,溶解氧含量低,需加强水质管理。  相似文献   

8.
依据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质等标准,基于国内外水质数据评价方法对比分析、水质的综合性评价分析、水质检测数据的单指数与多指数分析等,以及实际测算,提出"水质量指数",建立水质督察检测数据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日本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厚生省于1992年12月21日公布了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厚生省令第69号),经过近一年的宣传和准备,此标准已于199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订后的水质标准包括46项基本水质指标(见表1).其中前29项是与人体健康有关的指标.以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后17项是生活饮用水所必须具有的性状指标,以满足人们对饮用水的感官上的要求及给水设施管理上的要求(如防腐蚀等).此外,水质标准还包括13项快适水质项目(见表2)和  相似文献   

10.
延河水质评价及个别水质指标预测分析对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延河流域近3年水质的月监测数据,选取单因子指数法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延河水质进行评价,对比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延河水质评价结果的异同.并通过建立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首次对延河水质指标溶解氧(DO)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永定河呈现水量锐减以及水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此背景下,永定河生态重建工程亟待开展,生态补水方式急需确定。为探究多水源生态补水方式对河流水质及河岸渗滤水质演变的影响,开展模拟试验,探究流速、温度和土壤渗滤对再生水补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速增加有利于污染物降解;与高温相比,低温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能力明显优于高温,表明低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再生水补水水质的改善;河岸渗滤水某些水质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由于河底沉积物的聚集吸附作用使得通过土壤的水体轻微富营养化。最终结果表明,流速对于再生水补水水质指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再生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加强再生水配置利用对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水量供需矛盾以及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科学预测城市再生水需求是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的重要基础。在区域水资源需求分析基础上,充分考虑工业生产、城市杂用、河道补水、农林灌溉等4大领域的水量和水质需求特点,提出考虑水质与水价的分领域再生水需求预测技术框架。首先考虑水质影响,引入再生水可替代率指标,分析水资源需求总量中可由再生水供给的水量;其次,考虑自主定价模式下再生水价格对用户需求的影响,建立“补贴-价格-需求”模型,计算不同补贴情景下区域再生水的需求量;最后,应用于宿迁市中心城市。结果表明:在规划年2025和2030年的再生水利用率目标要求下,采用中等补贴情景能在有效推广再生水利用的同时兼顾政府财政压力,再生水需求量分别可达10 095×104和13 387×104 m3。本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再生水需求量预测的理论方法,也为宿迁市再生水利用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流量和含沙量对水质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石伟  王光谦 《水利学报》2002,33(5):0051-0055
为了研究近年来黄河下游水环境容量萎缩的内在机理,本文用流量级频率分析的方法,对1982~1984年黄河下游花园口、泺口水文站实测水质分析成果表中的耗氧量、溶解氧及其相应流量进行了分析,得到在平滩流量下黄河下游河道对污染物输运能力最强,而且此时其水环境容量也最大的结论。随着花园口、泺口水文站平滩流量由1958年的8000m3/s和9200m3/s降至1999年的4000m3/s和3000m3/s,黄河下游水环境容量萎缩是必然的。本文又通过统计分析得知含沙量对黄河下游水质监测数据中的耗氧量及溶解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和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是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水质评价方法,尤其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完整地表达水体的综合水质信息,计算过程简单,既可进行定性评价,也可进行定量评价。本文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选取代表性监测项目对北京市的重要水源地——官厅水库2013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官厅水库水体现状,为改善水质及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在北京市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中运用此类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亚热带水源型水库——茜坑水库水质状况,基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水库pH值、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粪大肠菌群、氨氮、硝酸盐氮、总氮、总磷、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铁和锰等13个主要水质指标每月1次的监测数据,通过计算水质综合指数评价了水质状况,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优化水质综合指数模型。结果表明:水库水质整体较好,pH值和高锰酸盐指数受浮游植物繁殖影响,部分时段超标,总氮质量浓度偏高,总磷质量浓度和粪大肠菌群数部分时段较高,铁质量浓度的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表层监测难以全面体现分层对水质的影响,应增加垂向监测,全面掌握水库水质风险;利用由总磷、铁、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硝酸盐氮组成的主要污染指标水质综合指数模型可有效进行水质评价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仅用水质达标率并不能全面评价区域水资源保护现状的问题,根据沈阳市18个水功能区2012—2015年的监测历史资料,利用达标率法和基于改进的变权物元可拓模型对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阐明水质达标率和综合水质变化趋势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和贡献率法分析了沈阳市水功能区水质产生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结果表明:沈阳市水功能区水质有快速好转的趋势,但现阶段达标率仍普遍偏低,其中BOD_5、NH_4~+-N达标率较低,18个水功能区平均值仅为66.7%和66.9%;水质好转的潜在影响因子的大小排序是:CODCOD_(Mn)BOD_5NH_4~+-N,但前3者对水功能区综合水质改善的贡献不大。NH_4~+-N是最主要的贡献因子,平均贡献率达161.8%,因为NH_4~+-N的生产弹性虽不大,但其单项水质增幅明显。研究成果可为评价沈阳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和明晓今后工作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与改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四湖2006年、2007年、2010年和2011年4次90个采样点的水质空间分布监测数据,采用Surfer 8.0软件绘制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等值线图,进行南四湖及分湖区水质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与污染控制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南四湖COD、NH3-N、TP、TN和CODMn等指标的空间分布具有北高南低的非均一性特点;2010—2011年比2006—2007年枯水期各水质指标的平均浓度下降率为38.3%,整体提高了1~2个水质类别;按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相应的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进行评价,达标和基本达标湖区的比例达到63.3%;2010—2011年枯水期南四湖主要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TP、COD、TN、CODMn、NH3-N;水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与电导率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和北高南低的污染特点,说明南四湖水污染物仍然以外源排放为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西省煤水共存特殊的自然环境特点,在分析煤系地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煤矿生产中排放的矿坑水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出了煤炭资源开发与水环境质量保护相协调的方略。  相似文献   

19.
蒋增辉 《给水排水》2007,33(3):26-29
建立专门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制度,应以相应的法规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为依据,通过政府监管和企业自检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具有城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化管理网络;以严谨有效的管理内容开展对所有相关供水企业从源头到龙头全面覆盖的水质管理;根据可操作的水质管理细则重点开展水质分析工作,并合理设置水质标准、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建立和监督水质分析实验室的运行;建设实时监测网络等以保证合格、安全、优质供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