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接节点设计是木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印尼木结构房屋中连接形式很多,其中螺栓连接和钉连接节点为木结构房屋中最广泛使用的连接形式。介绍了印尼木结构房屋中的几种常用连接形式,并阐述了节点设计中主要考虑的一些因素。今后木结构连接节点的设计必将向着施工简单化方向发展。用金属连接件进行木构件之间的连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仍需要研究人员进行大量研究,为设计师提供有力的支持。目前对古建保护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已经为传统榫卯连接性能研究积累了大量经验。与金属连接件相比,榫卯连接不存在易腐蚀、耐火性能差等缺点。因此可借鉴古建保护的经验,将榫卯连接运用到现代木结构连接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刘康 《四川建筑》2015,(1):52-53
结构表现一直是大跨度建筑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对于新兴的大跨度木结构来说更是如此。技术和艺术的制约与融合是设计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大跨度木结构建筑表现的内容和范围设计广泛,包括材料运用、结构体系选择、细部表现等诸多方面。文章从建构学视角来关注结构表现问题,并分析大跨度木结构建筑的结构表现类别。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适合于大跨胶合木结构常见结构体系的结构构成、受力特点、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包含木桁架结构、木网架结构、木网壳结构、木拱结构以及木张弦结构等大跨胶合木结构体系.然后通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航站楼指廊屋盖胶合木结构等4个实际工程项目探讨了大跨度胶合木结构选型和结构设计,对比了不同结构方案力学性能指标、木材用量指标.最后针对大跨胶合木结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如木材本构模型、节点分析、蠕变和湿度影响以及整体稳定分析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黄科 《建筑与环境》2007,1(4):19-20
通过对木结构桥梁及穹顶木结构建筑的介绍,说明大跨度木结构建筑以其独有的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实际工程中大跨木梁刚度、承载力不足问题,对1∶2比例的木梁实物模型进行体外预应力张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它比同截面普通木梁的刚度、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利用钢材优越的受拉性能,对木结构进行体外预应力张拉,是解决大跨度木结构因挠度过大而破坏的一个有效方法。该施工工艺在大量的古代建筑结构加固补强和改造维修以及现代大跨度木结构建筑、桥梁等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郑春  李长春 《建筑施工》2021,43(5):856-859
针对传统古木建筑结构元素设计和大木结构施工做法,采用胶合木结构对传统木结构进行了改进.主要应用现代结构设计手法,合理设计胶合木结构元素,并将胶合木优异的结构性能和可塑性与现代钢结构技术充分融合.实践证明:在现代木结构中应用胶合木可直接替代传统大木结构,能在确保木结构性能和装饰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传统大木结构对原木的依赖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且能实现传统大木结构无法实现的大跨度施工,为胶合木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木结构开始向大跨、多层方向发展,在荷载作用下连接节点处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内力,而内嵌多块钢板销式连接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且破坏具有较好的延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木结构设计中.介绍了内嵌3块钢板销式连接节点的破坏模式,根据Johansen屈服理论推导了各种破坏模式下其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简要地介绍了实...  相似文献   

8.
何晨 《华中建筑》2011,(10):63-66
现代大跨木结构在公共建筑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该文通过对现代大跨木结构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技术复合特点的研究,试图探寻现代大跨木结构发展的关键线索.  相似文献   

9.
庄寅麟  詹晖  潘傲楠 《建筑技术》2021,52(3):297-300
无锡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办公楼,是国内首次采用下部混凝土框架+上部木结构框架混合结构体系的建筑.混凝土核心框架通至顶层,外围木结构框架具有一定的抗侧刚度,与混凝土框架连接为整体.该混合结构通过合理的木结构剪力墙布置和节点设计,在变形及承载力等指标上均可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现行<木结构设计规范>和<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中对木结构的连接主要介绍了齿连接、螺栓连接、铆钉连接和齿板连接等形式.以太原基准地震台武家寨地磁台工程为例,阐述了木结构多种榫卯连接的构造机理、受力特性以及其优缺点,对规范的节点连接形式作了补充,并对木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