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从建  钱声源 《工业建筑》2021,51(4):87-92,153
针对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矿业遗迹生态修复问题,基于南京汤山康养特色小镇创建背景,以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为研究对象,围绕可持续场地认证体系(SITES)研究矿业遗迹生态修复的策略与方法,重塑特色小镇的生态景观,深耕小镇文化内涵,提出小镇产业聚合与升级的措施,为同类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规划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生态修复具有景观要素的关联性、造景设计的多样性、景观营造的地域性以及设计愿景的多元化4个特点,同时可相应采用融合水体治理、营造弹性景观、塑造地域水景、尊重原有景观等设计策略。据此,开展了曦林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实践,充分发挥湿地公园景观的生态修复功能,以期为类似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马峦山郊野公园是以远足登山、观山海溪瀑为特色,集旅游休闲、野外健身、生态教育为一体的市级郊野公园。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园的生态景观遭到一定的破坏。针对马峦山郊野公园生态环境资源特征及现状问题,提出了在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建设前提下马峦山郊野公园的生态修复规划,阐明了生态修复在郊野公园建设中的重要性,在受干扰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修复或重新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健康的生态系统,在合理的人为调控下,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服务,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南京汤山矿坑公园的概念建立、规划设计、实施推进等内容进行回顾,阐述了在"城市双修"背景下,基于场地自身特色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过程,探讨了以"实施性"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在具体地块层面的落地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矿石产业逐渐凋零,过去过度开采所遗留的废弃矿坑成为了城市的“伤疤”,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对其开展生态修复及景观再造工作刻不容缓。文章基于城市生态修复理念对矿坑进行生态改造,通过边坡治理、土壤修复及客土喷播复绿等方式,旨在拓展城市绿地景观、完善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生态绿境。以城市生态修复理念为导向,基于龟背潭废弃矿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矿坑公园规划修复设计,为矿坑生态改造设计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双修作为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策略,对体育公园建设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推进体育公园建设也是实现城市双修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城市双修的视角,探讨体育公园的建设意义、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分析体育公园建设具有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生态修复、振兴城市街区、链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体育公园建设呈现出体育设施公园化、公园绿地兼容体育设施、小型体育公园见缝插针等新的发展趋势;提出体育公园建设要充分利用城市闲置空间,结合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在地性设计,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底色,协调各功能要素之间关系,并坚持以全龄化服务为导向,强化“运营”理念,打造特色、活力、多元共享的体育公园。  相似文献   

7.
8.
城市生态公园是城市公园发展的较高标准,是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需要.以益阳市会龙山生态公园为研究范例,以生态修复为基本思路,通过景观格局恢复、优化功能格局、焊接文化生态、协调植物群落、强化社会调控等方法和措施,探讨以生态修复复为基础的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图为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林毅 《城市建筑》2023,(19):204-210
山地郊野公园作为城市“双修”工作中“再生态”的重要环节已推广多年,根据现状普查,近几年建成的山地郊野公园依然存在着过度强调景观休憩性、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对于城市功能、空间、风貌的改善,以及经济性生态环境优化缺乏关联性思考。文章意图通过景观格局分析法分析现状山地郊野公园所存在的与城市修补及生态修复脱节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通过福州溪边公园的营建实践及多年管养观测验证该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及长效性,证明山地郊野公园应以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为引领,实现区域生态防护,应通过对周边辐射地块的高效利用及再生理念实现城市经济性营运,也可通过人文历史风貌的塑造与生态环境的优化融合塑造出城市的特色风貌区。  相似文献   

11.
游客服务中心犹如游览历程的开篇序言.在理解汤山矿坑公园建设背景及主题的前提下,从相地、赋形、揽胜、营造四个方面,展现游客服务中心设计如何使建筑以一种朴拙姿态融入地景环境,并在人与景之间构建起立体化观景路径和场所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郭宏峰  李瑛 《华中建筑》2008,26(3):148-151
该文在简要介绍我国采石场现状及其所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省乐清市东山采石场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所采取的措施,从而为国内废弃采石场的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探索一条科学、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李军  李海凤 《华中建筑》2008,26(7):136-139
随着矿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矿山的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如自然景观被破坏、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等。在相关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矿山的生态恢复已成为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该文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依据相关理论,对基于生态恢复理念的矿山公园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废弃采石场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同时也对城市形象产生影响,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对废弃采石场进行合理的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它保持持续旅游环保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对其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的根本目的。文章通过对伊斯坦布尔卡尔塔尔地区的采石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SWOT分析,提出了设计原则和具体改造方案,包括工业建筑改造、集装箱改造、竖向设计和水体设计等,营造出层次丰富的生态景观和具有传统地域文化记忆的场所,从而为废弃采石场的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探索一条科学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灞河公园景观的复兴首先应该进行基于场地历史印记的生态修复,按照"保育-渗透-生长-融合-共生"的策略分步去展现灞河风景的演变过程,以城市居民休闲游览为基本功能,用具有参与性、认知性和开放性的景观形式表达灞河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最终形成一处与城市相互渗透的、具有勃勃生机的集人文展示、驻足观赏、休闲娱乐,防灾避难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6.
李斌 《建筑节能》2016,(7):61-64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其设计的生态化。结合商洛丹江江滨生态公园的概况,分别从丹江江滨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中的自然性、地域性、园林植物的合理性以及建筑的融合性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将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化归纳为: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地方性、设计结合生态环保性的规划设计。这在研究地方性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化起到探索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景观设计》2006,(F04):30-31
设计构思 1.一轴三园——以泽国中心区规划设计为基础,在南北排列的三个区块上进行设计,为了提高三个区块的整体性,设计了一条景观主轴,由行政主楼向南辐射,将三个景观区域贯穿起来。  相似文献   

18.
纪社强 《城市建筑》2014,(32):39-39
公园植物是绿色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改善人们居住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建设的意义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园中植物生态景观设计的重大意义和依据原则,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陈波  包志毅 《中国园林》2003,19(7):44-47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开始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城市景观规划和建设中,提出了许多生态规划和设计方法,生态恢复设计就是其中之一.简述了生态恢复设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含义以及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由R@哈格(Richard Haag)主持的美国西雅图炼油厂公园和K@鲍尔(Karl Bauer)主持的德国海尔布隆砖瓦厂公园的生态恢复设计.它们都是生态恢复设计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小白 《景观设计》2021,(1):48-57
西川原名西干渠,全长31 km,北起黄河南岸,向南流入郑州牟山湿地公园,是一条农田灌溉渠道。近十年来,随着郑州国际产业园区的建设,水系规划被提上日程。结合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片区的陆续开发规划,西川的功能发生转换,在满足灌溉需求的同时,也被要求打造出能供居民娱乐休闲的活力空间,促逬人与自然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