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2010年第47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的设计思路和成果。该方案以山西临县碛口古镇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碛口古镇的历史变迁过程及现状问题之后,依照古镇的保存现状将其分成了西市和中市、东市、西头村3个部分来分析优劣势,之后提出了"保护—更新—再生"的具有区域针对性的规划模式,目的是使碛口由古代的水陆码头转型为现代的特色旅游小镇,并且保持古镇的完整风貌。而一些珍贵的场地特质将被再生到新建的区域中,生活条件的改善将吸引周围的居民回到古镇生活,使没落的古镇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2.
龙彬  陈渊 《南方建筑》2009,(4):55-57
论文以贵州永兴古镇的保护规划设计为实例,在分析古镇传统空间特色、归纳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贯穿设计之中的缝补古镇传统肌理,再现街巷空间特色,恢复古镇建筑风貌,改善古镇人居环境的理念,试图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讨如何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延续城市文脉,营造城市特色和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婺源县思口古镇水木兴盛,历经数百年,古镇风貌仍保存完好。该文以思口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从古镇地理位置、区位环境及形成因素出发,剖析了古镇新旧并存的空间形态与街巷格局,该文重点分析了古镇现存明清古建筑历史地段,总结其建筑类型、空间格局与营造特点,并对其中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徽派三雕技艺进行了研究,阐述自然环境对三雕发展的促进,揭示其地域文化特征,为今后赣地建筑的研究提供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洛阳明清老城历史街巷为例,通过文献史料分析、测绘数据整理、数值比较分析等方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老城的街巷格局、历史遗存分布、街巷空间尺度、街巷界面及建筑风貌等与老城街巷空间特色高度关联的几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探讨了老城街巷空间的特色所在。并由此进一步对位提出了老城街巷空间特色保护的相关对策,对洛阳老城风貌延续、城市特色营造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李建伟 《山西建筑》2012,38(28):26-28
从古镇的区位特点与历史背景出发,谈及碛口古镇民居的自然地理特征,归纳总结出碛口窑院民居的类型特征及其装饰装修艺术特色,以保存相对完好的碛口客栈为例,对碛口窑院民居的保护与利用做了初步探讨,对今后其他古镇的保护性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背景、选址与空间布局、院落街巷的组成、建筑形制及装饰等方面论述了三交古镇的特征,揭示其作为乡土建筑的价值,从而唤起人们对古镇的保护意识。三交地处两省四县交界之处,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至20世纪30年代,三交成为山西商人继碛口之后向西北地区扩展的又一个水旱大码头。三交的选址与布局使村落具有较好的景观和生态环境。院落纵向展开,利用山地空间和地形高差,在空间上形成了立体交叉错落的院落格局。三交以窑洞建筑为主要特征,与木结构充分结合,形成了窑房混构的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7.
松溉古镇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街区街巷空间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溉古镇是重庆市长江上游古街区保存最完好的古镇,其保存完好的街巷空间为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样本。解析松溉古镇的街区风貌和街巷空间,从中发掘朴素的适应性方法,以期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在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代表城市特色的滨水古镇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古镇逐渐失去其原有风貌。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实地调研,通过分析赤石古镇"河流-码头-街巷"空间特征,从地域文化、空间肌理和历史建筑等方面,对古镇滨水空间进行新的解析、重构,探析滨水古镇保护与复兴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街巷空间作为安仁古镇风貌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体现了其特色。通过对现有环境的调研,对镇内历史街区的街巷空间及建筑特色加以解析,指出当前小城镇历史街区改造及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保护更新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元通古镇有1 600多年的历史,古镇内集古建筑、古街区、古树、古遗址及水乡景观精粹为一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古镇街巷空间的整体格局、功能特征、视觉感受、节点营造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元通古镇街巷空间的特色,并基于调研过程中对现状的了解,提出关于元通古镇街巷保护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奕  舒畅 《华中建筑》2014,(5):174-177
湖北襄阳市太平店镇因水而兴,历经数千年,古镇风貌仍保存完好。该文以太平店古镇区为研究对象,从其形成因素出发,结合太平店古镇"因汉水而兴,因商贸而盛"的历史背景和古镇地理位置、区位环境及文化背景等,分析了古镇"一水一心一轴·新老并置"的空间形态与格局,阐述了垂直于汉江的"T字型"的古镇街道空间序列以及主次分明的街巷结构,研究了古镇的建筑特色及其成因,并对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天井式住宅的基本形制和建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超 《华中建筑》2012,(10):144-146
任何一种聚落形态都是在文化的各个层级的不同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是经济体制、科技发展、自然环境等原因所共同决定的,并且与人文环境、核心价值观相互作用。碛口古镇位于山西邻县、黄河交口,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它的形成绝非偶然,是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共同决定的。"依山傍水、一镇多村"的聚落形态造就了碛口独特的空间形态与建筑风格,也形成了碛口居民独有的生活方式和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浙东运河沿线水乡聚落(安昌古镇)为对象,从实地调研和文化景观视角开展街巷空间的内涵挖掘与认知评价研究,分析其在类型构成、空间分布、功能特征、尺度形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主要特征;针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从特色认知、拍照意愿、满意度评价等方面了解街巷空间在古镇聚落文化景观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通过对沿运水乡聚落街巷空间特色与价值的挖掘与分析,进一步促进运河沿线历史遗存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镇的公共建筑空间、街巷空间、广场空间三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发现崇仁古镇公共空间的空间形态与特色,为以后研究浙东丘陵地区的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魏晓芳  赵万民  王正 《规划师》2010,26(1):26-31
松溉古镇是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在选址与布局上颇有考究,拥有"山、水、镇"相互交融的山水格局。随着主流交通方式的改变,古镇破落,现状存在许多问题。通过保护、整治、调整、更新等的规划手法,在整体格局、街巷空间、建筑、节点等不同空间尺度上进行引导,可以保护古镇特色风貌、重构古镇失落的空间,使古镇在新的世纪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6.
杨鹏 《华中建筑》2014,(10):170-173
带状空间结构传统聚落规模较小,空间结构多受单一主导因素影响,聚落职能相对单一。在传统聚落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带状空间聚落职能定位需在区域旅游发展背景之下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该文选取碛口古镇作为带状空间结构传统聚落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区位优势与景观特色,在获取其基础数据的基础之上分析聚落空间发展过程与结构类型,对其主要道路与外部空间进行承载力评价,并从区域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其基础设施承载力,指出碛口古镇应主要发挥其旅游基地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袁丽  傅林  黄俊  李蓉 《中外建筑》2012,(5):74-75
五夫历史文化名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朱熹理学的发源地。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古镇逐渐走向衰落。运用场所理论,从建筑院落、街巷和开敞空间方面入手,通过对物质环境的规划,保护古镇特色风貌,改善居住环境,使五夫镇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镇街巷风貌的特征分析是进行保护整治工作的基础。本文以湖北省石牌镇为例,探索了如何建立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对古镇的街巷空间风貌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其结论为依据,提出对应的保护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空间句法理论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对 人们的行为和社会活动进行科学的解释,被 广泛运用于空间分析、交通污染控制和寻路 过程等领域。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 空间句法理论为研究基础,选取重庆市2010 年公布的28处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安居 古镇为研究对象,采用轴线分析法对安居古 镇的街巷空间形态进行了定量研究。 通过对 整合度、选择度以及可理解度等变量数据的 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安居古镇街巷空间特征 及演化规律。作者还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当 地政府的规划现状,提出了具体的街巷空间 改善建议,旨为安居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 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西临县碛口古镇形态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晶 《山西建筑》2009,35(9):34-35
分析了碛口古镇的空间布局和选址特征,阐述了影响其空间布局的自然地理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并对碛口古镇的景观特征作了论述,从而有利于更深入地挖掘和继承古镇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