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减压蒸馏除去丙烯酸酯单体中的阻聚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出丙烯酸酯乳液;用白色水性环氧乳液代替传统的深红色酚醛固化剂,将此水性环氧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复配成胶,制成改性的丙烯酸胶覆盖膜,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环氧固化剂用量为丙烯酸酯乳液质量的7%~9%,固化温度为170℃,固化时间为1 h时,制备的覆盖膜综合性能最优,其剥离强度大于0.8 N/mm,耐锡焊性和耐酸碱性满足使用要求,且覆盖膜固化后颜色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
St/BA/AN水性涂料乳液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滴加单体的方式,合成了性能优良的水性乳液,并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单体滴加方式、乳化剂总量、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脂环族环氧树脂(UVR-6110)和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PU-EP)复配作为主体树脂,加入适量的活性稀释剂乙烯基二乙二醇醚(DEGVE)、阳离子光引发剂(Irgacure 261)、潜伏型热固化剂三氟化硼-单乙胺(BF3-MEA)及功能性填料硅微粉制备音圈马达(VCM)粘接用紫外(UV)-热双固化胶黏剂。通过调节各组份的用量并进行性能表征,得到胶黏剂的最佳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VCM用胶黏剂的最佳配方为:m(UVR-6110)∶m(PU-EP)∶m(DEGVE)∶m(Irgacure261)∶m(BF3-MEA)∶m(活性硅微粉)=100∶20∶25∶4∶3∶30,在410 nm波长UV/5 s及90℃/30 min固化工艺条件下,可得到邵氏D硬度为82、剪切强度为21.7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72℃及热稳定性优异的VCM粘接用UV-热双固化胶黏剂。  相似文献   

4.
选用丙烯酸树脂齐聚物作为基体,同时添加光引发剂、增黏树脂、活性稀释剂以及其他助剂制备了光学透明压敏胶膜,通过测试光学透明(OCA)压敏胶膜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耐老化性,研究丙烯酸树脂齐聚物、增黏树脂、活性稀释剂等对OCA压敏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聚体CN120A60、CN3002、CN965A80的质量比为1∶2∶4、光引发剂(BP)含量为4.5%、增黏树脂(PIB)含量为9%、活性稀释剂SR306、SR601的含量分别为4%和4%时(均相对于聚氨酯丙烯酸酯质量),制得的OCA压敏胶膜具有优异的成膜性和耐老化性,其透光率可达99.99%,折射率达到1.512(波长为550 nm),初粘力为9号球,180°剥离强度为0.82 kN/m,持粘力为24 h。  相似文献   

5.
采用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粘接原理,调整产品的初粘性和持粘性范围,并采用外交联和内交联相结合固化方式提高产品耐酸碱液的侵蚀能力。对主要单体、交联单体、固化促进剂、后处理的温度和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运载膜成本低,性能好,使用方便,可以满足挠性印制电路板(FPC)生产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6.
将环氧树脂胶黏剂与磷酸二氢铝混合,并加入氢氧化铝、氧化铜、钨酸钠、三氧化二铬等填料,制备了绝缘板用有机-无机杂化耐高温胶黏剂。对杂化胶黏剂的粘接强度、热稳定性、分子结构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环氧树脂胶黏剂与磷酸二氢铝的质量比为2∶3,填料质量分数为35%,m(Al(OH)_3)∶m(H_4Na_2O_6W)∶m(CaO)∶m(CNT)=1∶1∶1∶0.1时,杂化胶黏剂的粘接强度可达10.00 MPa,在700℃时胶黏剂的质量损失率仅为37%,且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7.
吴道新  张惠霞 《湖南电力》2006,26(Z2):24-26
金属腐蚀导致的损失十分严重,特别是钢铁的防腐蚀日益引起国内外关注,而涂覆防锈涂料是防止钢铁腐蚀的主要方法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及使用安全问题,水性防腐涂料逐渐成为涂料的发展主要方向.采用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腈(AN)、丙烯酸(AA)4种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反应配制性能优良的涂料乳液,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SDBS/OP-10)的重量比为2~3和用量为配方中单体总重量3%、单体加料方式采用半连续法、引发剂用量为配方总重量0.4%~0.8%时,乳液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电池》2016,(2)
利用热重分析(TGA)和示差扫描量热(DSC)分析水性粘结剂LA132和丁苯橡胶(SBR)的热性能。温度过高时,LA132会发生分子间交联,而SBR受热不发生交联。干燥温度对使用LA132的极片的剥离强度影响较大,干燥温度高于100℃时,使用LA132的极片的剥离强度由5.59 N/mm(100℃)降至2.68 N/mm(130℃),以1 C在2.500~0.005 V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由95%(≤100℃)降至90%(130℃)。使用SBR的极片,性能几乎不受干燥温度的影响,剥离强度都维持在3.5 N/mm左右,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保持在95%。  相似文献   

9.
通过韧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制备了一种树脂胶液,将高导热无机填料通过复配方式均匀分散到该胶液中,制得一种可用于金属基覆铜板上的高导热胶膜.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树脂胶液所制得的胶膜剥离强度、柔韧性和耐热性较高.用填料填充后制成的高导热胶膜的热导率为2.45 W/m·k,剥离强度为1.05~1.1 N/mm,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异丙醇水溶液的冻融循环结合球磨工艺制备了h-BNNSs,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对h-BNNSs表面进行功能化处理得到AF-BNNSs,并与甲基丙烯酸反应制备了Vi-BNNSs单体。利用此单体与纳米SiO_2杂化的乙烯基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复配制备了纳米改性高导热绝缘漆;利用AF-BNNSs与有机化蒙脱土(OMMT)改性环氧树脂复合制备了一种纳米改性少胶带胶黏剂,并用该胶黏剂制备了一种纳米改性高导热少胶云母带。通过SEM、TEM、HRTEM、AFM等测试手段对h-BNNSs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改性高导热绝缘漆、纳米改性高导热少胶云母带及由此组合形成的绝缘结构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h-BNNSs具有单层或少层的结构;由功能化h-BNNSs制备的导热绝缘材料及其组成的绝缘系统基本符合6 kV级高压电机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