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项目成为项目管理中的新趋势,BIM技术的出现使项目管理经历着管理模式变革。北京铁路枢纽丰台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BIM技术应用到钢结构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BIM设计在钢结构项目关键节点中的展示应用,项目设计—生产—施工等重要数据的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应用,实现了项目管控重点内容的可视化精细化管控。同时在项目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及BIM+GIS技术,实现钢结构构件可追溯性和可维护性管理,提高钢结构工程科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维 《建筑施工》2021,43(11):2393-2394,2397
结合工程实际,对BIM应用于钢结构施工和风险管理中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针对钢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和相关管控措施,分析BIM技术在钢结构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方式,使BIM技术成为施工单位高效、安全地开展钢结构施工的有力工具.总结的经验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筑行业不断追求施工质量与效率,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达到钢结构施工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本文通过介绍BIM技术在钢结构施工各阶段的应用,包括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以及施工验收与后期维护阶段,分析了BIM技术在提高施工质量、效率和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提出了将BIM技术与钢结构施工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观点,研究表明:BIM技术在钢结构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 国家积极推动建筑业转型并大力发展智能建造。然而, 在目前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智能建造水平还较低, 传统施工方法不足以解决目前的工程难题。为此,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IM的大型复杂钢结构工程智能建造应用体系。该体系以BIM技术为基础融合多种现代技术, 搭建了一套贯穿设计、施工与运维三大阶段的基于BIM的全阶段信息化智慧管理体系与具体应用流程,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众多在施工与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本文还以该管理体系, 构建了一套面向施工过程的智能建造应用体系, 提出了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七大技术创新。从中国电科科技创新园实践中来看, 该套智能建造应用体系能够解决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难题, 辅助智慧工地建设, 推动智能建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过程中更好地应用BIM技术,提升现场管理效率,提升项目质量,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针对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予以阐述,包括钢结构深化设计、图纸检查与图纸会审、工程清单量统计、出图、焊接工艺优化、集成平台运用、运输方案模拟、施工方案编制与模拟、BIM5D管理平台运用、智慧工地建设等。通过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阐明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9,(22)
由于建筑钢结构施工会受到钢结构特性和建筑工程建设要求影响,导致建筑钢结构施工出现问题。基于此,就应强化BIM技术在建筑钢结构施工中应用力度,使得建筑钢结构施工水平得以提高。本文将针对建筑钢结构施工展开研究分析,首先简要概述BIM技术,明确BIM技术优势和缺陷。之后阐述BIM技术在建筑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充分发挥BIM技术现实作用,进一步提高建筑钢结构施工质量和安全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钢结构建筑智慧建造关键技术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及其应用总结;根据工程背景分析大型钢结构建筑建设难点,提出智慧建造技术应用的关键点对智慧建造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基于BIM的协同设计与数据准备、基于BIM技术的多维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以及少人化智慧建造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BIM技术应用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已被证明在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装配式建筑管理信息化更是离不开BIM技术的支持。为了实现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全生命周期应用,发挥建筑产业化、信息化的综合效益,提升建筑品质,本文从施工总承包管理的角度,从工程技术、质量、安全、进度方面利用BIM技术取得的实际效益进行论述,梳理各阶段的BIM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6,(11)
现在,钢结构在生产制造和施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信息共享问题,二、协作施工问题。信息的流通不顺畅直接的导致了重复操作。对钢结构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BIM技术解决了项目信息共享的问题,依赖BIM管理平台创新管理过程,是提高钢结构项目的智能化管理,加快产业升级的主要措施。本文主要从BIM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阐述,分析BIM技术在钢结构制造厂管理中的应用方向,探讨BIM技术对于钢结构制造厂管理水平提升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BIM技术属于建筑行业中较常使用的技术,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钢结构施工中不仅可对实际施工的成本投入情况进行控制,还可达到对钢结构整体施工的全方位了解,可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BIM技术在建筑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BIM技术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并从多个方面对BIM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  相似文献   

11.
H型钢开坯轧制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铁  章静 《钢结构》2004,19(6):40-41,64
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SC SuperForm2 0 0 2对H型钢开坯轧制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金属变形特点和轧件充满情况。研究表明 ,箱形孔中轧件腹板的变形与宽展较小 ,异形孔中轧件腹板与翼缘的的变形很不一致 ,腹板出变形区后厚度存在反弹增加现象。异形孔中轧件不能很好地充满孔型 ,异形孔中轧制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纠偏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以往的一些建筑纠偏的工程经验 ,本文总结了建筑物倾斜原因及对几种常用的建筑物纠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列举了相应实例 ,以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索再飞 《钢结构》2003,18(4):40-42
通过对中科院图书馆、档案馆工程钢结构连廊吊装方案的讨论 ,针对在市区钢结构施工中受到的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 ,探索了一种在市区进行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的方案 ,并提出了建议 ,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浓差能是一种具有许多独特优点而表现形式较为抽象的新型能源,目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本文在文献(3)基础上,对浓差能本质及浓差能理论转换效率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1)对浓差能与机械能在本质上完全一致的观点提出了较严格的证明;2)推导出以膜法为基础的浓差能理论转换效率公式,指出任何理想转换机器在其最大功率输出点处的转换效率均不可能超过η=K/(1 K),这里K是与渗透过程有关的参数。  相似文献   

15.
骨料的粒径大小和骨料的品种不同,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影响较大,骨料的粒径增大,将影响到混凝土的极限拉伸能力,骨料品种的热胀系数过大,也将影响到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为提高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极限抗拉能力应选择合适骨料粒径和骨料品种,并进行最佳级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索穹顶结构节点的特点,设计了适合倾斜撑杆式索穹顶的节点形式。另外对倾斜撑杆式索穹顶结构的施工张拉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3类施工张拉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内力变化规律,评价各种张拉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并给出了建议张拉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图书馆圆形预应力井式梁板楼(屋)盖应用SAP2 0 0 0软件及有关规范的设计过程。给出了该预应力井式梁板结构的材料选择、预应力工艺选择、预应力筋的线型选择、荷载取值与内力计算、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的选配等设计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可供建造同类工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TAW–2000电液伺服岩石三轴试验机,通过32组花岗岩和闪长岩的物性及单轴压缩试验测试,获得岩石的特征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揭示岩石扩容起始应力与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孔隙度的关系,建立花岗岩和闪长岩的扩容起始应力预测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 弹性模量作为岩石的弹性基质刚度的反映,包括颗粒间的接触刚度和颗粒间基质的刚度,孔隙度作为岩石内部孔洞空间的体积测量指标,是岩石内初始的微裂纹、微孔洞及张开裂纹的综合反映,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初始损伤的程度,二者与岩石的扩容起始应力密切相关;(2) 扩容起始应力与弹性模量呈正相关,而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当弹性模量最小而孔隙度最大时对应最小的扩容应力值,反之调整;(3) 通过逐步数据拟合分析得出扩容应力的预测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在弹性模量、孔隙度和泊松比已知的前提下,可以先验地对扩容起始应力进行预测,为扩容起始应力的求解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城市煤气管网水力计算节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蜂窝梁挠度的4个影响因素:蜂窝梁的扩张比,孔的类型,蜂窝梁的高跨比,剪跨比进行分析比较,并与等截面实腹式梁的挠度进行对比,得出蜂窝梁的扩张比、高跨比对挠度影响较大,并指出蜂窝梁扩张比的合适范围及挠度扩大系数α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