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45钢螺母裂纹及其所用的原材料进行高、低倍组织检验以及化学成分分析,认为该原材料夹杂物超标是导致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S45 C钢加工零件开裂进行了化学成分、硬度检测、金相组织、电镜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淬火时形成的马氏体增大了材料的内应力不均匀性,是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材料内P元素含量较高,增加了淬火过程中沿晶开裂的倾向.试验表明,适当降低淬火温度可有效解决此种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海蓉 《特钢技术》2001,9(3):40-42
本文通过介绍对S45C钢材的超声波检验过程的介绍,说明超声波检验在钢材质量检测方面的可靠性。并采用超声波检验结果,指导了S45C大规格轧材的轧制工艺。  相似文献   

4.
就27SiMn钢在轧制过程中表面开裂原因进行了金相及光学显微镜分折,得出了钢中央杂物的存在是引起裂纹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某钢管有限公司利用45#圆管坯棒材生产规格为Φ114 mm×4.5 mm的穿管产品,成品车削深度0.2~0.4 mm后,发现存在严重的表面发纹。对缺陷部位取样,通过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金相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微区分析,以及未加工成品取样塔形分析,认为裂纹缺陷是由于产品局部存在大颗粒夹杂物,经磨削后夹杂物暴露于表面所致。采取提高保护渣性能、将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由100~140 mm调整为110~130 mm等措施,基本消除裂纹缺陷。  相似文献   

6.
张思维 《河北冶金》1996,(5):44-47,63
通过对一支φ1200×1700铸造半钢轧辊表面裂纹原因的分析得出教训,在轧辊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任何小的疏漏都可能造成产品的报废。  相似文献   

7.
板坯中心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南钢超低头板坯连铸机生产的板坯中夹杂物的研究,结合设备调查结果分析,确定了南钢板坯中心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止板坯中心裂纹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检测手段,对汽轮机转子锻造时产生的细小开口状裂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裂纹系由冶炼后期未能完全上浮而残留在钢中的Ca、Si、Mg、F、A1、O等夹杂所形成的复合性夹渣所致.采取严格执行冶炼工艺,如浇铸温度取上限,浇铸速度取下限是改善该转子冶金质量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45钢连铸坯裂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联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场生产情况探讨了二钢厂供热连轧厂45钢连铸坯裂纹形成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润生 《宽厚板》2014,(1):24-26,33
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等科研手段,对S355J2钢板探伤不合试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是钢板基体存在中心偏析、内部裂纹以及夹杂物等。经过对冶炼、连铸及轧钢、热处理工艺加以改进,提高了钢板的内部质量及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扫描电镜、金相分析等手段,结合现场实际生产过程探讨了邯宝炼钢厂生产汽车钢DC03产生夹杂的原因分析,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DC03钢板产生的夹杂有两类:一类是钙铝酸盐夹杂,主要原因是来源于炼钢过程中大颗粒耐火材料脱落物或中间包卷渣;另一类是伴有钠、氟元素氧化铝夹杂,主要原因是保护渣卷入。为此,采取了优化保护渣成分、增加浇次开浇中间包质量、改进中间包包盖的吹氩管路、优化中间包覆盖剂成分和中间包吹氩量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低碳钢平均夹杂率由改进前的0.47%减少至0.32%。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钢管厂吊车用起升电动机屡次烧毁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列出若干可能的故障原因。根据吊车所配电动机为断续周期制工作方式,分析找出电动机烧毁的根本原因——实际负载暂载率大于吊车配套电动机暂载率。通过可行性研究,给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该方案自投入运行以来,未发生过电动机烧毁事故,大大节约了工厂设备维护成本,保障了生产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最后,结合此案例提出了若干切合实际的设备选购及使用建议,以避免由于设备型号或参数问题而引发的各类事故,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37Mn5钢管生产过程中,管坯穿管后钢管内壁出现大量鳞片状缺陷的情况,采用宏观观察、化学分析、微观分析等方法对鳞片状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7Mn5钢管内壁存在多种大型夹杂物,管坯在进行穿管时,随着管壁厚度的减小,夹杂物会导致钢管内壁产生鳞片状缺陷。采取减少钢中大型夹杂物含量等改进措施后,钢管内壁鳞片状缺陷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亚共析钢S48 C连铸坯轧后,发现热轧板中心纵裂纹和冷轧卷边部翘皮缺陷.采用热力学计算、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高温拉伸试验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缺陷成因.结果表明,S48C的热轧纵向裂纹位于凹陷底部,深度为0.7 mm,附近有明显的脱碳层;冷轧边部翘皮深度约20μm,有少量的二次氧化颗粒.S48C零塑性温度ZDT约1375℃,凝固初期坯壳厚度不均匀,易形成纵向凹陷;随着渗碳体析出,发生纵裂的倾向性增大.冷轧边部翘皮是由塞棒吹氩流量不稳定,氩气泡卷入铸坯形成皮下气孔、轧后延展导致.结晶器电磁搅拌、稳定吹氩流量和提高设备精度等措施,可有效解决S48 C轧后表面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超群  梁艳  武迪  刘利  张迎秋 《中国冶金》2015,25(11):56-60
36Mn2V管坯钢常用于生产石油管钢,这种材质的石油套管是石油钻探用重要器材,属裂纹敏感性钢种,容易出现表面裂纹现象。通过对轧材表面裂纹缺陷部位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裂纹附近组织存在明显的脱碳现象及夹杂物和氧化物圆点,并且裂纹末端存在多条铁素体条带,结果表明连铸坯本身存在的质量缺陷是36Mn2V圆钢产生表面裂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430不锈钢连铸板坯存在横裂缺陷的试样进行低倍检验、金相检验及韧脆转变温度测定,确定铁素体晶界上大量的碳化物析出相加速裂纹的扩展,致使铸坯更容易发生脆性断裂。提出相应的工艺控制措施:提高铸机的对弧精度,足辊出口对弧精度为0.5mm,零段出口对弧精度为0.33 mm,一段出口对弧精度为0.27mm;板坯在500℃附近快速冷却,避免脆性相的产生;要求wC+wN小于0.03%;铸坯采用带温修磨,修磨温度控制到120℃以上,1周内完成铸坯的转序、轧制。对优化工艺进行工业试验得出,430板坯横裂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杜绝了因板坯横裂引起的热轧断带事故及钢带孔洞缺陷,工艺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某厂在轧制厚规格S275JR钢卷过程中在钢卷中心位置附近出现了大量裂纹缺陷问题,通过对该缺陷宏观形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等进行研究分析后,确定了板卷表面裂纹缺陷是由钢坯皮下微裂纹造成的。基于此分析对S275JR生产过程中的硫质量分数、过热度、结晶器冷却强度与保护渣进行了优化。工业实践表明,工艺调整后钢卷表面裂纹缺陷由12%降低到0.93%。  相似文献   

18.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修立策 《炼钢》2007,23(3):27-31
通过对济钢第三炼钢厂连铸工艺环节的分析,认为引起板坯纵裂纹的主要原因是钢水成分和质量、浸入式水口的尺寸及浸入深度、结晶器冷却强度、保护渣性能及其吸收夹杂物后成分和性能变化等.通过采取措施使板坯的表面纵裂纹得到有效的控制,纵裂纹发生率由1.86%控制到0.65%左右.  相似文献   

19.
郭辉  马静超 《中国冶金》2017,27(9):54-57
针对中厚板表面片状开裂缺陷,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设备对缺陷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开裂的原因是扇形段辊子上铜制的轴承保持架破损压入铸坯,在轧制过程中造成开裂并扩散;而轴承破损主要是由于高温环境下设备冷却及润滑不良,通过更改轴承材质、改善轴承润滑油路、冷却水路等措施,片状开裂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主要对50AZ弹链淬火硬度不均、局部硬度偏低的样品取样,进行了成分、金相、显微维氏硬度、电镜等分析.结果表明:50AZ弹链淬火硬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弹链原料表面存在脱碳现象,且局部位置脱碳层较深.在同一淬火热处理条件下,表面脱碳处的奥氏体化不完全,淬火临界冷却速度增大,脱碳处获得的是以屈氏体为主、少量马氏体和未溶碳化物的混合组织,导致表面硬度低.通过严格控制热轧板坯加热时间与加热温度、退火炉炉内氧含量与密封性等措施,能有效避免弹链原料表面产生严重脱碳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