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离式热管系统是一种实现数据机房高效排热的冷却方案,目前在国内数据机房已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常用的热管系统形式主要有机柜级热管系统和列间式热管系统2种,通过实验结论、工程测试和数值模拟,对2种热管系统在北京某数据机房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数据机房这种多热源非均匀散热的环境下,机柜级热管系统受热源的非均匀性影响较大,当各机柜之间发热量差异较大时,运行情况较不理想,蒸发器进出口温差最大达到了9.3℃;而相比之下,列间式热管系统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少并联蒸发器的数量,提高各蒸发器之间负荷的均匀性,当不同机柜之间的发热量最大相差5倍时,经过热通道的混合后,各台列间空调所承担的负荷最大仅相差1.5倍,运行情况更为理想。鉴于此,当数据机房中各个机柜之间发热量差别较大时,应首选列间式热管系统作为分离式热管系统的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2.
以冷水系统的空调末端为研究对象,根据布置位置、冷媒类型对空调末端进行了分类。结合实际工程,对列间级、机架级空调末端的装机率、空调末端PUEkm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假负载测试,结果显示列间级、机架级空调末端的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CFD模拟软件6SigmaRoom对数据中心机房中常见送风方式(上送风、下送风、列间送风)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分析性能指标、能源利用效率等来比较这3种送风方式的制冷效果及气流组织的合理性。最后通过改变机房设备负荷,来探讨3种送风方式在不同设备发热量下对机房热环境及能源使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机房负荷、机柜布置方式、空调系统制冷量等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列间送风可获得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和较好的气流组织形式。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数据中心的绿色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石化厂爆炸危险环境对空调系统的要求和空调系统的特点,结合实际工程,以现场机柜间为例,分析了现场机柜间空调系统的组成及流程,为保证重要房间和满足一般房间而进行的方案选择、风量计算、新风处理与计算、风管电加热器计算、气流组织方式等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数据中心列间空调最佳控制模式,本文在数据中心系统节能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暖通系统中列间空调的多种控制模式,以深圳某数据中心微模块机房列间空调的实际运行项目为例进行分析比对,采用控制变量法,在保证冷通道温度不变的情况,通过比较不同列间空调控制模式的用电数据和机房温度波动情况,得出现场列间空调最佳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6.
热管背板空调分散布置,贴附于通信机架的背部,直接冷却服务器排出的热风。论文以某数据机房为研究对象,通过CFD模拟分析,将热管背板空调与水冷型列间空调的温度场、气流组织进行对比,并对实际应用中的运行节能、安全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某采用风管精确送风的数据机房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机房的温度场和气流组织情况,评估了部分空调机组出现故障或空调温度设定值提高时,机房的温度场分布及对设备运行安全的影响。CFD模拟结果表明,风管送风温度偏低,运行中可能存在结露的风险;如果1台空调压缩机出现故障,在维修恢复前将该台空调整机关停可减轻故障对机柜散热的影响;如果把温度设定值从22℃提高到25℃,机房整体温度随之升高,机柜进排风温度也会上升2~3℃,运行不安全。  相似文献   

8.
张春朋 《暖通空调》2021,51(1):62-64
该项目采用封闭式列间水冷式末端精密空调,运营初期机架负载率较低,末端空调厂家运行参数设置不当,夏季运行时导致机房冷通道湿度超高报警频繁,严重影响IT设备运行安全,并且造成一定能源浪费.通过测定不同空调送回风参数和恒湿机运行参数下封闭式冷通道的温湿度和空调运行功率,同时兼顾安全与节能双重标准,对列间空调运行参数进行了选择...  相似文献   

9.
某超级运算中心的功率密度极高,单台机柜的功耗达到20kW,传统的数据中心制冷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采用行间级空调制冷方式,将行间级空调直接放置在机柜中间,每排机柜前后做冷、热通道的封闭,行间级空调做冗余备份。采用含自然冷却的风冷机组,能够在过渡季和冬季自动开启自然冷却功能。阐述了空调水系统、新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正>数据中心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集中的热负载,同时设备本身对环境温湿度要求较高,较大的环境温湿度波动对于IT设备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出现设备温度报警、传输乱码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设备的宕机。空调系统对于房间温度、湿度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通过应用空调系统,使数据中心机房温度、湿度达到并满足机房设备运行要求。现在数据中心机房常见的空调送回风方式主要有:地板下送风上回风、上送风下回风、机柜列间送风等。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